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推荐6篇

只有实事求是的事迹材料才能得到认可,只有认真分析人物故事,我们才能写出全面的事迹,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推荐6篇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篇1

6月7日全国夏季高考拉开大幕,一位熟悉的身影再度进入我们的视线,她就是“燃灯校长”张桂梅。这是她第12年护送云南丽江华坪女中的高三学子赴考场。12年考场外的等候折射出张桂梅一生的坚守,她用“师爱”“母爱”“挚爱”的全方位守护,彰显了育才园丁、党员先锋的时代楷模精神,感动国人、启迪后进。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的优秀品质,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开路者”“勤务员”“千里马”,共同汇聚实现中国梦的“超燃”力量。

致敬“讲台上”的“师爱”,做不畏艰险、求真务实的“开路者”,用双手托举希望。为帮助更多困难家庭的女孩子实现人生理想,张桂梅历经困难、忍受白眼,成功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既是校长又是老师的她身兼多门学科教学,始终严格要求学业质量,在14年间帮助近两千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党员干部同样要上好“吃苦”的“必修课”,要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甘于到生活清苦的农村去。遇到困难是不能下意识地说“我不会”,而要大声说出“我能行”,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练就“弄潮儿”的胆识、磨砺“急先锋”的锐气。

致敬“灯光下”的“母爱”,做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勤务员”,用双肩担起责任。张桂梅以弱小的身躯克服重重困难,每天早上5点起床、凌晨1点躺下,为孩子们缝补衣物、准备饭食,从华坪女中走出的毕业生们依然亲切地称她为“老妈”。“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的一句亲切称呼、一个温情微笑,都是党员干部的无价之宝。党员干部要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潜心读懂悟透“民生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以平常心对待个人得失,发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做好人民群众强大的后盾。

致敬“考场外”的“挚爱”,做笃行不怠、持之以恒的“千里马”,用双脚丈量征程。“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是张桂梅的“座右铭”,一双贴满膏药的手、一条家访路上磨破的裤子、满目殷切关怀的眼神,是张桂梅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模样,更是勉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的灼灼力量。“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奋进新征程的路上,不存在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擦亮理想坐标,不能对待工作以“三分钟热血”,而要倾注进一生的真情,常存“敬畏心”“进取心”,保持“进行中”“不断电”的强劲“续航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行稳致远、跬步千里。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篇2

张桂梅现在耿耿于怀的,是女高学生中还没有一个考上北大、清华。她在学校不断强化着这个目标,每天课间操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学生要齐喊:“加油!上清华!加油!上北大”。宿舍旁的围墙上写着“北大清华我来了!”背景是列队整齐的学生在操场跑步,尽头处则是清北的标志性校门。

但这些行动能起的实际作用有限。张桂梅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学生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不是她们不努力,而是成绩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再也无法更进一步,够不到最顶尖的名校。目前,女高成绩最好的学生考上了浙江大学,靠得就是下死功夫。其他学生也是如此,一本课本5、6遍地背,遇到不会的题就干着急。“现在这个节我们死活打不开。”她着急地说。

张桂梅最初以为,女高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只会僵硬背诵,需要“一个老师帮她们点一下”。她咬咬牙,请长沙的一位名师来女高讲课,一天给3万元课时费。这位名师带过的毕业班中,有一半考上清北。“我不吃饭也要把这些老师请来。结果他来了以后,啪啪讲完,学生们都傻了,一点也听不懂。是他讲得太高深了吗?还是他的思维太超前?都不是。但他给他的学生们可以这么讲,我们的孩子就不行。”

杨文华对此解释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即使是北京四中的老师来华坪教课,也会把这些孩子教得一塌糊涂。他对这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情况、学习和行为习惯都不了解,用针对中国最优秀的高中生那一套来教大山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听得懂吗?”

于是,张桂梅意识到,女高学生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如何更好地把基础知识教给她们”。无论是外地名师,还是名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无法从外部来解决一所乡村中学面临的困境。“请进来”并不是破局之法,一定会遭遇水土不服。

与“请进来”相比,杨文华认为,“走出去”是一个更有效的办法。他指出,女高的问题是自己的老师培训跟不上,外出培训不够多。相比之下,华坪一中就更重视教师的外出培训,并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

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潘兴陈在华坪一中任教时,曾去临沧市参加培训。他说,教育从来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外出培训也并非是为了简单模仿或达到其他老师的高度,而是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激发教师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华坪女高的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女高老师外出培训确实不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校老师数量少,缺席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且女高老师不仅要管学习,还要管生活。杨文华则认为,这虽然是原因之一,但并非无法克服。实际上,在师生比上,华坪一中的老师要比女高更加紧张,平均每个老师要教14名学生;而女高由于学生数量少,在编40位教师只需负责457名学生,平均下来,每位老师对应的学生不超过12名,比一中还少一些。

在杨文华看来,张桂梅不鼓励女高老师外出培训,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女高老师们“思想滑下去,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外面学校的老师待遇更好,而女高是个讲奉献的地方,如果送出去后心收不回来怎么办。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某某学校把我老师的心搞乱了。我就和她说,既然女高的理想信念那么坚定,百毒不侵,你怕什么?”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篇3

2017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19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几个月,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闸口方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17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18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篇4

8月12日,刚刚过完入党70周年的生日,89岁的他安详离世,走得坦坦荡荡。

积蓄,全都捐了,880多万元,一分不剩,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最后一笔党费,老伴代交了,有1万元之多……

这一生,他是那样简朴,简朴到家里连窗帘都不挂;可他又是那样富足,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身后泽被万千学子, 留下了闪光的无字丰碑。他曾说,生活过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无愧我心。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生命最后的时光,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倦。可一说起当年入党时的情形,他眼中立刻发出明亮的光。

当时在x,一个很小的房子,有面墙壁挂着党旗。老人的x口音有些颤抖:举右手,面向北方,x就在北方,x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x的一个中产家庭,家里有电话、出门有汽车。11岁那年,日寇占领了x,他被父亲送回x花都老家避难,谁料想,这里也被铁蹄践踏。

老卢看到日本鬼子检查squo;良民证squo;,一不顺从就一巴掌打过来。老伴徐雪宾说,这一幕让老卢永世难忘。亲历了国土的沦丧,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卢永根陷入了迷茫。就在这时,一道红光照进了他的人生……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x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早在两年前,17岁的他就瞒着家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对祖国的命运自当不能袖手旁观!卢永根如是说。

他把入党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每年这一天,我都为他过生日。87岁的老伴徐雪宾颤巍巍地笑了,有点羞涩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想在这一天,一定干一件最让他喜欢的事,所以在1957年8月9日,答应与他结婚。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x,前去x领导地下学联,迎接x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而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卢永根说。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岁月时光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卢永根和老伴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名党员参与,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

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们没白爬上来!2001年10月的一天,x佛冈的一个山顶上,71岁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开心得像个孩子。

爬山不容易,卢永根拄着拐杖,感觉很吃力。卢老师,您别上去了,我们上去采回来!学生刘向东不忍。要上去!野生稻的生长环境很重要,我想去看。没办法,学生架着他,一步一挪,齐腿深的草打得裤管刷刷作响。

野生稻,携带栽培稻不具备的抗虫、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种质资源。连续几年,卢永根带着学生们奔波在x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苦苦找寻……

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抗战时,丁老师带着水稻种、番薯种,一直逃难到x,把种质资源保护下来。卢永根十分敬佩。丁老师去世后,卢永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恩师未竟的事业,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首次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15亿多元。

这对师生,还有一段佳话。学术上,丁颖是卢永根的老师,是他的领路人,但在政治上,卢永根是先行者,是进步青年,他多次对丁老师说:像您这样先进的老科学家,应该尽早成为共产党的一员。终于,丁颖在6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80年代,高校论资排辈风气严重,年轻科研工作者难以出头。怎么办?时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决心要捅破这层天花板。他冲破重重阻力,破格晋升了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平均年龄40岁,最小的年仅29岁,其中5人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如今的这8名骨干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卢永根的日记扉页上,抄写着艾青的诗句。

曾几何时,在美国的姐姐苦劝卢永根一家移民,可怎么也说不动他。卢永根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他在给留学生的信中写道: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劝导下,多名学生学成归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

老卢啊,你身后,储蓄怎么处理?2016年底,身患癌症的卢永根住院,老伴徐雪宾问道。

捐!卢永根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字。

好,我也是准备捐的。没有任何思想斗争,老两口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7年3月14日下午,卢永根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迈上银行台阶。他颤巍巍地打开黑色旧挎包,掏出了里面的10多张存折。周围安静极了,只见卢老吃力地在一张张凭证上签字,一次次输入密码。不久后,他又在另一家银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积蓄。

8809446. 44元!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了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徐雪宾说:我们的生活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这些钱就是多余的。

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走进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纪。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机坏了修了再修……

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卢永根说。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4个条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徐雪宾很满足。

出门,80多岁的老两口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这已经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赠。早在2015年,他就和老伴回到家乡,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当地的罗洞小学。

这些壮举,大家说是捐,可卢永根却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老伴徐雪宾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不仅还钱,他们觉得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党和国家的,也要还回去。于是,双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他不留财产、不留遗体、不留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篇5

2021年8月6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防抗台风“卢碧”中,为了排除安全隐患、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疏通被杂物堵塞的涵洞时,不幸被洪水和淤积物卷走,因公殉职,年仅44岁。

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作为孙丽美同志的家乡人,我们在为她的殉职感到无比悲痛、无比惋惜的同时,都为闽东有这样的好干部好儿女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古县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大村,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产业单一,人多地少。如何让古县村发展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2018年出任古县村党支部书记的孙丽美,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动村里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合作社、建起蔬菜冷库,解决蔬菜销售难、储藏难问题;联系霞浦牙城及福州长乐、连江等地,租用闲置农田6000多亩发展“飞地经济”,介绍100多位村民前去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六七千元。

现年73岁的村民杨兆科说,节水灌溉工程解决了水量不够、干旱天无水可用等情况,方便很多,收成也上去了。

杨兆科肢体残疾,大儿子有精神疾病,妻子和小儿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是双残家庭。为此,孙丽美为杨兆科大儿子办理残疾证、申请五保户,保证日常生活和医疗用药开支;为小儿子安排护林员公益岗位;为杨兆科申请房屋修缮资金、残疾人创业资金、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共计43000元。

“在阿美书记的引导帮助下,我种植了2亩水稻、蔬菜、花生和玉米,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杨兆科说。

在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孙丽美不忘解决村民销售难问题。2020年初,因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古县村实行严格交通管控。而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是花菜销售期,当时有3000吨花菜面临滞销风险,市场价值约1000多万元。

村民孙朝安说,孙丽美书记通过对接县农业农村局获取车辆通行证,对接客商打通销售渠道,并安排贫困户的农产品优先销售,使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三年来,孙丽美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水利修复及农田改造,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2.4万元;争取资金27万元新建村民健身活动场所和完善党群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古县村旧貌换新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今年7月12日,樊丽丽作为省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古县村,就在孙丽美殉职的前几天,她们还在讨论着村里的发展规划。

“丽美书记说,我们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要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些好东西都挖出来,让老百姓也赚上旅游的钱,吃上不辛苦的饭。”樊丽丽说。

挖掘“温麻船屯”的历史文化底蕴,争取农保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后山100多亩荒地、建设食品加工项目,年底前争取硬化村里仅剩的一条200米的黄土路……如今,这些设想,成了孙丽美未完成的夙愿。

“永远不会忘记,她‘心中永远装着群众,眼中永远是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樊丽丽称,将以“丽美精神”为指引,接过她的接力棒,把古县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完成丽美书记未完成的愿景,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30日,宁德市召开学习孙丽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派驻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进兴说,孙丽美同志作为村级组织带头人,是我们驻村干部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榜样,将时刻把她作为一个标杆,当成一股力量,矢志不渝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小编推荐

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篇6

学校是建起来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学生家的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访完一届学生的家庭。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老想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

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可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了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学校创办初期各方面都很艰难,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由于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老师每天下午五点半还得清扫校园。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时,17名老师,9人辞职,只剩下8人。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怎么办?学校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哭完后,她回到办公室去整理学校的档案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暗想。“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从那之后,学校开始了军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看似有点残酷,但她们对得起自己肩上这份责任和使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王红旭心得体会7篇

新时代美少年事迹材料推荐6篇

2023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推荐6篇

新时代优秀少年事迹材料推荐5篇

新时代好少年推荐事迹材料8篇

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篇

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表的主要事迹7篇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参考6篇

省师德楷模事迹材料6篇

九江消防楷模先进事迹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302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