写好教学反思是作为老师都应该学会的,一篇优秀的教学反思必然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的,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7的口诀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7的口诀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口诀知识,但实际上有很多学生已经接触口诀了,甚至有的已经背过了。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我没有把背诵放在主要内容上讲,而是从理解口诀意义上进行设计的。
首先,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个小组5位同学,每人自己动手摆一个图形,从这个过程中逐步感受到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让学生边摆边说:一把小伞要摆5根小棒,是1个5;两把小伞要摆10根小棒,是2个5;三把小伞要摆15根小棒,是3个5;四把小伞要摆20根小棒,是4个5;五把小伞要摆25根小棒,是5个5。通过这样摆小棒得出几个5的和是多少。学生列出了乘法算式和编出了乘法口诀以后,通过拍手游戏,对口令游戏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学生始终是在一个轻松、积极的氛围中自觉学习的,学生学的轻松又快乐。
为了帮助学生对口诀的理解更好,记忆起来更加容易,通过理解口诀意义渗透的。如:一五得五,一五表示一个五,得十就是等于十;二五一十,二五表示2个五相加,一十表示等于十。依此类推,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关于5的口诀的顺序,背诵起来就更加容易了,也减少了出错的机会。
但是在习题的设计中,忽视了习题的层次性。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有所提高,而提高题的设计有点简单,没有达到优生的提高目的。在以后的练习设计上,要更加贴近优生的水平,或者是多准备几道思考题,以备需要。
7的口诀教学反思篇2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一节练习课,既是对9的乘法口诀的一次练习、巩固,也是对乘法知识一次比较综合的梳理。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分了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小环节,串成本节练习课。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口诀大王”评比:以自荐的形式进行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快速的'背出7——9的乘法口诀谁就被评为本班“口诀大王”;“口算大王”评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快速的完成口算题的为本班“口算大王”。通过这个比赛环节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然后进入评星环节。首先是画图,如有3颗星星,圆形的个数是星星个数的4倍,画出圆形,画对一题奖一颗星。然后是解决简单问题,解答对一题也奖一颗星。比比最后谁得的星最多,评为数学之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给2道难易不同的拓展题,每答对一题奖励5颗星,谁得到10颗星就是本班的聪明之星。通过这样的调动,学生整节课学习气氛较好。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学生过于积极,课堂秩序有点乱:站着举手、边举手边喊“我”,看上去好像挺好,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有些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如评选过程中时间浪费过多等。在今后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的口诀教学反思篇3
在一个多星期的日子里,孩子们接触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在经历了乘法初步认识的学习,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练习中,乘法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已经随着孩子们对乘法的逐渐熟悉而突破了。在近几天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巩固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孩子进行了一些了解。发现乘法口诀很多孩子都有一些了解,还有一些孩子已经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因此,在教学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动。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比如5的口诀只安排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共5句。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教学了九句。比如5的口诀就从一五得五一直到五九四十五。但作业的内容还是基本只围绕着前5句口诀的内容进行。主要想让孩子能对口诀提前熟悉、记忆的时间更长一些。
在每一节口诀课的教学之后都会让孩子们制作口诀卡。每句乘法口诀由两部分组成,前两个数字是乘法算式的因数,习惯上把较小的因数写在前面,较大的因数写在后面。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的部分。基于此,孩子们制作的口诀卡分为两种颜色,一种颜色用于制作口诀的因数部分,另一种颜色用于制作口诀的积的部分。便于孩子区别和使用。口诀卡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运用。
1、使用口诀的因数部分:孩子们在记忆口诀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口气从第一句背到第九句好象很熟练、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从中任意的抽出其中的一句让孩子说得数,孩子往往要想好一会儿。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记忆口诀。就可使用口诀卡来帮忙。孩子把口诀卡的因数部分面朝下,随意的拿起一张,如果能很快说出积,说明这句口诀记忆得很熟,就放在一边;如果拿起的口诀卡,要想好一会儿才能说出积,则把它放在另一边。一直到把学过的口诀卡都说完,并按熟练程度分成两堆。这时已经很熟练的部分就不用再练习,着重练习还不熟悉的'那部分。一直坚持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口诀记忆不熟的问题。
2、使用口诀的积的部分:方法同因数的使用基本相同。从结果来看因数的积的部分的使用不仅可以增进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而且可以对孩子今后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行浅意识的渗透。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比如:我们每天摆的筷子,都是几个2。平时就可以让孩子边摆边说,今天有几个人吃饭,筷子的数量是几个2。还有每幢楼房有6层,有这样的几幢,就是几个6;每个单元可以住几家人,几个单元住的户数就是几个几;还比如说,一只小猫有4条腿,3只小猫的腿的只数就是3个4等等。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引导孩子观察这些现象,不但有助于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生活现象培养孩子解决与乘法有关的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长期坚持培养孩子用思考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相信会有很大的作用。
7的口诀教学反思篇4
第十三周到第十五周,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每人授课一节,我的课题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计算使孩子感受到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的简便性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优点:
1、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小,有时起床都要家长督促甚至还有迟到现象,我想让孩子从思想上意识到要早睡早起养成好的作息习惯,所以我就这样创设情境:熊猫贝贝是一个特别勤快的孩子,他每天早睡早起,从来没有迟到过,就连星期天他也不睡懒觉。这不,一大早,他就来到店里给妈妈帮忙。瞧,他正忙着给顾客介绍玩具的价格呢!从而引出投影情境图。这里的玩具可真不少啊!你能帮小熊介绍一下这些玩具的价格吗?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指名完整地介绍玩具。此环节通过教参,是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想:孩子们在前面的基础上已经会提加法、减法问题和乘法问题,个别能提除法,肯定能提出好多,如果那样肯定要用好长时间,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你能帮顾客解决第一个问题吗: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我把柜台里面的看出小熊贝贝,另一只小熊当成顾客,这样就比较自然了。
2、让学生探索“求商的方法”。首先,根据列出的算式,孩子们凭着感觉很快算出了得数,10÷2=5(个)。先别急着说答案,先想想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对不对。(可以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也可以说说想法。)孩子们很快动手,用10个圆圈代替10元钱,俩个圈一起,共圈了5圈,有的还在上面写上2元,下面写上1个,数一数共5个。还有的是:一个皮球2元,2个4元,3个6元,4个8元,5个正好10元。还有个别孩子写了乘法口诀。我让画的好的到黑板上用老师准备好的磁扣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他们画的一目了然,很清楚明白。让孩子当小老师讲讲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探讨过程中,我问他们喜欢哪种方法,多数孩子喜欢画图的方法,因为一看就知道买了几个,很清楚。有一个孩子说喜欢乘法口诀,因为算得很快。我因势利导,问其他孩子如果100元钱,你要画100个圈才行,要是更多呢,你还能画图吗,从而达成一致,用口诀算商简便。突出了重点。此过程,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3、在制作课件上我也注意了孩子的爱好和兴趣。除了前面的`熊猫玩具店图外,课件尽量做的颜色亮丽些,突出,练习中红红的苹果,鲜红亮丽的手套,更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练习中的建房子每块砖上有一个算式,计算正确你就是合格的建筑师。学生带着高度的热情和参与度,每答对一个,就垒砌一块砖,最后建起了一座结实的房子图。“你真棒!”“你的声音真洪亮!”“你回答的真完整!”激励着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树立着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了练习的由易到难,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练习的密度。
不足之处:
1、在授新过程中,孩子们很快列出算式后,我说,我们知道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这里没出现平均分,你怎么也用除法呢?一个孩子说的很好,他说,都是2元买一个皮球,都是一样多,说明就是平均分了,所以用除法。我总结道:每2元就能买一个皮球,10元里面有几个2元,就能买几个球,于是板书:10里面有几个2?此过程,我最好再多叫两名学生说一说,老师最好再总结:像这样的除法是除法的另一种形式,包含除。我想是不是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2、语言上还欠锤炼。有的环节语出后欠精确,以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向他人学习,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3、探索过程还需要再“放”开手,让孩子能充分的在动手过程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7的口诀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选取与学生生活或是感兴趣的事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前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西游记》曲,由孙悟空引出两句7的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通过欣赏由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作准备。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后,我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算式卡片送回家,使学生知道每句乘法口诀分别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七巧板图案的个数和七巧板的块数,学生在观察思考中,通过独立计算填写出1个7到7个7相加的结果,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编口诀,全班汇报,然后同桌交流分析每句口诀的特点和联系。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学习空间里进一步地理解了乘法的含义,也弄清了乘法口诀的来源。
3、关注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中:古诗字数、几星期的天数、七星瓢虫背上的黑点数、钢琴键数、童话故事等内容均取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之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什么时候会用到7的乘法口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感受数学之美。
要改进的地方:加强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可增加一道综合性的计算题(包括26的乘法口诀),可以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