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袁隆平事迹材料6篇

实事求是地记录好一篇事迹,才能给人带来更多启发,在写事迹材料是一定要基于事实、可靠的基础之上,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袁隆平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袁隆平事迹材料6篇

袁隆平事迹材料篇1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题记

时光的齿轮一刻不停,春去冬来夏生冬藏,万物存在于现在,展望于未来,缅怀于过去。2020年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不平凡的一天:新冠肺炎,夺走无数生灵之命;圣母院失火,世界文化遗产流逝;澳大利亚动物尸曝满地,预警世人爱护自然;中美交往关系僵化;中国周边国家动乱,对中国虎视眈眈。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在告诉我们:世界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中国,应该更加强大了。

而就在昨天这不平凡的一天——2021年5月22日,继汶川大地震后又一个“七级地震”来临,余震未退,人心难安。中国两大国士先后逝去,令人痛惜。

我在听到两大国士逝去后,我还当这是无聊娱乐号散播的谣言。毕竟在前几天我还在想,袁隆平爷爷会不会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台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呢,今年的国庆上,他还会坐在和去年一样的位置吗?脑海中浮起袁隆平爷爷看见稻苗时脸上欣慰的表情;想起他在采访中说过:“你们生活得太好了,吃得太好了,你们没有体会过当时那种挨饿的感觉,我是再也不愿看见人吃不上饭挨饿了。”

双眼看向窗外,天灰蒙蒙的,雾气氤氲,山上的青叶在雾气下影影绰绰,冷风从窗边的缝隙中丝丝飘过,卷起悲伤的思绪。

一幅画面随着这丝丝缕缕的风展开,袁隆平爷爷在和记者交谈。记者问他:“您以前为什么想要种杂交水稻呢?”袁隆平略微哽咽,眼中泛起点点泪光,回答记者说:“我永远忘不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荒饿死了人。”记者又问袁隆平爷爷说:“您现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呢?”袁隆平爷爷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语必叹息一声。我想这一声叹息是为饥荒年代的人而悲伤的。他们生在百废待兴正一无所有的中国,只有经历过这些苦难,才能明白吧。

同时我又为他而骄傲,这两遍地“不可能”充分地表明了袁隆平爷爷的自信。他知道中国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了,他不惧这粮灾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被人民铭记在心。袁隆平爷爷的一生,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吃饭问题而奋斗!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是青青野草,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国士——袁隆平,纪念他的贡献。

袁隆平事迹材料篇2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事迹材料篇3

我知道你一直有一个“草下乘凉梦”:在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高,耳朵跟扫帚一样长,颗粒跟花生一样大,你重重地垂着头。一阵风吹过,稻浪来来去去,你躺在稻穗下乘凉...

和你一样,我有一个超级梦想:可以邀请你来我们学校,亲自指导我们种水稻。

这学期,为了让我们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享受科技创新的喜悦,学校决定把校园里的“梦泉”改造成一个水泥喷泉池,并为我们种植水稻提供它。我们从乡下拉了三车泥土来填满喷泉池。上周四我们把水灌好,班里20多个男生跳进池子里挖土,在小学生作文上撒肥料——给袁隆平爷爷的信,给袁隆平爷爷的信。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全班都期待着你来现场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西西拉所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加的粮食解决了世界每年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你真不愧为“杂交水稻之父”!10月,中科院国家遗传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广西很可能是人类栽培稻的发源地。袁爷爷,你愿意来这里核实一下吗?

袁爷爷,你说:知识+汗水+灵感+机会=成功。我们有了在水泥池里种水稻的灵感,同时也下定决心,为了种水稻而努力,汗水。我们只是想让你带给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和成功的机会,让我们展示我们的本性,实现我们的梦想!

袁爷爷,我们要掌握水稻种植技术,体验劳动的喜悦,品尝收获的喜悦!我们真诚邀请您来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种植水稻!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让稻花香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袁隆平事迹材料篇4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800斤左右。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一个大的台阶。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袁隆平事迹材料篇5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事迹材料篇6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这件事给予袁隆平很多启迪:凡符合实际的“不服气”思想,不一定是消极因素,有时可以变成积极因素。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催他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也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在他科研实验中遇到更大困难时,总是给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抗疫小事迹材料6篇

勤俭星事迹材料6篇

缺事迹材料最新6篇

缺事迹材料通用6篇

青协的事迹材料模板6篇

河洛工匠事迹材料6篇

三事迹材料通用6篇

个事迹材料优秀6篇

好少年主要事迹材料500字6篇

村卫生室先进事迹材料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699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