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迹材料的撰写过程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出色的事迹描述可以清晰展示个人的优秀品质和才能,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篇1
姓名:周剑
性别:男
所属地区:四川渠县
简介:今年16岁的周剑家住四川渠县,从小身患残疾,但他一直坚持着学走路,学文化。他说:“只要自己自强不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孝心故事】
小周剑3岁时患了脑瘫,渐渐地右手和右脚也开始变形,本来都已经满地乱跑的周剑,却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周剑妈妈 曾金萍:我心里也很难受,后来,我就跟他说,儿子,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也很爱你。
可小周剑渐渐地躺不下去了,他不想就这样成为大家的负担。6岁开始,小周剑吵着要重新学习走路。
周剑: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好掌握平衡,尤其是这两只脚,走路的时候光这样绞到一起。
记者:那你摔倒过吗?
周剑:成天摔,可以说是走一步摔一下,那个时候,身上到处是伤,没有一块好的皮肤。迈上一步就摔上一跤,爬起来接着走,再接着摔。
记者:怎么没想到去扶他一下呢?
曾金萍:想到去扶他呀,他不让我们去扶。
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周剑终于可以借助棍子走路了。可接下来,周剑就想着要进学校,可自己家距离学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爸爸妈妈平时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上学的一段路成了不小的难题。可周剑不怕,他相信自己每天都能走到学校。
就这样,他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两年。可就在周剑要上三年级时,病魔又找了上来,他的手脚经常突然出现严重痉挛,不要说上学了,就连正常生活也无法进行。
为了不苦一辈子,现在,周剑每周末都坚持到县里的电子商务中心去学习电脑美工知识,他打算今后自己在县城里开家门店,用自己的手艺来撑起这个家。
周剑:学好之后,我要去报答爸妈,要报答爷爷奶奶,还要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自食其力,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我觉得自强自立,对我来说,应该就是最大的孝。
周剑:那个时候啥子都没有去想,只想到这样能把这个病治好,只要能把这个病治好,再痛再难我都能坚持下去。
三年艰难地治疗,周剑的病情终于渐渐地稳定了。这时,他向爸爸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给自己买部手机。有了手机,周剑就有了自己的课堂。
周剑:我在家里面学的时候,会遇到不懂的字呀、或者是不懂的词呀,我一般是用手机百度或者是查字典。
他用八个月时间在手机上,完成了其他孩子四年的学业。“手机男孩儿”也从村里传开了。今年周剑参加了小升初的考试,所有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周剑:一定要自食其力,我要用知识来撑起明天,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吃苦,因为怕吃苦的人会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只会苦一阵子。
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篇2
在老师心目中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她勇于提问,善于质疑,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学习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得到各科老师的高度好评。张富洋有强烈的责任感,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甘于付出,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
张富洋,女,11岁,在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中心学校读五年级。她性格开朗,品学兼优,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孝心少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她的人的喜爱。
一、努力上进,勤学善思
在老师心目中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她勇于提问,善于质疑,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学习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得到各科老师的高度好评。张富洋有强烈的责任感,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甘于付出,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
二、心地善良,尊老爱幼
她乐于助人,尊敬师长,文明有礼,老师都夸她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平时不论在哪里,见了任何一位老师,即使是不教她的,她见到都会热情地问好,她甜甜的声音,漂亮的大眼睛,自信阳光的笑脸,总会给人带来无限快乐。在班里张富洋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她在班里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她总是主动帮助同学,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同学的手套丢了,她宁愿自己挨冻,也把手套借给同学,同学的橡皮脏了,她会悄悄地帮着洗干净,再悄悄放回去。同学在值日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受伤了,她不仅把这名同学送到医务室,还回来帮那位同学干完值日,事后因此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她只是一笑了之。
在家长的心目中,她懂事孝顺,尊老爱幼,乖巧可爱。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张富洋家中,她的父亲不幸患了脑瘤,在北京301医院做了手术,手术不成功,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现在她的父亲行走不便,身体麻木,吞咽困难,口齿不清,右眼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这更促就了张富洋的成长、懂事,她一看到爸爸那难受的样子,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二年来,她经常为父亲按摩、喂饭、洗脚,丝毫没有厌烦的情绪。张富洋疼了爸爸再疼妈妈,她看到妈妈男一半女一半,整个家庭里里外外都得妈妈扛,累得妈妈腰酸背痛,由于过度劳累,46岁的妈妈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十来岁,她更感到心酸。她小小年纪就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帮妈妈洗锅刷碗、拖地、洗衣服,成了妈妈的小帮手。她觉得正是这些家务让她学会了如何动手动脑。
三、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她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从小就学习舞蹈、电子琴、唱歌、书法,并热爱各种体育运动。通过参与文体活动,锻炼了她的身心,磨炼了她的意志,陶冶了她的情操,她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友谊。在学校,她是艺术骨干,只要有什么活动,就一定有她的存在。此外她还喜欢看书,不论是文学历史类还是科学自然类,她通过读书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她还喜欢把自己读过的书和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家长和同学听,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总之,张富洋同学活泼开朗、自信、阳光、爱好广泛、乐于助人,成绩优异,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她用她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赢来了老师和同学的欣赏,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篇3
王宇鹏是罗岭中心小学五(2)班的学生,现年11岁,担任班长职务。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班干部;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在生活中,我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虽然是个男孩,但心特细,记得奶奶有一次把手弄伤了,连端茶倒水都很困难,是我把饭菜端到她面前,吃完后,还帮着收拾。只要奶奶有需要,我跑前跑后,都不觉得累。
在学校里,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他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他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作为班级干部,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为了将班级建设好,他带领其他班干部共商良策,利用每周五午自习的时间召开班队会,对违反班规班纪的同学进行集体教育,形式多样,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劳动小组的组长,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扫清洁区,最脏最累的活也是抢着干。作为大队值日,值日期间认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总能秉公处理,绝不包庇。 在社会上,他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小小年龄,可在危险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却是别人。他极富有爱心,热心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生活困难,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悲惨的景象,毫不犹豫地在学校募捐会上捐出20元钱。这是他完全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挣来的,为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微博之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他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或是将饭菜送给他吃。他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王宇鹏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家人周围人一起环保。
如今,他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愿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会把他发扬光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篇4
姓名:吴炎俊
性别:男
所属地区:珠海市夏湾中学
简介:15岁的吴炎俊,是珠海市夏湾中学初三七班学生,本该在学校心无旁骛的专心读书,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的他,除了学习还要分担照顾3个弟妹的生活。父亲因病突然去世,留下了母亲和4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上学,母亲在市场做起了卖菜的生意,每天早出晚归。作为老大的吴炎俊,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自然的落在了他瘦弱的肩膀上。
?孝心故事】
吴炎俊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垮,上学时,早上6点20分起床,6点40分到校帮班里抬早餐,7点到7点40分,参加学校篮球队的训练。每天中午利用午休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骑单车回家做饭,照顾弟妹,除去路途的时间,他必须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做好饭菜给弟弟妹妹,所以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厨房“功夫”已经相当“麻利”。以他的话说,他不需要休息时间,洗锅的时间就是他的休息时间。
在局促狭小的厨房里,为了节约时间,吴炎俊先把饭煮上,接下来洗锅,再把锅放在煤气炉上烘干的时间去洗菜,接着几下熟练的翻炒,一盘青菜就做好了,弟弟妹妹则帮忙端菜。弟弟妹妹都很懂事,在他做饭的时候,弟弟妹妹就负责洗衣服,晾衣服。饭桌上,弟弟妹妹有时会向他抱怨学习很辛苦,心里虽然心疼弟弟妹妹,但他每次都会说:“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的。”安慰完弟弟妹妹后也就到了上学的时间,又开始急匆匆往学校赶。
在学校里担任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班级副班长、体育委员、组长职务,身兼多职的他,每天从睁开眼睛开始,时间都变得分外充实。
下午放学后,别的同学还能在学校活动活动,但吴炎俊就得往家里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功课和辅导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做功课,然后领着弟弟妹妹一起做家务。为了让一家人能坐在一起聊聊天,吴炎俊和弟弟妹妹的晚饭都会安排在10点之后,为的就是要等妈妈回来,全家坐在一起吃一顿饭。
父亲去世后,一家人的收入全靠母亲一人卖菜维持。为了节省开支,吴炎俊会每天去母亲档口,拿一些卖得不好的菜回家煮。周末的时候,吴炎俊会去档口帮母亲的忙。也经常到敬老院、社区当义工,磨砺之中的他坚强勇敢地去面对,并把自己阳光、无私的性格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
吴炎俊说,他去帮妈妈的时候一旁和妈妈熟识的叔叔和阿姨,一边向妈妈夸赞他很懂事,一边又建议妈妈平时要多让他来帮忙,但每次妈妈总会说:生意她一个人能照顾过来。每当听妈妈这样说,吴炎俊都心疼不已,他下决心一定要把学习学好,将来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
吴炎俊分外珍惜上学机会,因为在他心里,他深知可以来学校上学是多么不易,是母亲并不强壮的臂弯下为自己撑起的一片天。
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对于同学、老师的讲解也敢于提出质疑。课外,他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据吴炎俊的班主任孟倩倩老师介绍,刚升入初一时,他的成绩一般,但学习刻苦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进入班级前十名。孟老师认为,成绩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勤奋,还有他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很专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他都不会浪费,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尽量去学更多的东西。”据孟老师介绍,吴炎俊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兴趣广泛。他由于在校篮球队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队长,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篮球比赛,由于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比赛,因其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吴炎俊的父亲因病去世,小小年纪的他面对家庭如此巨大的变故,能不能承受得住?班主任孟老师曾经为此也十分担心。她透露了一个细节,爸爸的后事办理完后,吴炎俊有段时间有点精神恍惚,会不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然而,困难并没有把他击倒。在父亲去世后,他反而更加坚强勇敢地去面对,据吴炎俊所在学校的贺晶校长介绍,吴炎俊经常到敬老院、社区当义工,学校有活动需要志愿者,他也随叫随到。“他那种阳光、无私的性格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
说起吴炎俊做义工的经历,班主任回忆说,有一次是吴炎俊去拱北口岸捡垃圾。当时很热很晒,他在那一片草地里捡垃圾,里面有很多烟头,他不嫌弃,一直在那默默的,很认真地捡着,有外地人向他问路,他会很乐意给外地人指路。虽然流了很多汗,然而他一点也不感觉辛苦,反而充满着幸福感,“义工就是服务大家的,谈不上什么辛苦,只要大家看到环境优美,感到心情愉悦,我会很开心。”吴炎俊说道。
变故没有把他压倒,困难没有让他退缩。虽然每天都很忙,可是他的脸上没有看到惆怅,他依然用阳光、无私的性格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因为他坚信:“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的。”
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篇5
向小康,11岁。母亲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父亲打零工赚钱。妈妈发病时,她一遍遍深情呼唤;妈妈病情稳定时,她给妈妈唱歌,陪妈妈看电视,给妈妈讲学校的开心事。她成了妈妈的最佳护理,成了家里的核心。乐观的她,她还被选入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成为杨钰莹的学员。
迟凯琳,14岁。7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重伤失去劳动能力,姐姐先天失明。8岁时,同情这个家遭遇的继母来到了这个家。迟凯琳一直喊继母“姨”,为了给继母分忧,她不仅做家务,还一手带大了今年4岁的弟弟。晚会现场,工作人员请来了继母田薇上台为迟凯琳颁奖。平生第一次,她对着“姨”喊出了“妈妈”。俩人相拥而抱的一幕,看哭了现场的很多人。
周蕊,16岁。父母离异,母亲到外地谋生,她几乎从小被舅舅带大。小时候,做体育老师的舅舅最爱抱起小周蕊投篮,但现在,舅舅患上运动神经元病,成为一名“渐冻人”。于是,周蕊成了舅舅的依靠。她给舅舅买菜、做饭、洗衣,抱着舅舅康复训练,还在每个周末送外卖挣钱,给舅舅治病。今年高二的她,希望报考中国医科大学。
田应志,17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田应志8岁就开始每天照顾剩患有癫痫手脚残疾的哥哥,帮助93岁的奶奶操持家务、下地干农活。在他的坚持下,哥哥也上了学,和他成为同桌和室友。今年,他又以年级第三的成绩,考上了省级示范高中。兄弟手足情,艰难有爱心,他说:一家人就是要相互扶持,这才是一家人。
李佳,14岁。爱美的小姑娘偷偷开始猛吃猛喝,在几个月里胖了20斤,这才告诉患白血病的妈妈原因:“医生说干细胞移植的供受双方,体重不能相差太大,妈妈,我的体重和你一样了,我要和你做骨髓配型。”今年5月,李佳和妈妈配型成功,但是由于病痛,妈妈的体重降到103斤,为配合手术,李佳又开始了减肥历程。
曹胤鹏,8岁。为了给爸爸移植骨髓,挽救患白血病的爸爸的生命,8岁的曹胤鹏两个月里让自己胖了20斤,终于达标。5个小时的.抽血,从小爱哭的他一声没吭。这个可爱的小胖子,像小大人一样“教育爸爸”要好好吃饭,每天想办法给妈妈跳舞、讲笑话,逗妈妈开心。小小的他,成为爸爸妈妈最强大的支柱。
任芳芳,13岁。汶川地震震毁了任芳芳家的房子。为重新盖房,家里贷了款,身体虚弱的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妈妈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选择了离开。懂事的芳芳和奶奶相依为命。尽管日子很苦,但是任芳芳却想方设法成为奶奶的开心果,用自己的孝心,让家里时常充满了笑声。
张钊,13岁。张钊出生前,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出生后不久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因为失去儿子精神恍惚。张钊在爷爷的抚养下长大,也慢慢地成为爷爷最好的帮手。他不仅帮爷爷干完地里的活,还会去采草药补贴家用。2014年爷爷查出冠心病,他又主动跟着镇里的医生学会了拔火罐。13岁的男孩儿,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余虽,13岁。从母亲过世起,10岁的小余虽就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那时,弟弟只有一岁多,妹妹半岁。她给弟弟妹妹洗衣、做饭、剪头发,背着弟弟妹妹去上学,同时还照顾着生病的父亲。她被同学们称为“13岁的小妈妈”。站在晚会的舞台上,余虽显得有些紧张。小编却觉得:不善表达的她,内心里住着一个善良的天使。
姜沅昊,11岁。姜沅昊的父母是军人,时常加班。外婆有帕金森综合症,生活无法自理;外公患白塞氏综合症,经常打针输液,只能吃流食。小沅昊每天帮助外婆翻身按摩,清洗床单秽物,代替父母照顾起了外公外婆。曾经抵触学钢琴的他,只因为外婆说了一句好听,就变成了每天坚持练习。在他的心里,让外公外婆开心,自己就很快乐。
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一个“家”字,世界上最动情的就是一个“爱”字。这十位少年,在他们最美好的童年,遭遇的是突如其来的不幸,挑起的是家庭的重担,经历的是童年的苦难。
迟凯琳,14岁,辽宁省营口盖州市梁屯学校八年四班学生。她,沉默寡语,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闪着坚毅的光芒;她,身体瘦弱,却有着一颗火热、善良、坚强的心;她,年纪虽小,却在人生的花季谱写了一支支动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为先。提起凯琳的懂事、孝顺,上下村没有人不知道的。2009年,凯琳的爸爸和妈妈出了车祸,妈妈当场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终于醒来,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严重萎缩,比右腿细很多。这巨大的不幸将年仅七岁的小凯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妈妈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妈妈,令在场所有的人无不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刚出院不久,爷爷小脑萎缩加重,瘫在了炕上;视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这个家该怎样维持下去啊?小凯琳的爸爸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万念俱灰,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最后,是凯琳的一番话让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她哭着说:“爸,我已经没有妈了,不能再没有爸呀,你要是没有了,这个家也就完了,你别害怕,我现在长大了,我什么都能干,我能洗衣服,我能喂猪,我能给爷爷洗脚……”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眼泪夺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躯还能不如一个七岁的孩子吗?从此,小凯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妇”。
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她就帮奶奶做饭、喂猪,那猪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时桶底碰到石头,猪食就喷洒她一身。吃完饭,她让奶奶歇着,她捡碗,刷碗,收拾好,再写作业,写完作业,给爸爸和爷爷洗脚、按摩。每天早晨,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梦乡时,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帮奶奶做饭,扶爸爸出去锻炼,给爷爷擦脸。每逢亲戚、邻居给送好吃的,小凯琳从不动口,她说她不吃这些,也能长大,爷爷、奶奶、爸爸身体不好,需要补营养。看着她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劳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后,凯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帮继母做农活,给继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继母的喜爱。
助人为乐。一个星期天,她在院子里摘菜,听到邻居顾奶奶喊道:“不好了,来雨了,我的苞米还没装到仓子里”。凯琳赶忙跑了过去,拿起土篮子就帮忙装苞米,苞米装完了,她全身也淋湿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边涮拖布,看见河边的石头上放了一部手机和一百几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谁忘在这儿的,就挨家去问,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得去小卖店给她买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样没舍得吃,都拿回家给了小弟弟。
品学兼优。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从不荒废点滴时间,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学习,她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经常主动帮老师、同学做些事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不买零食,从不乱扔纸张等等。
这,就是迟凯琳,一个小小年纪就闪烁着道德光环的好孩子。茫茫苍穹多风雨,雏鹰展翅任翱翔。
周蕊的家庭比较特殊,正是“幸福常相似,不幸各不同”。小时候,在外公外婆的庇护下,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刚离婚时,妈妈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天天愁眉苦脸,始终走不出离婚的阴影,看着母亲每天颓废的样子,小蕊那时便懂得了母亲的苦,含泪扮演了小大人角色,才6岁的她,每天早上轻声起床,把早餐做好自己吃后便把母亲那份温热在锅里,然后便悄悄地去学校,每天下午一放学便飞奔回家。母亲总是瘫坐在沙发上,周围也是一团糟。小蕊看着这杂乱不堪的房间,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整理。晚饭后,小蕊总会撒着娇让母亲答应她去河边散散步,小蕊总是会在散步时告诉母亲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希望母亲打起精神来面对生活。小蕊用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懂事的行为告诉妈妈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她已经长大了,可以同妈妈一道撑起这个家,没有爸爸也依然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妈妈看着女儿如此懂事可爱、孝顺体贴,慢慢地,脸上多了几许笑容。
正当母亲刚刚走出悲痛的阴影时,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小蕊最小的舅舅不幸患上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他行动不便,说话也不清不楚。开始发现这病时,一家人都不知所措、毫无头绪。那时的小舅舅还十分年轻而且十分好强,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于是,小蕊天天陪着小舅舅,每天把学校里发的小面包等带回家,给小舅舅吃,鼓励他、安慰他,表示家人都很爱他。在小舅舅28岁生日那天,家里人给他过生日,祝福他,希望他能够战胜病魔,小蕊对小舅舅说:“舅舅你知道吗?我好想天天都能够呆在你身边,天天都能够给你讲我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你就像我的爸爸一样,让我有了大山一样的依靠,所以你一定要坚强,我也愿意一直陪伴你”。小舅舅热泪盈眶,用尽力气对小蕊说了一句:“蕊儿,我会好起来的”,不久后,小舅舅答应妈妈去治疗。在其他舅舅们的帮助下,妈妈带着小舅舅到全国各地去寻医,可是寻医无成。母亲带着小舅舅在郫县租了一间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小舅舅治病又花了不少的费用,母亲便到外地谋生,家里只剩下了小蕊和她的小舅舅。
苦难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加快促成小蕊的成长。在那段时间里,小蕊一边读书一边还得承担给小舅舅买菜、做饭、洗衣等任务,还得做各种杂七杂八的家务事。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时,小蕊便会叫小舅舅起床,带着他一同出门锻炼,耐心地扶着小舅舅一步一步地上下楼梯,刚开始,舅舅总是摔跤,看着小舅舅摔倒在地沮丧的样子,小蕊忍着心中的痛,一次又一次扶起摔倒的小舅舅,安慰他,希望他不要放弃。锻炼完后,小蕊便会去到菜市场把当天需要的菜买好冻在冰箱里,做完早餐后赶忙去上学,傍晚回家后,小蕊总会定时给舅舅按摩,虽然并不能给小舅舅带来什么好转,而且结束后总会一身腰酸背痛,可是小蕊一直坚持,不肯放弃。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舅舅病情却日渐加重,直至谈吐不清。为了小舅舅能和他人交流,能多几个朋友,她自愿担当了翻译。小蕊把妈妈每月寄来的零花钱一点一点的存起来,给小舅舅买了一台电脑,通过电脑,小蕊给小舅舅找到了一个专为“渐冻人”提供帮助的平台,在那里,小舅舅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身残志坚的人们,此时,小舅舅感到不再那么孤单,变得越来越乐观。
虽然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但小蕊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和小舅舅着想,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她,有了男子汉一样的坚韧性格,从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的疼痛。在学校里她也总像个开心果,时常逗别人开心、为别人解忧,却把自己的苦痛深深的隐藏起来。如今,她能做的便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可因为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成绩总是跌宕起伏,每当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小舅舅被病魔折磨还强颜欢笑的样子,她便有了巨大的动力。虽然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但是想到小舅舅能够因为她的陪伴而绽露笑容,母亲能够因为她的成绩而感到欣慰,她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4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篇6
八年前,她也是家里幸福的天使,虽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温馨,然而有一天,父亲病倒了,本就身有残疾的母亲急得神思恍惚,这个家在一夜之后,支离破碎!父亲是小时候中过毒的人,成了侏儒症患者,只有不到1米3的身高,加上这一场病,就一直卧床不起,母亲也因为这事,精神上出现不正常的样子,时而清醒,时而糊糊涂涂,这时胡敏年仅八岁,还只是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她开始慢慢地学做家务,每天回到家,在妈妈的指导下煮饭择菜,然后搭个小凳子在灶台上炒菜,一回生二回熟,现在,胡敏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什么活都得心应手。家里条件差,电饭煲就是家里唯一的电器,无论春夏秋冬,胡敏都只能把换洗下来的衣服拿到小溪边去洗,寒冬腊月,山里气温更低,滴水成冰,手浸湿在水里,一阵阵刺骨的寒意侵入她的身体,因为长期劳作,她有了一双和同学不一样的手,手上的茧见证了这小女孩受过的生活磨难!是啊,15岁,正是一个天真烂漫,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是一个坐在爸爸的大腿上撒娇的年龄,胡敏何时有机会允许自己这样?她每天放学后,还要和小伙伴一起上山去砍柴,家里本来有一个液化气灶,但是胡敏不敢常用,只是在父母急着要吃饭的时候偶尔用一次,大部分时间是要烧柴的,因为胡敏知道:一罐液化气100多块钱,她可以省出这些,为爸妈买点衣衫啊,大山里的柴别人家都不砍了,应有尽有,这对于胡敏来说是多么好的事啊!
曾经有人问她:“最想让妈妈为你做的事是什么?”她的回答让所有人大惊:“我想吃妈妈给我做的一顿饭。”多么朴实的要求!多么可怜的要求!吃妈妈做的一顿饭,这是多么简单的要求,在胡敏的眼里却成了天大的奢望!偶尔有一次,母亲颤颤巍巍地给胡敏做了一顿饭,她终于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胡敏高兴极了,她记住了这味道,这是妈妈的味道,是爱的味道啊!她曾梦想:每天回到家,等待她的是香喷喷的饭菜,但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因为她的母亲,是一个天生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扭曲变形,走路必须拄拐杖,有时候,连坐在椅子上起个身还要在旁人的搀扶下才可以站起来,母亲生活勉强能自理,但是没有劳动能力,时不时还会在走路的时候摔跤,从小到大,胡敏不知道母亲怀抱里的温度,她不曾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她想:父母都是苦命的人,那就多让父母感受她的爱吧!放学回到家,她丢下书包就开始煮饭扫地,整理内务,所以,房子虽小,家具虽简单,却是干净整洁的,她觉得:干净是能给人好感的,生活在干净的屋子里,能让这个家看起来好一点,幸福一些。
生活里胡敏最怕的就是父母生病了,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胡敏就更忙了,跑药店,喂药,打理一天三餐,尤其是帮行动不便的妈妈洗澡上厕所之类,一天下来,胡敏累得动也动不了了!
学习对于这女孩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父母都是一字不识的人,学习全靠自己,但她不但把爸妈照顾得很好,而且把学习做得不错,她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帮爸爸洗脸刷牙,穿好衣服,然后做好早餐叫妈妈起床,自己有时候顾不上吃上一口就得背上书包飞快地赶到学校,放学铃声一响又飞快地奔跑回家,除了学习,做家务。照顾爸妈的饮食起居,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少年就是在这样的劳碌和忙碌中度过的。上了中学,因为家离学校远,胡敏开始了寄宿生活,每周周日下午离家,周五回家,每到周末,同学们可以放松放松,胡敏不可以,五天以来,父母换下来的脏衣服要洗,内务要整理,要给父母改善一下伙食,忙完这一切,胡敏也不忘跟邻居家的小女孩玩玩,自己不在家的日子里,邻居伯伯给了父母很多的关照,胡敏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她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邻居的感谢!
临近生物地理会考了,她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起来,但她依然坚持每次临上学前给爸爸洗脚,剪指甲,做身体按摩,每次回家给父母讲自己一周的收获,分享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看到父母的笑容,胡敏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周围的大叔大婶们有时候会过来看望胡敏一家,给他们送来一些水果蔬菜,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但是她都婉言谢绝了,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的帮助已经够多了,不能老是麻烦人家,现在她已经长大了,就要自己努力撑起这个家。她在心里激励自己:“我要坚强,绝不能向生活低头。我要成为父母的依靠,让他们老来安心。”
走过了艰辛的成长之路,胡敏的少年时光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和快乐,是一种担当和责任,是一种对父母不离不弃的孝顺!这种坚毅和勇敢,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未来的路还很长,父母年岁的增长,意味着胡敏将承担更重的责任。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胡敏已经长大了。她已经成长为毫不畏惧困难的勇敢的女孩,她在日记里写道:“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时,必将给你开启另一扇窗。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微笑着面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班主任的话:由于山区撤并学校,20xx年下学期,胡敏由三联中学转入我校就读八年级,当这个皮肤黝黑,眼神怯怯的女孩子来到我面前,我问她:“学习费用带来了吗?”她说家里还没准备钱呢!旁边同来送孩子读书的邻居叔叔忙向我介绍了女孩家中的情况,胡敏插班进来以后,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作业工整漂亮,深受老师喜爱。11月的某一个周五,我送胡敏回家,想到孩子家里看看,车子沿着七弯八拐的山路一路颠簸,坐得我只想呕吐。好不容易到了胡敏的家:高高的土坡上三间平房,是政府和地方上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忙修好的;两张床铺是好心人送来的;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平常人家的家用电器一样都没有;寄宿了一周的胡敏回到家,却没有一丁点儿女儿要回来的准备工作;只有堂屋的竹篙上,挂有一些脏衣服。胡敏说:爸爸是不做家务的,你喊他动一下他就动一下。厨房里冷锅冷灶的,母亲邀我们在厨房坐下,这里生有一个火堆,火堆上用吊着的水壶烧着开水,胡敏妈妈向我们诉苦说:“自己在娘肚子里没打个好筋斗,一出生就成这个样子了,幸亏有了孝顺的女儿,女儿作孽啊!”父亲呢,从我们进门就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这个69岁的男人,苦难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无助和木讷!幸亏有好心的邻居何伯伯,给我们介绍了她家的情况,算是得到了一点沟通。临走时我问胡敏:“今天晚上吃什么菜呢?”胡敏指了指壁橱里说:“这儿有鸡蛋。”然后又指了指地上的南瓜。我又问“多长时间吃一次肉呢?”胡敏有些害羞,说道:“来客人了就买肉吃。”
是啊,父母完全没有劳动能力,长年累月地生病,也难怪这个家一贫如洗,真是为难小姑娘了!在同龄孩子像小公主一样被宠爱着的时候,胡敏却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
孩子,别言苦!努力锤炼自己,自有苦尽甘来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