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孝亲榜事迹材料8篇

大家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事迹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在平淡的工作或学习中,都会遇到要写事迹材料的情况,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孝亲榜事迹材料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亲榜事迹材料8篇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1

曹新蕊,女,汉族,2008年10月21日生,少先队队员,三年级班长。

曹新蕊在学校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班级、爱护公物。从一年级至今,一直担任班长,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替老师分忧解难。她诚实稳重,勤奋好学,懂事孝顺,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劳动,有责任心,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事有条不紊,有始有终的好少年。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任务。她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她曾连续三年被校评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

曹新蕊同学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生活中她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上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且学习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

曹新蕊同学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做题认真仔细,勤务思考,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她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作为班干部,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她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榜样。

在学校里,助人为乐是她快乐的源泉。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不厌其烦的教他,细心讲解学习方法,循循善诱,直到同学完全明白。有一次,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曹新蕊去同学家写作业,她写了一个多小时作业就写完了,她很想出去玩,可当她看到同学还没写完作业时,她决定留下来陪同学,她认真耐心的辅导她,直到她听懂学会为止。

在生活中,曹新蕊同学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懂礼貌,所以她管是见到老师还是邻居,只要遇到都会有礼貌的打招呼,邻居和老师都夸她有礼貌,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曹新蕊同学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的物质生活也许不如一些同龄人,但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她穿着姐姐的旧衣服也是自信满满,她不比吃穿、不比虚荣、自立自强。除了学习以外,她平时在家还会做家务,拖地、扫地洗碗、洗菜,父母回来晚了还会给父母煮面。她从不乱花钱,珍惜粮食,懂得感恩父母。

这就是她!一个乐观向上、成绩优异、品质良好的优秀少先队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带着自己的梦想和优秀的品质闯出一片新天地。曹新蕊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2

18岁的她是重庆某信息工程学校的大学生。自从那天下午,她偶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答应会常去探望她之后,这个家境窘困的女孩的周末便跟其他学生不同了:她周末时到学校附近的那家农家乐干传菜的活儿,打工一整天的报酬是30元。发了钱,她便买上蛋糕、牛奶等食物送到婆婆家去。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学校发生的事和农家乐听到的稀奇事,讲给婆婆听。很多时候,她从婆婆的表情里知道,自己讲的话对方根本听不清楚,但是婆婆很照顾她情绪,不管她说什么,均不时用“要得”回应,且辅以孩子般的快乐笑容。只要听到婆婆说“要得”,她就觉得很满足。每次跟婆婆道别时,她都会叮嘱:“你一定要注意身体。”老人的回应仍是那句口头禅:“要得。”

三个月后,婆婆去世了。那天她也去了灵堂,在冰棺旁守灵了大半天,很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婆婆的亲孙女。直到婆婆的儿孙们把一幅“人间真爱,关爱老人”的锦旗送到她的学校时,她用端盘子挣来的血汗钱替婆婆伴老解闷直至送终的事,才被人知道。

女孩就是黄晓雪

她21岁,是华中师大的大三学生。18个月前,大学好友思思患病去世,临终前曾拜托她照顾自己的母亲。面对思思的临终托付,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坦白讲,年少的她当时并未意识到承诺的分量,直到有一天,思思妈妈突然给她打来电话说,你放了假回家住几天吧!那一声“回家”,让她心头一震,突然觉出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与重担:我该怎么去完成这个托付呢?尽管她还未想清楚以后到底该怎么做,但担当起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帮思思妈妈尽快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刻不容缓。于是,她认了思思妈妈做干妈,即使学业再紧张,也要挤出时间赶到干妈家中,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伴她逛街……她是个懂事、细心的女孩,每逢干妈情绪低落时,她就讲在学校发生的高兴事,比如自己拿奖学金了、过英语四级了、上党校了;干妈洗完澡,她抢着洗衣服;干妈做饭时,她就陪在旁边洗菜、聊天。干妈终于走出了阴霾,欣慰地说,你是我活下去的希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女孩就是曹恒蕾

他们是武汉科技大学的大三男生。国庆长假前夕,他们颇感为难的是:回家团聚还是出外旅游?几位大小伙子一商量,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每人只花300元,结伴到各自的家乡去旅游。住同学家,这样既能回家看望父母尽尽孝道,又能出外旅游放松心情。这一新颖独到的“尽孝游”提议,很快便得到了大伙的广泛响应,当即就有8位同学报名。他们不仅给同学父母捎去礼物表示心意,还白天逛景点,晚上像一家人般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汇报各自在学校的情况,畅谈下步的学习计划。这个国庆节,8位大学生过得特别充实而富有意义。

一个没有孝心的人,就好比失去了心脏,只剩一具躯壳存于世间,已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在年轻人个人成功价值取向甚嚣尘上的今天,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还想到非血缘关系的人,把“尽孝”变成一种风尚,其身上体现出的传统孝道美德让人钦佩。他们的青春因践行孝善而丰实厚润,给人生留下了一抹闪亮的履痕!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3

陈同学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尊敬老师,与同学团结友爱,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一年级就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并且一直担任至今。作为一班之长,陈同学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管理班级纪律等,努力做好老师的小帮手。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她都乐在其中,愿意为班级、同学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陈同学勤学善思,各门功课都名列班级前茅,很多同学都视她为榜样。由于她性格随和、乐于助人,很多同学都愿意和她一起学习、玩耍,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是她的好朋友。当同学们碰到困难,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都会找她帮忙。她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正因如此,她在班里的人缘极好,同学们都愿意与她交朋友。陈同学不仅在校是个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的好学生,在家也特别孝敬长辈。在空闲时间里,会主动帮爸爸妈妈洗碗,拖地和洗衣服。会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会帮奶奶一起包饺子,甚至会全程自己做面条给全家人吃,是全家的贴心小棉袄和爱心小天使。有一年,外公外婆到杭州过年,语湖早早地准备好一切来迎接他们的到来。她在家里的小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在里面写了“外公外婆欢迎你们!”,还美美地做了装饰。还为外公外婆铺好床,在他们的房间里放好了小点心,有甜的给外婆吃,有咸的给患糖尿病的外公吃。在外公外婆快要到家的时候,给他们泡好了茶,等他们到的时候可以马上喝。语湖还在门口给他们放好拖鞋,一进门就可以穿。外公外婆到家后看到语湖为他们准备的一切,乐得合不拢嘴,直夸她是个懂事、有爱心、知道感恩的孩子!陈同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地展现了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尊师孝亲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家长们的喜爱。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4

陈心,女,15岁,石河子市143团第一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作为女儿,她对家人的照顾细致入微。父亲于2020年12月因患有急性脑梗死,每天靠输奶来维持身体。她每天会给父亲一勺一勺喂酸奶,想到父亲的身体状况,他眼里充满了泪水。爸爸醒来后告诉她:“不是女儿天天喂我,我的身体也不会好那么快。”她知道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学习成绩进步,为此她每天学到深夜,成绩也飞速提升。

母亲的膝盖因受伤而长年疼痛,她深知母亲发病时的痛苦不管初三的她体育训练有多累,每天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准备好适量的洗脚水,细心对母亲受伤的腿每一寸进行按摩。夏天,父母因为家庭条件贫困,为请务工干活而发愁时,她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帮助父母,每逢放假,早晨8点钟进地,干到中午一点,回家做饭吃饭,3点继续去地里干活,拉了十天浇水大管子她的手上已有大大小小不可计数的伤口,皮肤也变得粗糙,她一声不吭,坚持到底。

作为学生,她团结同学,大家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老师交代的任务,她总是认真负责,她作为班长,每次有同学抱怨想不通都会为同学做思想工作。她就是这样一个孝敬父母,热心帮助他人,能吃苦耐劳敬老爱亲,能坚强面对生活的女孩儿。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5

殷子涵,女, 11岁,是河北省尚义县太平街明德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她性格开朗,品学兼优,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品德少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她的人的喜爱。

一、 心地善良,尊老爱幼

她乐于助人,尊敬师长,文明有礼,老师都夸她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平时不论在哪里见了任何一位老师,即使是不教她的,她见到都会热情地问好。她甜甜的声音,漂亮的大眼睛,自信阳光的笑脸,总会给人带来无限快乐。每每遇到有困难的同学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在坐公交的时候,看到有孕妇和老人总是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出来。每当她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班里组织的每一次捐款活动,她总是第一个交给老师。她懂事孝顺,尊老爱幼,乖巧可爱,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赞同。

二、 勤奋好学,自强自立

在老师的心目中,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学习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成绩始终出类拔萃,得到各科老师的高度好评。她勤学善思,喜欢钻研且具有实践探索精神,正因如此,每次学校的表彰大会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小小年纪就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房间、内务自己整理,不用大人操心。她还经常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妈妈打扫房间,整理鞋子、衣服,成了家里的小帮手。

三、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她不仅仅是一个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楷模,也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一个可以倾心相交的知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她总是带领班级积极响应,并且热心组织、动员、鼓励同学勇于参加,大胆表现,充分掌握发挥同学们的特长,为班级赢得多项荣誉。学习上成绩优异的她,从不骄傲自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真诚、热情、耐心地帮助其他同学。每逢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完全弄懂学会为止,从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有些同学在她的帮助下,学习成绩由原来的班级中游水平提高到班级前十名。在班里,殷子涵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她在班级里和同学相处得十分融洽,她总是主动帮助同学。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同学的手套丢了,她宁愿自己挨冻,也把手套借给同学;同学的橡皮脏了,她会悄悄地帮着洗干净,再悄悄放回去;同学在值日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手受伤了,她不仅把这名同学送到了医务室,还回来帮那位同学干完了值日,事后因此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她只是一笑了之。

总之,殷子涵同学活泼开朗、自信、热情、阳光、爱好广泛、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因为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她用她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赢来了老师和同学的欣赏,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6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从未变过且流传至今的那就数孝道了。

孝,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没有资格使用“人”这个名词来称呼自己,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为灵长类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然而,又过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们那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物质社会,很多人也都变的现实。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赚取自己的薪水、寻求自己的恋人,那么又有谁能够真正想到过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为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们住豪宅就是尽孝了,且不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应时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能够儿孙绕膝,享受一家人美满的快乐。然而,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给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赚钱、要追求地位。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迈,这些做子女的又能尽孝几年呢?且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恳请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好好反思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场电影、聊聊天~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如此看来,尽孝又何尝不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认清父母的需要,让父母快乐,让自己问心无愧才是你当前最应做的。现如今,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为先”。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做子女的职责,才能真正把“孝”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7

世界上有无数多的事等着我们,我们需要用尽脑汁,拼命的想,才能化解困难,但有一件事不用花费时间和劳力,也有好的结果,那就是——孝顺。

孝顺是好的种子,也是好的成果,每个父母亲都希望孩子要孝顺,要用功,要聪明!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同时拥有这三样东西,有的人拥有聪明才智,有些人很用功,常常考第一名,但每个人的心里几乎都没有——孝顺,这种东西。

孝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们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不用花费半点时间和劳力,就可以令人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孝顺在我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在父母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爱情、友情和无数的包容与感激,是人人渴望的东西呀!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只要日行一善,时时关心父母,友爱同学,相信一定会让你自己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所有的人都像你看齐。孝,就是听从父母的话,不违反.不违抗。而顺,就是当父母心情不开朗,不开心时,可 让他们诉苦,心甘情愿替他们解决困难,且顺从他们的意思去做,而当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时,就成了人间最温馨,最快乐的东西,那就是——孝顺。我们常常都说 ︰﹁每天要孝顺,孝顺,孝顺!﹂但却没有一次做到,这并不只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可贵,最真实的宝物!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听从最爱的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多采多姿!最重要的,孝顺的第一步骤,就是从自身做起,接着在慢慢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虽然没有真正做到孝顺的基本定义,可是我只要更努力,更用功,更加关心同学,就一定可以做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可是却被我们染成恶毒且冷眼旁观的心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计谋,充满恶毒的气息!大家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过不久,大家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孝亲榜事迹材料篇8

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何为“孝道”?“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中国的孝道倡导的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像“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一样。

中国古代就有二十四孝,其中一篇“孝感动天”令我记忆十分深刻,这篇故事讲的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的故事。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父亲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无意间搜索,我看到了一起赡养纠纷的案例。两位原告已是迟暮之年,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原告于1953年结婚后生育了两男两女,即本案的四位被告,这四个人都是由两位老人抚养成人,现都已成家立业,修建了楼房,衣食无忧,经济都很宽裕。可他们却在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的时侯让他们住在猪圈楼上,真是让人心寒不已。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难道闹上法庭就是他们对孝最好的诠释吗?不妨思考这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子女与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让他们如此安置年迈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经的生养之恩。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这几条:(1)父母的忽略(2)父母财产分配不均(3)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虽然那案件最后已然完美解决,我却并不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当赡养父母的问题闹上法庭,当儿女与父母站在对立面时,我深刻的怀疑亲情是否还在,即使赡养问题最终得到解决那又怎样,父母的心已然凄凉。

何为“孝道”?--所谓孝道,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之人,最终才能收获善果。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给我们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们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我们应该懂得回报,懂得孝道。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但是民族的未来,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也要以孝为本,自觉接受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这样明天会更美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学校的小事迹材料8篇

小学少年先进事迹材料8篇

名人事迹材料8篇

最美教师事迹材料作文8篇

身边的感动事迹材料8篇

2023大事迹材料优质8篇

抗疫事迹材料通用8篇

宣传类事迹材料8篇

公益人事迹材料8篇

事迹材料作文750参考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875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