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肯定接触过事迹材料,在工作或者学习中,大家难免会遇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1
__x,2016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__x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
__同志勤勤恳恳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6年的从警路上,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与同事们充分发挥吃苦耐劳、敢冲敢拼、破案先锋的工作作风,破获了一大批团伙案、系列案、电诈案,全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了侵财类案件的高发态势。同时,作为社区民警的他常说——“身为社区民警,我们只有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才能把辖区治安问题处理好。”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和使命,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肯定,赢得了社区群众的高度赞扬。
把公安服务融入案件办理,办案要公正,也要有人性。去年九月份份,张李两家因摊位问题引起冲突,导致李某被打轻伤,__x多处着手,化解张某夫妻心中顾虑,从一开始张某夫妻的不配合、不理解,到最后张某妻子发来感谢短信“像朋友一样,真的谢谢你的帮忙和关心”。
把公安服务融入纠纷化解,以服务撬动矛盾的消解,小服务带动大实效。不单从矛盾纠纷本身入手调解矛盾,更多的是从矛盾双方当事人找切入点,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打击违法犯罪,他也始终冲在前面。2019年面对辖区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__x主动请缨,配合刑侦大队对案件的侦办工作。期间,高强度的分析研判、摸排走访、跨省取证等工作使得他因疲劳过度,诱发带状疱疹,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__x只是简单的上药处理后,便又投入到案件办理中。最终,配合刑警侦破了“7·3电诈案件”、谢某明等人诈骗案等数起电诈案件,帮助受害人挽回损失。
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__x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他把对公安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深深埋在了心里,融进了血液。一路走来,有狂风暴雨,也有误解委屈,但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职责与使命,为辖区群众的安宁幸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与无限忠诚。
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2
石林,1982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城区派出所民警,先后在镇康县、耿马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从警40年来,石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7次,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在27年的禁毒生涯中,他参与侦办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2009年,石林调离禁毒岗位后,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己任。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他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责任区命案零发生、人员零上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石林主动申请到耿马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工作。卡点值守和巡逻执勤民警的防控任务艰巨、职业暴露风险高,但是石林从不惧怕和退缩,累计值守560天,用无悔无畏的坚守,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与忠诚。
初秋的中缅边境,依然酷暑难耐。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卡点,过往车辆川流不息,在发动机的轰鸣、汽车尾气包围中,大家忙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仍然从早坚持到晚。
57岁的执勤小组组长石林精神抖擞,不停地指挥着过往车辆,一遍遍叮嘱队员:“拉开间隔距离,提高核查效率,不要造成交通拥堵!”
“如愿以偿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就得用心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石林一脸自得之色。然而谁曾想到,这样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曾经是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英雄。转岗社区民警后,他又扑下身子,十年如一日,甘当默默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3
周和理,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一级警长,现为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社区民警。1999年开始配合居委会调解纠纷,2002年开始一直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扎根基层23年,周和理总结出合法、合理、合情“三合”工作法,既立足法律角度,又充分考虑人的朴素情感、现实习俗,平衡其中的法理情,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逾万起,群众亲切称他“三合民警”;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帮助28人就业、23个家庭走出困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践行“枫桥经验”,2019年4月15日,东城派出所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精神,成立了以周和理为骨干成员的“东城街道调解委员会驻东城派出所调解室”,并将调解室命名为“合理调解室”。2020年9月,辖区安全村的蒋某和邻居康某因土地调换问题发展到双方家人亲戚持械对峙,周和理闻讯后立即和另外一位民警赶赴现场,劝告双方放下械具。周和理拿出《治安管理处罚法》给蒋某和康某等人讲法,而蒋某和康某则表示“拘留就拘留,谁怕谁?”周和理考虑到双方是邻居,简单生硬的治安处罚对双方日后相处不利,周和理便和他们讲邻居情谊,讲双方在本事件中各自的“理”,并让他们回家好好想一想,冷静冷静,双方矛盾有一定缓解之势。但几天之后,康某在外地的儿子,邀约了十几个男子,声称要踏平蒋家。周和理带着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后,用“法、理、情”的组合拳讲清如何才是尽孝道、有面子,令在外工作的康某儿子汗颜,调解工作很快取得成效,达成双方都认可的协议。事后,康某儿子拉着周和理的手:“感谢周哥,你给我泼了冷水,让我冷静下来,救了我,也挽救了我的邻居!”
调解邻里矛盾是高手,但遇到自家兄弟与别人发生争执,他还能一碗水端平吗?今年4月,老家同姓兄弟因卖爆米花与一位河南人发生争执,两人都受了小伤。双方各执一词,都要对方负担医疗费。由于事发地没有监控,值班民警调解多次未果。周和理接手了这起调解。调解前,兄弟打过多次电话让他出去吃饭,他均拒绝了,“这种事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不要因为别人是外地人就写‘歪笔杆’,公平公正才能站得住脚,别人才会服”。周和理冒着“胳膊肘往外拐”的埋怨,最终按照谁过错多谁负责的方案,周姓兄弟赔了对方3000元钱医药费,双方达成和解。周和理一次次以公正执法践行法治的灵魂和根本,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入警以来,周和理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个人嘉奖7次,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市“最美渝警楷模”、重庆市“优秀社区(驻村)民警”等荣誉称号。
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4
朱允宏,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民警,公安部第六批青年人才库成员、贵州省刑事技术专家。他从事模拟画像17年,靠着一支画笔,推动破获刑事案件1000余起。9月2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朱允宏作为贵州唯一代表,入选2022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画像师的从警路”
9月24日,入秋后的贵阳开始有了凉意。在贵阳市“8·31”疫情处置流调工作指挥部,朱允宏已连续奋战在一线20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家。这次,他执行的任务是流调溯源。
“流调是一个由果求因的过程,确诊病例的轨迹只是掉落的第一块‘面包屑’,需要沿着这条轨迹寻找答案。”朱允宏说,这和他的专业有相通之处。
朱允宏,1981年出生,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人,专业是画画,但却有一颗从警心。
2005年,朱允宏通过社会招考,成为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名民警。
“我想利用画画专业,给出自己对嫌疑人的侧写,帮助破案。”入警后,朱允宏信心满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是残酷。加入警队的头几年,由于缺乏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心理等研究,朱允宏的画技,对破案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就在朱允宏因挫败而准备辞职的2009年,某地发生了一起“抢劫轮奸案”,受害者是一名少女,凶手太狡猾,警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证据。
支队让朱允宏先参加侦破工作,再考虑辞职的事。
朱允宏回忆说,当时由于女孩情绪激动,身体又很虚弱,导致对嫌疑人的回忆描述数次中断。
不过,女孩几次提到嫌疑人长得像“猪”。朱允宏靠着碎片化的信息和一些关键词提取,最终给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侧写:贵州某地人,3名,20多岁,单身,微胖。
“就是他!”当朱允宏给出画像时,受害者女孩当即指认。专案组按图追凶,在当天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谢谢朱警官帮我们。”嫌疑人落网后,受害女孩及家属再次找到朱允宏,发自肺腑感激。
也正是这次案件,让朱允宏重塑信心,再次坚定信念留在警队。
2010年,贵州某地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办案人员邀请美院老师进行模拟画像,结果不尽如人意,案件的侦查也停滞不前。
2012年10月,贵州省公安厅指派朱允宏接手该案人像模拟工作。
此时,案发已过两年,目击者与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长相,都产生了不自觉的回避与修改,这使模拟画像变得更难。
犯罪的行为是什么?受害者当时心理是什么状况?朱允宏尝试站在受害人角度思考,并运用他创造的“神态画法”完成了画像,并成功锁定了嫌疑人。
“绘画技巧占2成,沟通技巧占8成。神态高于形状、整体大过细节。”这起案件的告破,让朱允宏更坚信他自创的“技战法”的科学。对经手过的案件逐一复盘后,朱允宏提炼出“模拟画像2:8占比”的技法,利用这种技法,他在之后的案件侦查中能越来越准确地提取“记忆”,保证了模拟画像完成相似率达到60%以上。
他是干刑侦的“艺术家”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脸识别等刑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一些人开始质疑人工的模拟画像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刑侦技术在更新,我们的技术也在更新,例如现场三维重建、图像真伪鉴定等。”对此,朱允宏并不担心。
“人像模拟”越来越顺后,朱允宏又开始和同事一起探索把人像模拟和现场重建技术融合,形成破案“新法器”。
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5
__x,中共党员,35岁,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二级警长。2011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于2015年9月参加公安交管工作。从警10年来,曾获得市公安局三等功3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及交警支队优秀执勤民警等荣誉称号。在交警支队的五年多时间里,他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牢记服务宗旨,立足交通管理岗位,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根本要求,用青春与汗水树立了公安交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群众利益无小事,自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工作成效,用实际行动强化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
__x所在的中队辖区有南山路小学和第十一中学,南山路小学地处交通要道。因昆仑中路施工,地下人行通道在建,校门前车流量很大,导致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段,学生、家长与车辆混行严重,极易形成不安全因素,__x每天认真落实“护学岗”制度,站在人流及车流中疏导指挥车辆,保障师生安全出行,全力为小学生保驾护航,引导接送学生车辆有序停放,礼让行人,遵守交通法规,同时他还经常向接送学生的家长讲解接送孩子途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劝导学生家长以身作则,杜绝横穿马路和闯红灯的不安全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孩子从小养成遵守交通安全的好习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1年1月15日晚,__x5岁的孩子感冒发高烧很严重,妻子带着孩子到小诊所去就诊,由于疫情原因,小诊所不接受发烧患者,妻子特别着急在等他回来。__x下班回家经过南山路与建新路口时发现由西向东车辆行驶缓慢,见此情形,他非常着急,等车慢慢往前开到路口时发现建新巷双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南山路东西双向也出现压车现象。__x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交通警察,顾不及发高烧的孩子,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发现是一起轻微交通事故,就让双方驾驶员拍照取证后撤离现场,然后到十字路口进行疏导交通。等车辆通行正常后,他才想起妻子和孩子还在诊所等他。面对热爱的工作,他无怨无悔,但面对家人,他心里却有很多愧疚。
2021年3月11日晚高峰期间,__x在南山路劳动路口执勤时,发现一小男孩在路边东张西望,眼含泪水。他迅速赶到小男孩身旁,经了解得知小男孩和母亲一起出来后走散了。__x担心孩子会受到惊吓,一边安慰小孩一边耐心询问能联系家人的信息,但因孩子年龄较小,加上心里恐惧,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尽快帮小孩找到母亲,他就让他同事看好小孩,自己跑到附近商店挨户询问。过了一会,小男孩母亲也找了过来,并对他俩的行为连连称谢,看到孩子回到家人身边,__x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随即又投入到紧张的执勤工作中。
对于每天在路口执勤的__x而言,这样的小事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一直用实际行动擦亮头顶的警徽,用真心和爱心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把自己的青春岁月无私的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公安交管事业。
基层最美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6
刘汉朝,男,汉族,甘肃陇南人,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5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陇南市武都区公安局裕河派出所综合室主任兼任警务区社区民警。
裕河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辖区面积270余平方公里,有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村民出村不便,本着让群众办理公安业务“一次都不跑”的想法,刘汉朝扎根偏远山区7年间不断创新“警务+服务”的移动警务模式,根据走访入户的不同情况,携带的背包、挎包、提包里装满笔记本电脑、照相机、记录本等警用设备和扳手、螺丝刀、测电笔等维修工具,背包上门为群众办证送证1200余次,入户帮老助困70人余次,大大提升了警务工作效能。“警务包”变成了服务群众的“百宝箱”,他上屋顶修电路、爬山坡扛柴火、给儿童修玩具,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忙人”。他于点滴中增进警民感情、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细节里化解矛盾纠纷。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刘汉朝紧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紧盯邻里纠葛、积怨纠纷等各类矛盾问题,自我约法三章,做到“腿勤、嘴勤、笔勤”,跑遍每个村子、踏遍每个山头、走访每户人家,多元化解矛盾。同时,刘汉朝强化安防宣传贯穿活动全过程,群众广场、田间地头都有他开展“反电诈、防溺水”“守法纪、拒酒驾”以案说法、发放资料的忙碌身影。
刘汉朝所在辖区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涉毒案件和刑事案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平安不出事、矛盾不出村、服务不缺位,新时代乡村片警刘汉朝的背包服务,承载民意、装载民心,探索着警务前移推动乡村治理的新途径,“大忙人”就是群众最亲近的“贴心人”!2020年以刘汉朝事迹为原型,并由其出镜拍摄的微电影《大忙人》,荣获中央政法委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十大微视频”,甘肃省委政法委“三微”大赛一等奖。刘汉朝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