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滕启刚事迹材料7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写事迹材料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事迹材料中的各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滕启刚事迹材料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滕启刚事迹材料7篇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1

自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不管岗位怎么变换滕启刚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秉公办案自1996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1958件审结1932件结案率98.67%滕启刚常说:“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守护司法公正容不得半点马虎。”2020年3月,滕启刚受理原告不服公安机关对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处罚决定一案,原告与第三人有无肢体冲突是案件争议焦点。为了还原真相,老花眼的滕启刚特意买来一柄8倍放大镜,把难以分辨的监控视频播速调到最慢,用3个多小时一帧一帧地细致查看,最终找到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作出公安机关败诉的判决。滕启刚曾深情地说:“爱党于我而言,是一种镌刻进生命里的情感。我要做一名坚韧不拔、永不生‘锈’的共产党员。”一盒胖大海润喉药和一瓶速效救心丸,是千山法院同事曾经为滕启刚备下的。“为了真正案结事了,多年心脏不舒服的滕庭长经常坐在老百姓家炕头上,一直讲到当事人想通为止,嗓子哑了也不知道。”滕启刚一手带起来的徒弟、千山法院法官吕晋锋回忆说。“老藤就是这样一个人,张口闭口都是老百姓,从来没有他自己……”千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峰介绍说,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就是在根植于人民群众中水到渠成形成的: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仅2009年,滕启刚本人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极大减轻了当事人诉累。2020年7月,“千山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成立后,滕启刚负责集中审理鞍山多地区行政争议案件,结案率均达100%。在满负荷工作情况下,他主动牵头负责调处中心工作,大量行政争议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案件上了院审委会,就怕过不了滕启刚这关。”这是千山法院法官都认可的说法。2019年,千山法院法官赵恒起主审的一起土地纠纷案件上审委会,滕启刚认为判决不合理,会上两人激烈地争执起来。“当时心想我还是他的徒弟,怎么这么不给面子。”赵恒起回忆说,最后审委会其他人都同意滕启刚的意见,案件需要重审,滕启刚在会后主动找他一起调整办案思路,案件得到当事双方认可。推开滕启刚生前办公室的房门他的那些“老物件”仍在贴满索引标签的工作笔记镜片已破损的老花镜还有那个标有“眼下要用的东西暂存”的文件夹……同事们依旧每天过来打扫卫生、给花浇水仿佛滕启刚从未离??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2

鞍山,是雷锋到辽宁的第一站。1958年秋,鞍山钢铁公司到湖南省望城县招收学徒工人,雷锋被录取,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在鞍钢工作的14个月里,雷锋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获“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滕启刚,中共党员,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2021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他扎根基层法院30年,把对党的忠诚融入每个岗位、每次审判,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鞍山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滕启刚在这片热土上成长和奋斗。少年时代,他最喜欢的作品是《红岩》,最大的梦想是成为“特殊材料炼成”的共产党员。成为法官后,他把雷锋精神融入血液灵魂,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英雄赞歌,新华社撰文称其为“马锡五式好法官”。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年的司法生涯,滕启刚就是一颗紧紧铆在基层岗位上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舍小家为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千山法庭9年,他接地气、连民心,把法庭建成了便民利民、温馨和谐的百姓之家。担任行政审判庭庭长的10年间,他带领行政审判庭多次立功获奖,不畏艰辛挑大梁,牵头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工作,努力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探索新路子。

他的身上有股子钻劲。多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学、学中干,千山法院现在仍然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就是他在技术室工作不到2年的时间里搭建完成的。他始终不间断地学习,电脑中保存了他撰写的总结、论文、心得等文字材料近50万字,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同事眼中“行走的法律辞典”。

滕启刚工作在市区,却在普通的乡下小院过日子。家中找不出一件奢侈品,他穿儿子小了的衣服,攒下瓦匠、木匠、电工等上百件各式工具,自己动手打家俱、修房顶、烧大灶、刷院墙,拿着工具箱带着妻子到千山法庭装修立案大厅。

妻子因改制提前下岗,滕启刚不去找关系,鼓励妻子贩卖小菜自力更生。在生活中,滕启刚心怀大爱、侠骨柔肠,多年来,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他总会主动伸出援手。他悉心照料受性侵少女,勇救落水群众,帮助患癌邻居重拾生活信心,给身边残障村民送去温暖……他一点一滴地浇灌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让雷锋精神开枝散叶。

滕启刚同志生前曾获得“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带领行政审判庭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他去世后,先后被追授“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双百政法英模”荣誉称号。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3

滕启刚,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2021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辽宁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省委决定,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省委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要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永远信党爱党为党,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习他敢于斗争、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直面问题,决不“绕道”,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4

在滕启刚的电脑中,留有他撰写的总结、论文、心得等文字材料超过50万字,这些宝贵的资料展示了一个极具工匠精神,凭着勤奋好学和踏实努力把各项工作都做得格外出色的滕启刚。

1991年,滕启刚从教育行业考进千山区法院,怀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他鼓足干劲,精研业务,从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和内勤做起,历任助审员、审判员。记者了解到,在做书记员和助审员的5年间,为了尽快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半路出家”的滕启刚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职攻读取得了法律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

“当书记员就当全院最好、最优秀的。”滕启刚自创模板,整理卷宗最规整最迅速;他手写的庭审笔录内容详尽准确、字迹工整漂亮,是很多年来院里书记员学习的样本;他管理赃物移交工作,账目清晰、无一纰漏。

2020年初,为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整合社会资源,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千山区法院筹备和区政府联合组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滕启刚在已经满负荷工作的前提下,仍主动担当牵头调处中心工作。中心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在诉前实质性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为辖区官民纠纷多元化解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5

2020年,在全省法院系统“五个一百”活动中,他一人分获“百名基层尖兵”和“百名办案能手”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2021年,在锦州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新时代先进政法干警(单位)事迹报告会上,他作为锦州两级法院唯一的代表作事迹报告,讲述自己甘愿扎根基层、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心路历程。

他叫陈烈,锦州凌海市人民法院石山人民法庭法官。下面讲述的,就是关于他的平常小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警车传出悠扬的乐曲,车窗洒进秋日午后乡村特有的阳光,陈烈愉悦地说:“这次去应该能调解成功。”警车颠簸了一下,随行的书记员嘟囔起来:“咋总下乡啊?为什么不能让当事人去庭里?”陈法官看了看那张年轻的脸:“回庭里我们再说,快到了。”

“陈法官,来了。快进屋里坐!”一个黑瘦的老头正弯着腰走过来。“老哥,这几天身体咋样?腰还疼不?”陈法官一边说着,一边熟稔地走进屋里,他蹲在墙边,一遍又一遍摸着那道裂缝:“老哥,这缝儿裂了这么久,该合上了。”说完,陈法官转身走出农家低矮的门,向不远处的一户人家走去。

几分钟后,他走进一个农舍:“马大哥,我刚从李哥那里过来。墙上那么一道大缝子,看着揪心,这觉都睡不安稳……咱睡在这样的房子里,心也不能踏实是不是?乡里乡亲的,咱将心比心啊!我前三次是现场勘定,村干部陪着调解。今天都是第九次来了,马哥你也心疼心疼我。我先听听你们的意见。”50多岁的农家老汉瓮声瓮气地说:“法官兄弟啊,我就是心里窝火,我春天平整土地维修过排水沟,那不是好事吗?这都八月份了,老李头儿家进水,还怨我?这过几年别人家房子塌了,也还得我修咋地?”

坐在一旁的年轻书记员忍不住小声插嘴:“那就去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你别说话,做好调解笔录。”陈法官嘴角始终挂着那招牌式的微笑,“马哥,前几次我都说了,咱找专业人士看了,也查了许多资料,这老李家房子进水,确实是咱修排水沟造成的。申请司法鉴定是您的权利,您可以去这样做,可是,马哥啊,老李的房子也就值个三四万,鉴定费就要16000元,咱花完鉴定费再花修房子的钱得三万多啊!算算这笔账,咱等于白花鉴定费啊!我看这样吧,马哥,你们出点钱给老李家修房子,省下鉴定费,大家都不吃亏。咱这一年的庄稼才出多少钱啊?”

老马终于说话了:“法官兄弟啊,大哥不懂法,但这是为大哥好,大哥懂,你去问问老李,看看他啥心情。”这样一来二去,两个小时后,双方最终都同意调解,握手言和,老哥俩儿也打开了心结,和好如初。

返程的乡间小路上,依然是那熟悉优美的旋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陈法官难掩喜悦,对书记员语重心长地说:“这里离咱们法庭40多里地,你让本来就有怨气的老百姓去庭里8、9次进行调解,他们不方便去,也不能去啊。像你说的如果直接鉴定后作判决,那一万多的鉴定费都够修房子了。咱基层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要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咱们多跑跑路,累点儿没关系,这样调解后,不但省了16000,墙上的缝儿合了,这当事人心里的缝儿也合了。”

从1998年陈烈进入凌海法院,就在基层法庭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基层法庭条件艰苦,可这陈烈在基层还干上瘾来了。”他的同学,也是法院的一名领导笑着说,言谈间是敬佩之情:“石山法庭距离市区开车30多分钟,要是堵车或者下乡再加上一个小时左右,乡间的小路可不那么好走啊!石山镇有许多石材厂经济繁荣,一些矛盾也随之而来。在这里能做好调解工作的法官,可真是不一般啊!”

陈烈只说,他喜欢法庭,给老百姓解决点问题便有成就感,觉得很满足。

多年的经验积累,让陈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背靠背调解方式,他善于从不同角度切入,“拉家常”似的给当事人分析利弊,让当事人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近几年,陈烈每年审理案件达400多件,许多纠纷就地化解,调撤率达75%以上。

做滕启刚式的好法官,把为民情怀浸润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这是陈烈学习滕启刚事迹后的心灵感悟。

滕启刚总是平和地对待群众,始终致力于耐心调解和矛盾化解。而优秀法官的共通点,就是他们看似平凡,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用情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温暖。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里,还是乡间的小路上,他们用满腔热血镌刻正义,用无悔的青春铸就公平!努力让司法阳光照耀到更远的地方,温暖更多的心房!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6

“他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材料、中午从不睡觉、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在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员额法官傅兴的记忆里,师父滕启刚想闲下来是“不可能的”。

直到现在,妻子李淑华仍舍不得关掉滕启刚的手机,她还是经常会接到当事人的来电或是问候信息。

在担任千山法庭庭长时,为了节省办案经费,滕启刚带着妻子“捡破烂”将破旧的千山法庭布置一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用纸壳自制的“打印机挡板”、用捡来的沙发坐垫制成的座椅靠背、用废旧光盘制成的卷宗支架。院里要给他换新的办公设备,他却总是拒绝,自己动手,修修这、补补那。

记者在滕启刚家里看到他的妻子李淑华一直珍藏着的一件“的确良”连衣裙,“这是启刚亲手做的,送给我的结婚礼物,他自学裁缝手艺,还经常给邻居做衣服,说这样能省不少。”

在进入法院工作前,滕启刚在中学教过3年外语,有22个学生每年立春都到他家吃饭,滕启刚总是用自家菜地里的菜招待,他认为这比出去吃划算。他也请同事在家聚餐,吃的和学生们一样。

姐姐滕淑彬回忆,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滕启刚从小对自己就有点“抠”,“我曾埋怨过他,让他对自己好一点,他说,‘守得住清贫,才能让裁判的尺度任何时候都没有半点偏差。’”

滕启刚事迹材料篇7

“已近耳顺之年,始终无畏岁月,我相信我还是从前那个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

这句话是滕启刚法官对自己初心的诠释,也是他一生坚守信仰的缩影。2021年6月4日,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因病去世,时年57岁。他一生坚守信仰,为公为民,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调解能手”等30项荣誉。斯人已逝,可他的话语仍然铿锵有力,久久地撞击着每一个法律人的心灵。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实现理想信念而出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终身的课题。滕启刚法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不仅仅翻涌在他的心底里,更是流淌在他的每个举止之间。他在申请入党时曾激动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谢党和人民培育了我。爱党于我而言,是一种镌刻进生命里的情感”;他最爱唱的歌是《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每当唱到“是你领我走上光辉的人生路”时,就禁不住掉眼泪;在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时,他也会态度诚恳的告诉当事人:“我不仅是法官,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滕启刚把对党的忠诚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为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书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答卷。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炽热的赤子之心,感染着我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为前行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捍卫公平正义而出发。

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期待,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崇高价值。在千山政法系统广泛流传着一个8倍放大镜的故事,这是一个法律人尊重法律、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好的例证。2019年,在一起案件中,王某因冲突动手打了任某,由于关键证据监控视频极不清晰,难以辨认实际情况,公安机关没有做出行政处罚,任某因此把公安机关告到法院。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滕启刚买来8倍放大镜,头几乎贴着视频一帧一帧细致察看,眼睛看红了、看出了泪水,几分钟的视频看了3个多小时。终于,他捕捉到了王某抬手打人的动作。法院判决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行政决定,对打人者给予行政处罚。

滕启刚法官以实际行动坚守了公平正义,司法公正的基因早已浸润他的灵魂血脉,他的生命如同炬火,照亮我们捍卫公平正义的旅途。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践行为民初心而出发。

滕启刚法官常说一句话:“法官办理一个案子,也许就是当事人的一生”,他说他是农民的孩子,深知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因此他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有时他刚开完庭就接到群众电话,长时间倾听累得直打盹,但手里还依然握着电话。2013年冬天,滕启刚接手了一个赡养老人纠纷案件,老人到法庭求助。滕启刚深知一纸判决解决不了问题,下决心做好子女工作。当时正值寒冬,天空飘雪,乡间道路崎岖泥泞,他踩着积雪到几个子女家了解情况,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的调解终于赢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他们答应轮流赡养老人。对于滕启刚来说,调节工作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就是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以百姓心为心,让法律以柔和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对老百姓,滕启刚法官总有一颗“柔软”的心,他爱到群众中去,爱听老百姓说话,他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记在心里,用真情和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称赞。滕启刚法官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丰碑上镌刻着司法为民的铮铮誓言,时刻提醒我们走好脚下的路。

我们要牢记我们为了担当责任使命而出发。

“滕启刚法官在生活中开朗活泼,亲切和蔼,但一到讨论案件时就像换了一个人,十分严谨认真”,滕启刚法官总给人留下严谨的形象,他对于研究案件的细致程度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他总说“只有到现场找真相,才是我们法官敲响法槌的底气。”2009年,一家矿山公司因尾矿发水造成耕地和果树被淹,因为对赔偿金不满,几十户村民涌到法庭讨说法。在评估过程中,滕启刚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不顾污染物对皮肤的伤害,一下子踏进10多厘米厚的污染层,不断提醒鉴定人员,这里的污染物更厚一些,那里需要再测量……最终村民获得了合理的补偿,双方都没有上诉。

我们常问:“究竟什么是担当?”我想担当就是面对困难,不逃避,不推诿,勇于挑起重担。滕启刚法官将一生的美好光景都奉献在了司法事业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伏案工作,这就是担当。他的一生犹如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次翻看总能汲取营养,让我们每一个旅人重整行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人的生命原本脆弱,有些人却成为历史长河里闪耀的星标,人的精神原本渺小,有些人却穿越时空在你我心中留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滕启刚法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他以生命做赞歌,让我们每个尚在路途中的行人,不忘出发时的初心,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劳动章事迹材料最新7篇

爱国事迹材料7篇

母亲事迹材料7篇

1000事迹材料7篇

革命事迹材料7篇

材料员事迹7篇

法治事迹材料7篇

全国事迹材料7篇

评优主要事迹材料7篇

雷锋岗事迹材料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822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