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5篇

事迹材料的整理和研究需要具备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事迹材料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研究、数据和证据来增强成就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英雄人物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5篇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1

那一年,仅仅只有一万人的希腊军队英勇地战胜了十万之众的波斯帝国侵略军。为了把胜利的好消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盼的同胞们,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出发了。

他在路上,不管雷雨交加、烈日当空,还是饥饿、伤痛和疲劳,都压不垮坚强的他。他只管向前跑,心里坚定着一个顽强的'信念:我是一个希腊人,不能让自己的同胞受苦受难,更不能让他们无助绝望,一定要把胜利的喜讯送到首都去!他就是勇敢的菲利比斯。

白天,他披荆斩棘地奋力奔跑;夜晚,他点着火把继续赶路。漆黑的夜里,森林里一棵棵长相奇异的树木像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怪物,忽闪的火光仿佛怪物的眼睛,菲利比斯甚至好像听到了蛇行声,恐惧的感觉如影随形。但一想到同胞还

在焦急地等待决战的消息,自己的困难和战场上的流血牺牲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于是,他勇往直前地继续前进。

走过四十多千米的漫长路程,菲利比斯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筋疲力尽的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我们胜利啦!”

虽然英雄再也没有站起来,但他顽强、坚定的意志和马拉松比赛一直流传至今。

文天祥救国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国历史上,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陷入重重包围的军队转危为安的人,屈指算来,仅有几个。而西晋时的刘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琨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将领、音乐家和文学家,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西晋末年,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騷扰中原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刘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闻鸡起舞,发愤图强,希望能收复失地,还 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

公元307年,刘琨带领部下一千余人离开洛陽,历经艰难险阻来到晋陽(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陽由于战乱频仍,已是一座空城。刘琨到了那里,安抚流民,加强城防,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很快,晋陽城恢复了活力,到处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匈奴骑兵再次兴兵南下,围攻晋陽城。一夜之间,五万匈奴兵把晋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刘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赶紧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出城去,请求救援;一面在城内严防死守,各个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进攻。

刘琨深知晋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军的对手,便守城不出。虽然匈奴人数次骂阵,刘琨都置若罔闻。他希望以拖延时间的方式来等待援军。恼羞成怒的匈奴人却等不了,他们数次攻城,但都被刘琨带领的守军顽强地击退。匈奴人见久攻不下,索性就驻扎在晋陽城外,坐等刘琨弹尽粮绝,那时再攻城就不费吹灰之力。

刘琨在煎熬中又过了几天,援军还 是未到。已是深夜,刘琨还 在四处巡查。此时的他千钧重担在身,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登上城楼,看着一队队的巡逻士兵走过,心里稍感安心。但凭楼远望,不远处就是匈奴骑兵的营地,虽然灯火通明,却寂静无声,显然,匈奴人已经睡去。

刘琨深知:现在晋陽城内,粮草仅能维持半月;原本守军才不过两千,匈奴人几次攻城,又损兵折将不少;援军迟迟未到……想到这里,刘琨忍不住一声长叹,抒发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远处的匈奴营地里传来一阵騷乱,似乎被刘琨的长叹声惊醒。看到这,刘琨灵机一动,想起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的四面楚歌所慑,不战自败的故事。他赶紧命人拿来胡笳——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站在城楼上吹奏起来。

刘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忧伤的胡笳一路呜咽着传到了匈奴营地,好似慈祥的母亲在呼唤久别的游子,又似温婉的妻子在思念离家远征的丈夫。渐渐地,匈奴营地里騷动起来,许多士兵走出营地,急切地寻求声音的来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声吟唱,有的则黯然泪下。连年背井离乡的征战,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经让匈奴士兵备感疲惫。在这异域他乡,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士兵中间蔓延开来。

刘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泪流满面,吹得匈奴士兵归乡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马来报,匈奴已经撤兵北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让匈奴人军心大乱,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结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领见状,不得不下令连夜拔营起寨,退回老家。

就这样,刘琨不费一兵一卒,解了晋城之围。从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刘琨以他面对强敌时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称道。

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 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 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郑成功收复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在17世纪的时候,曾经遭受了欧洲荷兰人的侵略。荷兰殖民主义者向东方扩张,看中了台湾这块宝地,就在1624年派兵侵入台湾,建城堡,抢财物,屠杀和奴役台湾人民。当时的明朝政府因为腐败无能,统治不稳,所以给了侵略者可乘之机。直到1662年,伟大的爱国者郑成功才赶走了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以后,曾组织义军抗清,把福建沿海的厦门、金门等岛屿作为基地。他得知台湾民众在外国侵略者压迫下十分痛苦,就在1661年春天率船队进军台湾,决心赶走侵略者。中国军队乘风破浪,登上台湾岛,荷兰侵略者大惊失色,慌忙迎战,打了败仗,就龟缩在他们建造的两座城内。郑成功派兵把他们团团包围,并派人让他们投降,告诉他们:台湾是中国的土地,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荷兰“总督”竟无理要求郑成功退出台湾,愿意年年进贡,被郑成功坚决拒绝。

1662年初,郑成功发动了总攻击,向敌人的阵地猛烈开火。荷兰人走投无路,只好宣布投降,离开了台湾。被侵占30多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这个伟大功绩的创建者,他的功勋永载史册。

李延年

绿城南宁,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大院里,已经年过90岁的李延年正给前来探望的学生讲述曾经的战斗经历。望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老人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5年10月,李延年在长春参军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0纵队参加黑山阻击战,负责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截断国民党军“西进兵团”的退路。

“我们连夜急行军100多里,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李延年至今记得,当时部队正在抢修工事,黑压压的敌人就冲了上来。他和战友立即抢占阵地,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参加了平津战役。1950年8月,又到了山势险峻的湘西剿匪。

军旅生活大小战斗20多次,李延年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战斗。”李延年说,众多战友在那次战斗中牺牲,沉痛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51年3月,李延年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他担任志愿军某营七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我们接到命令执行强攻任务时,已经有两个营在敌人炮火猛烈攻袭下伤亡惨重,但我们没有退缩。”李延年回忆,经过一夜激战,他们夺回了高地,但弹药几乎已打完,部队伤亡很大,电台被炸毁,与上级失去联系。

两夜一天的战斗,敌人一轮又一轮向阵地冲击,李延年和战友们靠捡拾敌人留下来的武器,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敌军。一名战士在子弹打光后,拿着爆破筒,与冲上阵地的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李延年带领战友坚守阵地,丝毫未退。“当时我心里就一个想法,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不怕死。”李延年说。

1952年11月,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1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李延年从朝鲜战场凯旋后,又参加了多次战斗,在部队兢兢业业奉献了29年直至离休。

清晨起床,读书、看报、听广播……李延年至今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要跟进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方针。”李延年说。

对于中小学校讲课的邀请,李延年几乎有求必应。“要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历史。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吃不完、穿不完,都是牺牲流血的同志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李延年说,一定要教育好下一代,让青年当好接班人。

这些年,李延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始终保持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的本色,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魏源

魏源,湖南邵阳隆回人,是清代的一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并着有名作“海国图志”,并因此书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那个时候还是清朝的一名官员,官高邮知州,但是在晚年弃官归隐,并潜心参悟佛学。魏源的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前进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实属罕见,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思想观念:“师夷之长技以夷制夷”。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7篇《英雄人物事迹材料》,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2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鼓掌喝彩。这一种感动叫做——人间真情。读了《感动中国》,再度重逢了这种感动,了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着不平凡的人物,他们,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阳光,折射出靓丽的七彩光芒,璀璨的让所有人肃然起敬。他们,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暖人心脾。没错,他们暖到我心里,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谁也不会料到,年轻的军官孟祥斌一家在给女儿买红皮鞋的路上,不幸降临了。幸福的团聚瞬间变成了残酷的永别。走在婺江边上,孟祥斌因下水救一位轻生女子而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谁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谁都知道,生命是无比珍贵的。而孟祥斌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人,他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为什么他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孟祥斌是一个道德的楷模,他的壮举,潜移默化地深深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是的,道德是一种财富,是一种资源,它推动着社会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发展,孟祥斌的壮举应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孟祥斌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一个生命。这,难道你的内心不掀起波澜?原来,社会上还是有值得人敬佩的事情。

还有一些获奖人物,和他们引人深思的事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带来的事迹也许也称不上伟大,但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把我彻底折服,在他们身上,能看见小草般坚韧不拔的品格。

让我们牢记这些精神,牢记这些事迹,牢记这些感动吧!让我们在被感动的同时,也去感动别人,让中国充满感动!让我们以那些人物为榜样,学会感动,付出行动,让我们的祖国更强,更大,更繁荣!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感(二)

_月_日,在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我们的杜富国同志——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在边境的扫雷活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没有退后,而是勇敢的向前迈进脚步,导致严重负伤,并把自己的双眼和双手奉献在这次的边境扫雷活动中,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平凡的军人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在此之前,杜富国先后进行扫雷_多次,拆除雷_枚,每一次的扫雷活动无疑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之前的每次扫雷活动都安全渡过,最后一次扫雷活动却让他永远的失去双眼和双手,再也无法拥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再也无法看见那一片由雷区变为绿油油的庄稼地。

他不仅是一名军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在入伍之前,杜富国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加入扫雷大队一年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为他看见出任务时,在前面的战友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身后的战友,他把前面的战友当成自己的榜样。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无数像杜富国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牺牲小家,牺牲自我,他们的肩上扛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不能在危险面前退缩,要做铁骨铮铮的汉子。

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杜富强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用鲜血证明这句话的重要性。他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共产。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3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4

在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__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__在接到命令后,以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抉择,化身“逆行者”,以一种女战士的英雄气概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用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1月24日,__在400余公里外的__县大山深处的的公婆家。她丈夫在国外留学,这是她一年中唯一一次与丈夫团圆的机会,没想到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接到全警取消休假的命令后,作为该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的__同志,深知这异常凶险的“疫”线战场远比家人更加需要她,肩负警察使命与责任的她,必须要舍小家为大家。__看着许久未见的丈夫,内疚地说:“等打赢了这场仗,我再想办法补上团圆饭。”她做通了丈夫与公婆的工作,独自驾车风雨兼程6个小时,赶到了__防疫一线岗位。

指挥中心作为全局调度指挥的枢纽核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将高速而又精准地下达指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全局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度显得尤为重要。大年初一开始,__吃住在分局,连续二十多天不分白天黑夜连轴工作,做好全局指挥调度和数据指令上传下达工作。极度疲惫的她,染上了感冒。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休息,她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仍然坚守在岗位。

在指挥中心,__一坐就是一整天,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但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叫过一次苦。制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维护定点医疗和集中隔离场所周边秩序应急处置预案,与卫健部门沟通联系,摸排武汉返乡人员情况和湖北籍、武汉籍人员来__情况,及时将工作指令、要求传达到相关警种部门,一丝不苟地分析、汇总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对指令核查反馈情况汇总统计并上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事态的愈发严重,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几天下来,__双眼布满红(.1mi.net)血丝,眼睛干、疼的时候就去用凉水冲一下。

有时候半夜接到核查任务,__看到男民警辛勤地奋斗在防控最前沿,她就默默地独自揽下任务。她办公室的电话几乎打不进去,不是在反馈情况就是在对接群众核查。有的群众接到电话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误会在电话里谩骂侮辱。面对这些,__说:没有办法,生命高于一切,防控重于一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一名人民警察义不容辞的责任。自抗疫以来,__同志共计处置核查指令16批,协助排查湖北返乡人员1500余人,核查确诊患者同户、同行、有密切接触嫌疑人员500余人。

疫情在前,女警不退!__同志用一心为民的忠诚、巾帼不让须眉的拚博,用行动践行誓言,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新一代女警的飒爽英姿。

英雄人物事迹材料篇5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崂山大翁村,全国纺织工业全国劳动模范,团中央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历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总工会副主任,省妇联主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全国_九届常务委员。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于青岛的一个贫苦家庭。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管青岛,郝建秀想到纺织厂当工人,可到工厂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门外。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各纺织厂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仅13岁的郝建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报了名,当时就被录用。同年9月,郝建秀来到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上班,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细纱操作规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节俭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细纱工作法,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的新记录。这个记录为当时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线好、浪费少、清洁棒的好技术最终引起原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领导人的重视。1951年,中国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总结了她的操作方法,并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典范。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强劳动紧张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国纺织厂推广,对全国纺织工业增加生产、节俭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创造了很多财富,并且促进了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郝建秀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并登上国庆观礼台,真是兴奋极了。郝建秀激动地对记者说:“像我这样一个赶大车人的女儿,能够有今日,并且能够站在观礼台上,感到无比幸福。我从内心里感激党对我的教育培养。”1951年10月3日,_嘱托中央办公厅复信表扬了郝建秀:“由于积极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工作方法,这个成绩是值得表扬的。”10月5日,青岛团市委发出通报,号召“全市青年团员向郝建秀同志学习、看齐”。10月13日,团中央授予郝建秀“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随后,_、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切地接见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节,郝建秀又以新中国的工人阶级优秀代表的身份出此刻莫斯科红场观礼台上。国际友人称她为“新中国的花朵”,并在她的胸前挂上了光荣花。

1952年,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全国重点大学成立工农速成中学(以后改为工农预科),让一些工厂企业中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优秀的工农干部,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完成高中学业,然后再进入大学深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郝建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劳模和先进人物,于1952年9月进入山大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郝建秀等这批学员进入山大工农速中学以后,学校给予多方面的关心与照顾,但在学习期间郝建秀始终把自我当成一名普通的学员,严格要求自我,同时,还拒绝了学校领导安排的单身宿舍,坚持自我吃、住、学都和同学们在一齐,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华岗校长亲自主持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速中的办学问题,并配备较强的速中领导班子,同时抽调部分优秀教师任教。罗竹风、张惠等军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活安排,并经常深入班级找学员谈话,帮忙解决问题。为搞好这批特殊学员的学习,学校特地从文学院、理工学院选拔一些优秀学生来速中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在帮忙速中学员的思想文化提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顽强的学习毅力。每一天下班后不管多么劳累,也必须要学习政治与文化。根据陈少敏大姐的提议,全总和团中央特地派来教员帮忙郝建秀学习,厂里也派优秀技术人员,帮忙她学习知识和提高技术。所以郝建秀提高很快,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课程。在进入山大速中后已是完全脱产学习,她就把全部时间用在自我的学业上。在这期间,台旭多次在学校内采访她,并向全国报道她和其他优秀学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事迹。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来自陕西的全国劳模张秀英,她们两个结成对子,相互帮忙,共同提高,并且一齐取得突出的学习成绩。为此,台旭还写了一篇她们共同学习成长的长篇通讯向全国介绍。

郝建秀成名后,往往要参加全国的一些活动。为了方便起见,经陈大姐提议,1953年底郝建秀转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中学习。在人大修业期满后,组织上即保送郝建秀进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这名新中国自我培养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学生在华东纺院毕业,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开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几十年已过去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仍不懈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而努力工作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团的英雄人物事迹优质8篇

雨来英雄人物的事迹优秀6篇

雨来英雄人物的事迹精选6篇

抗震救灾英雄人物事迹8篇

英雄人物及事迹8篇

2023年感动英雄人物事迹7篇

人英雄人物事迹最新6篇

中国人物的英雄事迹7篇

团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8篇

团的英雄人物事迹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136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