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参考6篇

想必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要写事迹的情况吧,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参考6篇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篇1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我将在自己的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入党誓言,并且身体力行,使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时刻牢记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的工作。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篇2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扶贫“领头羊”及全体扶贫干部的心血与付出。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领头羊”迈出了“领跑样”。

务实调研走访是前提。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以来,“领头羊”带领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夙夜在公”的精神,迈出步子,甩开膀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宣讲扶贫政策,善于化繁为简,把“政府文件”变为扶贫“政策干货”,实现政策“一本通”,让人民群众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充分尊重民意,采取入户座谈、面对面交流、互动式商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共同找到适合各自脱贫的新路径、新方法,切实将脱贫“致富经”送到田间地头;在思想上“紧绷弦”,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疲惫厌战思想和过关心态,进一步强化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思想,稳住神、咬紧牙,心无旁骛、勇往直前。通过务实调研走访,敲开群众“心门”,不断激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坚决避免上热下冷、先热后冷的现象,实现上下联动,齐头并进。

紧盯重点任务是关键。围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脱贫、社会保障“五个一批”扶贫工程,扶贫“领头羊”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一针一针绣精准,一针一针扎透,齐心协力使出“洪荒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紧扣“识贫、扶贫、脱贫”三个环节,实行条块化分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一针一线缝好固牢”,逐村逐户落实到位,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坚持“靶向治疗”,制定“一对一”解决措施,因人因户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兜底、产业倾斜、科技培训等措施,瞄准问题,坚决精准地打到十环上,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补齐贫困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层治理等短板,推动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整改工作“一交了之”、帮扶工作“一访了之”、政策脱贫“一兜了之”。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度、社会认同度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决胜脱贫攻坚的共同目标,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上下一条心,同下一盘棋,以三军用命、浴血奋战的士气,高效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形成跨地区、跨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脱贫攻坚体系。在培育致富能人方面,做到政治上关怀、政策上倾斜,激励各类人才扎根基层,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强化作风保障,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制度,坚决反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着力把督查工作在促实效和减负担之间求取最大“公约数”,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让基层干部从各种督查检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实在在地为民解难题。

“领头羊”迈出“领跑样”,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尽锐出战,聚焦“六个精准”,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促进乡村振兴。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篇3

青年都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它象征着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向往,并为之追求内心世界的满足。青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的奋斗起步期,不少人难免认为诗和远方还很遥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在大学期间就立志于要报效家乡,她遵循自己内心的方向,以恪守“初心”的执著和奋斗成就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她的事迹让人感悟到,一旦有了正确的理想和有力的行动,奋斗也就能通向诗和远方。青年干部要以黄文秀为榜样,充分感悟“初心”的真谛和力量,以“初心”之力成就青年党员干部应有的“诗和远方”。

心灵是最远的远方,初心是来路亦是归途。曾经一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答帖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关于“端正入党动机”的论述引起了不少人的认同。加入光荣伟大的党组织,与一群具有坚定信仰、执着追求的人并肩同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但信仰不可能轻易就生根发芽,“初心”既是贯穿一生的出发起点,也是不懈奋斗的终点坐标。黄文秀在大二入党时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扶资助,我很难上完大学。我选择读思政专业,选择加入党组织,都是由衷的、无悔的。”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青年干部要像黄文秀那样,永远铭记入党时的精神誓言,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行动为之坚守一生,将初心之志融入灵魂血脉,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承诺,让顶天信仰坚不可摧。

青春是最美的诗篇,旋律是无我成就大我。黄文秀从城市回到家乡,又从机关来到基层,这样的“逆行路线”绝不是“镀金作秀”。她刚到村里时,还有103户473人未脱贫,一年的脱贫“长征路”实现了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青年干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不缺乏优异的资质、出色的能力,但最可贵的是无私的奉献、忘我的付出。新时代干事的舞台虽然广阔,但如果囿于计较“自我”的进退和得失,前进的路只会越走越窄。青年干部应把群众冷暖和党的事业摆心间,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用青春谱写世间最优美辽阔的诗篇。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篇4

帮助农民在地里“捡钢镚”

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指导培训技术骨干10000多人,带动数万农户依靠食用菌脱贫致富

“感谢李玉教授的农业技术指导。在家门口就业,不但解决了生计,还能照顾家人。”正在玉木耳大棚里忙碌的吉林省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村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玉木耳是李玉团队培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它的产量是黑木耳的2—2.5倍,卖相晶莹喜人,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以李玉团队为技术支撑的吉林农大定点扶贫团队在好田村建设了总面积1600平方米的4个玉木耳大棚,投放菌包10万余袋,最先试种的玉木耳卖到了每斤100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玉便提出了“农业大学应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主张,强调师生们不要在黑板上“种地”,而要深入生产实践。因此,他把真菌学、黏菌学的研究延伸到与国民经济结合紧密的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领域。他助推吉林省蛟河市成为木耳产业重镇;带领团队培育的新品种玉木耳成为吉林省洮南市好田村稳固脱贫的幸福产业;帮助吉林省汪清县筹办了第一届黑木耳节,协助汪清申请到黑木耳专项基金……

不局限于吉林省,李玉还把食用菌生产技术辐射到全国各地。他带领团队在全国建立多个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就菌种培育、种植方式、技术人员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与当地政府开展紧密合作。2010年,李玉与浙江省庆元县签约,建立了“院士企业工作站”,他将政府奖励他个人的480万元无偿捐出,设立“李玉院士科技奖金”,用于奖励为庆元食用菌作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李玉带领团队面对面、手把手教菇农种植技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大力推广“五位一体”食用菌技术示范模式。他每次到一线生产基地,都有很多农民朋友围上来咨询种植问题,亲切地称他为“蘑菇院士”“木耳教授”。因为几毛钱的菌苗种到地里就可以变成几元钱的蘑菇,农民笑着说:“李院士是让我们大伙儿在蘑菇地里‘捡钢镚’啊!”

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在柞水县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推进战略,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在柞水的每个木耳大棚里,装有360度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数据系统,实时监控木耳成长情况,收集大棚内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关键要素信息,能够将数据及时传输到控制终端,同时通过智能分析,实现木耳大棚自动通风、自动遮阳和自动喷水。因此,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因为技术问题影响生产。

柞水木耳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

李玉带领团队把论文真正写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目前,团队与全国40多个市(县)签订扶贫合作协议,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指导培训技术骨干10000多人,带动数万农户依靠食用菌脱贫致富。2012年以来,李玉依然率队在一线,一年有280多天在河北阜平、安徽金寨、贵州铜仁等深度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

“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的生力军。”2009年,当中国工程院要求每位新当选的院士题写留言时,李玉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他看来,菌类是天然的粮仓,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类群,食用菌种植的特点在于虽技术含量高,但农民易于跟进,劳动能力差的老年人也能简单操作。菌类生长的过程中能消耗大量秸秆,可以实现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化,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与蘑菇打了40多年交道的李玉,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产业化研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今天,我国是当之无愧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这背后无疑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李玉自豪地说。

据统计,1978年,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5.7万吨。2018年,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已达4000万吨,已经成为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40年,700倍!这是什么概念?哪一个作物的产量40年能增长700倍?哪一个国家能在短短40年内把一个产业做到增加700倍?”李玉感慨不已。

食用菌产业最大的优势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和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从蛋白质含量看,干食用菌含有30%—40%蛋白。也就是说,利用很少的农业废弃物,就可以转化成1000万吨的食用菌,这就相当于增加了300—400万吨的蛋白质。而300—400万吨的蛋白质又相当于300—600万吨的瘦肉、600—800万吨的鸡蛋、3600—4800万吨的牛奶。”李玉说。

40多年来,我国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从木段、代料,发展到工厂化、智能化阶段,种植品种也从群众熟悉的平菇、香菇、木耳等大宗品种,发展到桑黄、羊肚菌等珍稀品种。如今,蘑菇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着国家的食物安全。可是,李玉心里依然揣着一个梦想:让祖国发展成为食用菌产业强国,让老百姓吃上更健康、更放心的好蘑菇。

“新时代,中国的科技事业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我将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一起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努力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李玉对食用菌产业强国梦满怀信心。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篇5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砥砺奋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中华文明新辉煌。

以初心使命谱写时代之歌,前提是要坚持党性的锤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根”和“魂”,“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魂”固才能基业长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立足岗位练兵,增强勇立排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担当善作为,既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要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以初心和使命谱写时代之歌。

2023脱贫攻坚楷模事迹篇6

下庄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整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因为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20多年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民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这几天,下庄村村民刘恒保和妻子正忙着给柑橘树除草、打药,六年前,他种了20亩柑橘树,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当地村民还建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个被1000多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的村庄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因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愿意再返回家乡。

要想富先修路。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彻底改变村庄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购买了炸药等物资,肩挑背扛,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希望。

2004年,历时七年,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十年后,毛相林又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绝壁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出山的公路修通了,而脱贫的道路又在哪里呢?2014年,毛相林四处调研后,决定为下庄村引进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并聘请种植专家对乡亲们进行科学指导。同时,这条修好的出山公路也为瓜果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只用了一年时间,下庄村就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此外,毛相林还在县里为下庄村争取到了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资金,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2019年,下庄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在毛相林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贫困的下庄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汇报材料7篇

脱贫攻坚三对标一述职报告5篇

2023年脱贫事迹材料6篇

2023年时代楷模事迹材料6篇

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参考7篇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参考5篇

2023时代楷模人物事迹8篇

2023教师楷模事迹材料7篇

2023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8篇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075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