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实施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撰写过程迫使教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正确 的计算分数的除法。
2、全盘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解决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
3、能很好的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
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的方法。
难点:
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的运算的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小组讨论
1、怎么样来计算分数除法
请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好以后 再请学生进行回 答。
2、教师强调:在计算分数除法的时候我们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请生说说你是怎么来理解这句话的。
二、进行练习
1、做课本66的1
请学生直接的在课本上进行口算,口算的时候让学生要看清题目,注意区分乘和除。
学生做好了以后再请学生进行口答。
对于做错的题目,让请学生自己来分析下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做第2题
前面4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做,做好了以后再请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是怎么样的?
并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进行集体订正。
3、对比练习
1) 城东小学六年级有学生450人,占全校人数的2/9,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2)城东小学有学生450人,六年级占其中的2/9,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做66页第4题
请学生独立的做,做好了以后请学生分析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做好以后请学生进行板演
5、根据方程或算式,将应用题补充完整。
1)、120×3/8
( ),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8,( )?
2)、3/8x=120
( ),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8,( )?
3)、120+120×3/8
( ),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8,( )?
请学生独立的做,做好了以后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布置作业
做66页第5~7题
1、在计算练习中,可增加以下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计算中的一些规律。
在( )里填上“>”“t;”“=”
4/7×1/3( )4/7 4/7×4/3( )4/7
4/7÷1/3( )4/7 4/7÷4/3( )4/7
4/7÷1( )4/7 4/7×1( )4/7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说说判断的结果和理由。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数量关系的分析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加强对比有利于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列算式解答,什么情况下列方程式方便。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科书第25页——26页的例1,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使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则,并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转化为乘和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下面各题的倒数。
2、1、0.4
2.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3×15=45125×8=1000
二、新授
揭示课题: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出示25页的月饼图。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4=2(块)
2)再看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块?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2÷4=(块)
3)如果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每个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2÷=4(人)
(3)让学生观察比较(板书的)3个式子的已知数和得数。
明确:第一个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和4)求它们的积(2),用乘法计算。
第二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与其中一个因数4,求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第三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与其中一个因数,求一因数4,用除法计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强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4)练习: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子: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2)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表示)
米是1米的,把1米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6份。6份是,再加上米米里面有6个米,要把米平均分成2段实质就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就是米。
板书解法1:÷2==(米)
使学生明白。
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把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2)这种计算方法有限制条件的,分子必须能被整数整除。
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在学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到,把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米的是多少,所以用×来计算。
板书解法2:÷2=×=(米)
(3)小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娄的倒数。
强调。
(1)被除数不变;
(2)在“÷”转化为“×”的同时,除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0不能做除数,0没有倒数;
(4)这种计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应用普遍。
(5)练习: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3、看教科书第25——26页,注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七第2、4、5、6题
五、课外思考
练习七第7题。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3
学习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及“做一做”第2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教科书76页例2: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思考:
①要把2/3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乘()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3乘了个4,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最后分子分母都乘了个(),就把2/3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②要把10/24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除以()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24除以了个2,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最后分子分母都除以了个(),就把10/24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2)结合我们上面的思考,把教科书75页例2中的几个方框填完整。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总结升华
4.我能行: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2题。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创设情境,探究整数乘分数
1、借助情境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1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l?12桶是多少l?14桶是多少l?
(1)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单位量数量=总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桶水共多少l?1/23
12桶是多少l?1/21214桶是多少l?1/214
(3)探究每道算式的意义
1/23表示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1/2是一半,1/212表示12l的一半,也就是求12l的1/2是多少。
1/214表示求1/2l的14倍是多少。
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解决问题。123=36(l)
121/4=3(l)答:3桶共36l。桶是6l。桶是3l。
2、完成做一做
一袋面粉重3㎏。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
3、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塞中,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15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分析:男生做了总数的,是把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15件看作单位1,把总数15件平均分成5份。男生做的占其中的3份。)
4、归纳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练习:296=1234=310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四、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练习一第2、3题。
五、全课小结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
②的是多少?
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1~4题。
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出示麻辣烫火锅配料成分,根据百分数信息分析麻辣原因。
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
教师:知道火锅为什么这么麻?这么辣吗?
(2)分析:辣椒占45%表示的意义。
分母100表示什么?45呢?
45%是什么数与什么数比较的结果?
(3)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的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小结:如果把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份,花椒占了38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份,难怪它又麻又辣!
2.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某市学生近视率的信息。
(1)说一说其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优点,观察比较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3.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1.招聘“学校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教师: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xx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汇报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
四人小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3.写百分数
(1)百分数该怎么写呢?(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教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时要注意什么?
(2)书写比赛。(让学生在20秒的时间内写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老师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写10个,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自己完成的情况吗?
教师:如果写11个,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4.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5.百分数与分数比较
(1)百分数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小组交流)
(2)判断。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2510080100kg……
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
6.百分数联想风暴
观察格子图,你能快速地联想到哪些百分数?(涂50个黑色格子,6个红色格子,44个白色格子)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吗?
分数乘分数的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茶的起源教案7篇
★ 画花的教案7篇
★ 做蛋糕的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