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人们在平日里经常接触并使用的一种文体,只有认真分析人物故事,我们才能写出全面的事迹,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篇1
大家都熟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南宋末年,宋朝江山土崩瓦解之际,文天祥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
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塞尔的英雄,当祖国遭受敌人的侵略时,他带领人民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威胁他如不投降,就把他烧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马塞尔临危不惧。他慷慨陈辞:“为了祖国免遭强盗的蹂躏,我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辞。”马塞尔的生命被火神吞噬了,可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罗马人民努力奋斗。
正如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雪尼夫斯基所说:“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就连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从解放战争中的董存瑞、刘胡兰到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邱少云,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到新时代的道德模范,他们哪一个身上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就说说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他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
如今,作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远访国外参加演出的同学为了中国的主权毅然放弃时,我们不禁要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当我们的学生闻听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但它是后激勃发;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利的武器。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爱国的丰碑,其实国家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真的不会奢求我们多少回报。当身边的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能伸出自己的双手;当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饥寒交迫时,我们能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当社区的爷爷奶奶在孤独寂寞时,我们能够主动联系身边的同学一同去给与问候和帮助,让我们用一颗爱国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向我们的祖国献上我们自己特有的爱吧。
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篇2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现代,都有不少人拥有这种叫“奋发向上”的精神,拥有一颗爱国的心。爱国,不需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不需要在中外多大的名气;不需要写下多么豪情壮志的保证书;不需要……只需要拥有一种叫“奋发向上”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现代,都有不少人拥有这
“精忠报国”的岳飞大家应该十分熟悉吧,他也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破碎,再加上当时的皇帝只顾自己吃喝玩乐,将老百姓的安危置之不理,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岳飞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他决心要参军,可是,他看见自己已年过花甲的老母亲,和需要独自一人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的妻子,这使岳飞放心不下。岳母知道了,就劝岳飞,说,男子汉大丈夫,理应当从戎报国,不必记挂家里。岳飞下了决心,应招从军。临行前,岳母将岳飞叫到跟前,取出一根长长的梅花银针,说:“儿啊,此去定要驱走金虏,报效国家。等大获全胜,再回家园。为了使你铭记在心,临别前,母亲赠你4个字:‘精忠报国’,刻在背上,以永志不忘。”岳飞望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当即脱下上衣,请母亲刻字,并发下誓:精忠报国,刻骨铭心,不杀金虏,誓不归还!岳母咬着牙在岳飞背上深深地刺下了“精忠报国”4个字,每扎下一针,就如同扎在自己的心上,但她毫不迟疑。岳飞忍痛诀别老母亲与妻子儿女,奔赴抗金战场,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不仅只有古代有爱国人士,在我们现代也有不少爱国人士。
龚全珍,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她一直关心下一代的成长。27年中,龚全珍义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贫困孩子结成“1+1”帮扶对子,资助学生100多人,捐款高达10余万元。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与世长辞,年过花甲的龚全珍为了不给儿女们添麻烦,自己住进了福利院。在福利院的5年中,她一直把自己当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天天都干不少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龚全珍有一个承诺:“健康时,每周去一次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时,不住特殊病房,不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逝世后,生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此生最后的党费;生前资助的5名贫困大学生,要求子女资助到毕业。”这是她向党组织递交的保证书。龚全珍做这么多,仅仅只是在延续甘祖昌建设美好家乡的梦想。
我们虽然只是小学生,但为爱国做的是却很多很多。
我们小学生爱国就是好好学习,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全面发展。现在从这些小事做起,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这就是我们小学生能为爱国做的事。别看是小事,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我们的祖国将人才倍出,国家将更加强大!难道这样做不是爱国吗?
爱国,不仅仅需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心,还需要拥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篇3
今年假期,爸爸带我爬岳麓山,我们专门去寻找抗日英雄的足迹。
从五轮塔上山,接近响鼓岭的地方,有一个凉亭,里面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这就是长沙会战碑。碑文记述了战士们英雄抗日的事迹,字迹不是特别清楚,但还是可以辩认。听爸爸读完,我觉得热血沸腾。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有过四次会战。时间从1939年9月14日至1944年6月17日。在当时的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制定的“天炉战法”指导下,长沙军民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尤其是第三次会战,日军于1941年12月23日强渡新墙河进攻,长沙守军组织四道防线阻挡,不少士兵为了取得胜利去堵枪眼,身上绑炸药去炸敌人的坦克,十分英勇。在敌人攻克长沙城后,岳麓山上的炮兵立即架起大炮轰炸敌人,把他们打得晕头转向。第三次会战,长沙军民打死打伤日军五万余人,俘虏139人,取得了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胜利。尤其在当时英美军队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这个胜利来得特别及时,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的人们。
当然,长沙军民也伤亡惨重。就是大快人心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我们也伤亡了28116人。其中,部分人最后埋葬在了岳麓山。
岳麓山郝石坡立有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其中最有名的是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他真的很值得赞扬,被敌人的炮弹打中,肚破肠子流出来了,但为了打退敌人进攻,拒绝包扎,指挥战士们上刺刀杀向敌人,直到被敌人的五把刺刀刺倒。还有第77师、第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的众多官兵,也埋在了这里。后来,国民党为此立碑,蒋介石还题写了“精神不死”的碑词。我们到达时,还看到有大学生在向烈士们献花环。
到五道梯,又有国民党陆军第4军抗战阵亡战士墓,湖南师大文学院有第10军抗战阵亡将士墓。而山顶云麓宫前面的护栏上,刻有5000位第一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名录。爸爸抚摸着那些名字时,很严肃地告诉我,每一个名字就是一部个人的抗战史,后人应该永远不要忘记。
我们最后到后山,看到了齐学启将军墓。齐将军是妈妈的老乡——宁乡人。他为了抗战,率军赴缅甸配合盟军作战,打了不少胜仗,让敌人闻名丧胆。但后来在一次作战中被俘,被押到了俘虏营。汪精卫派人来劝降,他大骂汉奸;又利用自己懂英语的特点,做了许多英国俘虏兵的工作,要他们坚持斗争,坚信会取得抗日的胜利。敌人看到这种情况,害怕了,就使阴谋刺杀他,在他伤后故意不治疗,使他受尽折磨而死。听了爸爸的讲述,我哭了,我觉得日本鬼子真的可恨,齐将军令人佩服。
我们不能忘记岳麓山上的抗日英雄,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今天的生活。以后,我每年要到岳麓山的抗日英雄墓前献花,寄托我的哀思。
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篇4
明朝时候,有个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陽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呵,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
这一年,郑和才10岁。
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篇5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爱国英雄及人物事迹篇6
?英雄人物》是语文新课标参考书之一,它记载着无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象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放射出绮丽的光芒。他们坚毅的品性、坚贞的信念和执着的勇气让人敬佩。他们是北宋时期的岳飞;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年仅16岁的刘胡兰……它是一本极品好书。
在书里,“八女投江”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她们是: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明、李风善。一天清晨,露营在乌斯浑河畔的部队突然遭到敌人袭击。由于敌我悬殊太大,敌方又占据制高点,部队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为了牵制敌人的火力,又免部队的后顾之忧,舍命突围。机智、勇敢的冷云庄严的命令:“同志们,跳江!”这样八女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八名同志你拉着我、我扶着她,奋勇地前进着!敌人疯狂的子弹,生命和金钱的引诱,怎能阻挡她们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在那罪恶的炮火中,再也没有见到女英雄们的身影。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年仅13岁。
无数的英雄,无数的事迹。我们要向英雄学习、致敬!学习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学习赵一曼的坚持不懈;学习刘胡兰的不屈不饶;学习八女的雄伟壮举;学习罗盛教的助人为乐,舍
己救人;学习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后辈的我们要弘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树立光辉的人生典范!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它激励和鞭策我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去争取祖国更大的辉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