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写出的心得体会也是不一样的,其实有时候写心得体会就好像写事务文书一样,要认真对待,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1
“通辽女声”微信公众平台继续推出姐妹们的心得体会,请您和小编一同感受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1
坚定梦想,守好初心
——一团战士费靖
“分享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运送粮草,救护伤员,党旗下宣誓,胜利大会师”,20世纪30年代中华大地上,有一群人用自己的双脚徒步辗转纵横大半个中国完成了被誉为人类战争史上奇迹的二万五千里长征,85年后的今天,在科尔沁草原上,通辽娘子军再集结,重走新时期长征路,感受信仰的力量。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路上的苦难、曲折和对人体极限的挑战,都向世人证明了理想和信念的力量。这和我在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只有乐于吃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和勇于创新的谋略,团队合作的团结力量,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出发之前特意做过关于长征的功课,也着重了解了长征女战士的一些事迹和故事,作为一名女性,一位母亲,真正切身体会到长征女战士大义凛然、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因为创业的路上因为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愧疚不已,但是长征女战士是亲手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在老乡家中,生离死别,光是想想就是切肤之痛。
当我们穿越时空,回顾革命前辈走过的长征之路,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公里行程,在感动和震撼的同时,充分的体会到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和创业初心,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作为“巾帼帮帮团”志愿者,我也愿意继续为全市妇女姐妹们提供更多的电商创业知识分享,和我们所有的战友一起,发挥自己的作用。
感谢妇联娘家组织这次有意义的活动,我愿意做最闪耀的那颗星,最亮丽的那片红。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百场宣讲进基层暨“百灵鸟”家庭教育大讲堂走进扎鲁特旗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2
走进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一段段影像,向人们讲诉着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岁月中,抗战先辈们如何振臂而起,抛洒鲜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国家。_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知史方知来处,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应该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以及苦难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这座开馆不到一年的纪念馆是眉山市第一个抗战将士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眉山抗战将士所做出的贡献,馆内展示了眉山抗战将士风采、抗战时期文史资料、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罪证、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和成就。
一腔爱国志,十万儿男赴战场。走过布满抗战将士们红色手印和生平介绍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350多万川军誓师出川的声音犹在耳畔,10多万眉山青年离家赴战场的身影犹在眼前。在他们中,有人独自穿越野人山,有人亲自押送甲级战犯到日本;有人血战湘西,有人征战缅甸;有人大刀飞舞,有人侦查情报;有十二岁从军的小战士,也有立志杀敌报国的学生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先辈们的浓浓爱国之情与拳拳报国之心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挣得一个和平的未来。我们青年干部更该涵养爱国之情,继承先辈遗志,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进士乡”亦可“马上定乾坤”。一件件经过历史沉淀的衣物、刀枪、画报、徽章、票证,无声诉说着那些充满血泪与痛苦、信仰与希望的故事。4000余名眉山战士再没能回到家乡,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尽管穿草鞋、短裤,拿大刀、步枪,但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强暴,在切断滇缅公路的战役中,在滇西和缅北的战场上,与日军血战到底,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2020年,98岁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动到达惠通桥时,想起牺牲在此处的战友,泣不成声,深深呼唤“战友,我的战友!”“敌军一日不驱出国境,川军一日不回川”,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在新的历史征途上艰苦创业、奋斗不息。
“展示这些抗战遗物,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老一辈眉山人的丰功伟绩,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纪念馆创建人李天玉先生这样说。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但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长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业20余年,将这份善心回馈给了社会。馆内一千多件展品大多来自李天玉先生多年来走遍全国,甚至远赴海外收集而来,其中曲折故事暂且不提,这份赤诚与热血正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故土已无恙,使命应犹在。学习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更好的前行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3
新县是当年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首府,全国有名的将军县,在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教育培训,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使我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特别是现场教学,每到一处精神上都受到一次洗礼,每个点都活生生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为了正义自由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动震撼之余,我静思体会如下:
一、坚定的信念,虔诚的信仰决定了革命先烈之壮举
每次现场教学结束后,回到学院住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都让我心情无比沉重,肃然起敬。大别山革命期间,条件异常艰苦,单衣过冬、野菜充饥,革命先烈做到了“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无畏之举。当年,大别山军民就是从以“共产主义信念”为坚守,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在白色恐怖和及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对党忠诚、威武不屈、百折不挠,始终坚守在大别山,使大别山的红旗始终飘扬。一路走来,学习了诸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惊天悲壮的感人事迹:红田烈士程怀天,箭河烈士程儒香、列宁小学烈士肖国清遭受挖眼割耳、零刀碎割,拔光头发的种种酷刑,令人发指,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像程怀天这样千万个革命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新中国的建立就是无数英烈坚守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结果。
如今,我们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应从建设“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新睢县做起,缅怀先烈、无怨无悔、坚定信念、忠诚担当。过去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念念革命老前辈”,这往日曾作为调侃的话语,通过本次教育培训,我心内疚、忏悔,我们应严肃认真把这句话作为工作中的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无论在任何岗位中,都要坚定信念,坚守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格观。
二、对学习培训的新认识
参加工作以来,培训无数,但都过眼烟云。本次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培训,着实不同以以往点名签到满堂贯的教育效果,关键是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对外出培训学习的错误认识,这次大别山新县之行,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才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我们当代人心中是如此淡漠,才明白铸造灵魂、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重要。
当前,工作生活中,好多人包括本人在内,出现了心理失衡,思想消极,贪图名利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是信念信仰的缺失所酿成,学习革命先烈,传承大别山精神是时代要求。通过培训,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坚定信念,锤炼作风,是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对大别山精神的思考不能停止,大别山精神成为一种鼓舞,应成为我们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发扬大别山精神,争做一名忠诚担当、乐于奉献、创新有为的人民公仆,为打造“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新睢县而贡献力量。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4
摄影师穿梭冰河、冻原,追寻极地的风景;画家穿越山谷、溪流,追寻四季的变化;落叶归根,追寻的是心中那个家。生命恰是如此,聚散离和,奔波迁徙,总归是为了追寻心中的一抹光。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那抹光是指引前行的方向,是支撑前行的信念,是鼓动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支柱与灵魂。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追寻,是为了永不迷路。时至今日,每次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革命征途,也依旧能从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致中体验当年那栖风宿雨、关山阻隔的艰难困苦。参观革命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文物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感依旧能一下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先辈们正是秉持忠诚、坚守信念,才能迸发出巨大智慧和无穷勇气,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血雨腥风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继续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最坚实的基础仍然是永远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追寻红色足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在喧嚣中、在纷杂中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追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离理想越近,我们越需要不断突破的不竭动力。李大钊、瞿秋白……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革命先烈,他们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_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追寻红色精神,在与先辈的灵魂交流中继承他们伟岸身躯上强烈的意志、刚正不阿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品格、一心为民的情怀,我们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追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虽然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经远去,一些革命旧址也早已破旧、坍塌,但沧海桑田不能湮灭先辈开创的红色伟业,不能掩盖先辈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任时光荏苒,那红色故事仍将传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要不懈追寻宝贵的革命文化,让红色记忆深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让红色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全民族的奋进力量!让历史照进现实,才能让盛世万古流芳!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5
壮士头颅为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四月五日清明时节,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芜湖县烈士陵园。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使我不敢大口呼吸。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上一颗布满灰尘却依然绚烂夺目的红星,红星下是用行草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指尖触及这坚硬的纪念碑,耳边回响起战士们响彻云霄的喊杀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护国心切血未寒。革命家们爱国的情,此刻依然是鲜明的。依然在沸腾、在传承。他们不求与天地长存,但求死得其所的精神似一缕明光,驱逐着四周黑暗;又似山峰,风雨后沉着坚定。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志,先人后己、保家卫国、自强不息。
龙城春雨润,乡音久未闻;岁月相逝去,何处觅忠魂?在我的家乡也发生过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1949年4月21日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渡江部队的第七、九兵团突破了芜湖间的防线,乘胜追击南逃之敌。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在师长张怀忠的指挥下,以一个师的兵力,击败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十二军,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
忽然一阵春风荡漾,将我带回现实。风中含有一丝敬佩,两旁松树随风摆动身躯,花儿在风中飞翔。穿着国旗般鲜红的校服的我们站在那闪闪的红星下庄严宣誓:我决心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先烈的意志,奋发学习。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声音是含着热烈而深厚的感情。我顿时感到周围一股从我们心中散发出来,想征服一切的壮志。它仿佛在提醒我们要饮水思源、居安思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导我们继承曾在战场上泼洒热血的烈士的高尚精神;督促我们振兴中华、努力奋斗、贡献自我。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曾几何时,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大地。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重于泰山。他们与大地共存,是炎黄子孙心中一座晶莹的丰碑。我想对你们说:感谢你们那时的冲锋陷阵,使我们笑迎今朝幸福生活!华丽的语句和煽情的诗句来表达不了我对你门的崇拜之情!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是我鞭策自己蓬勃向上的动力。你们的事迹使我震撼,我要、激发潜能,燃烧青春的热情。将来奉献自我,振兴中华!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6
作者:刘启灵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24个字沉淀着历史的经验、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指明了现实路径,为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下“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走向成熟、变得强大,源自于我们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聚焦主线,方向才不会偏,理论护航,才能走的更远。在崎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支持和动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雄关漫道真如铁,科学回答“新时代之问”,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解难题、破困境、探新路。
以“敢教荒原成沃土”的奋斗豪情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个光辉的坐标,深刻阐述了唯有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方能在激流勇进中逆流而上,在逆势逆境中昂扬前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在挑战中准确识变,在适应中科学应变,在进取中主动求变,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大无畏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顶风而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以“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咬定目标、勇往直前。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风雨不改的初心。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协调联动战贫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群防群控战疫情;为了改善民生福祉,蹄疾步稳推改革……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了答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课题。砥砺初心才能赢得人心,真诚为民方可不负人民。踏上“十四五”征程,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需要党员干部继续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拿出“前仆后继、滴水穿石”的历史担当,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来源: 人民论坛网
读革命故事写心得体会篇7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追寻光明的斗争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伴随着着牺牲。学习党史,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是学史增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志丹烈士,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青年时期就投身革命,入党后,又奉命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大革命时代他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组织参与了渭华起义。“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现柳林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毛泽东同志赞誉他:“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称赞“刘志丹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朱德赞扬“刘志丹是创造红军的模范”,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就是建军的基本条件。”“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刘志丹同志。”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回顾刘志丹烈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他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在下属和人民群众面前,身先士卒,和蔼谦逊,平易近人。他遵守纪律,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他作风民主,官兵一致,关心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