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教案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新鲜感和乐趣,有层次感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知识的领悟,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设计课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同、形、状、采、再、仅、千、针”。
2.识字写写,朗读课文。
3.全面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明白全面思考问题的作用。
教学准备:
采摘几种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4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一人扮老师,5人扮学生。
读完后,让学生评价。
指导朗读。读教师的提问的句子,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读学生回答的句子,要读出肯定与自信的证语气。
提问: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他们回答得对吗?
2.学习5-------7自然段。
点名5-------7自然段。
指导朗读。
“眼睛瞪得大大的”中的“大大”要重读。
“原来”句要读出同学们那种恍然大悟的心情。
树叶真的是绿色的吗?树叶真的是椭圆形的吗?请同学把自己采来的树叶放桌子上。(同学们互相交换看看,你会明白。)
三、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交流。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二、自由朗读课文
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用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同 形 状 针 四、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五、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1.得用熟字。
形 采 仅 千 针 怪 2.记笔顺方法。
同 状 再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课后作业题。
板书:
17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学生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在歌曲演唱活动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运用打击乐伴奏并表演唱《童心是小鸟》,让学生体验四季的欢乐情绪,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重点:
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学生自由展示:《小白船》
二、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快乐的故事。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说说心中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太丰富了!老师真羡慕你们!想一想今天我们该学习哪一首歌曲了?
生:《童心是小鸟》
三、看书并聆听歌曲《童心是小鸟》,放教学课件。
师:请同学们听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感受。
生:听了这首歌曲感觉很高兴,也很快乐.
四、 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1、 师:这首歌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
生:三拍子
师:介绍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子,声音的特点是强弱弱的规律。
2、 播放《童心是小鸟》音乐
学生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一起再欣赏音乐。
3、 朗诵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4、 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对比跟同学们读的有哪些不同?
生:老师是按节奏读的.
师:老师有节奏的读出了歌词,注意了节奏中的休止符停顿。
5、 划三拍子指挥图示,注意休止符停顿
6学生边划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可用吸气代替(看书)
师:同学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叫得吗?模仿一下
师:为什么知了的歌声会这么动听呢?因为在它的.歌声里,有一位好朋友叫附点四分音符,它
让知了的歌声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6、 学唱附点四分音符
7、 教师范唱前四句,学生学唱前四句,强调休止符和附点节奏。
8、 师: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或相似之处并试唱。
9、 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教师范唱,学生模唱,解决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10、 学生随琴用“la”哼唱旋律,在有错的地方教师引导提示。
11、 让学生自己说出反复记号意义和作用,老师分乐句教唱反复记号以内的曲调。
12、 加上歌词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13、 播放录音示范演唱,学生可轻声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四、 伴奏与表演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手铃、三角铁)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打击乐的名字吗?
生:略 (学生尝试为歌曲伴奏)
师:请这些同学来为大家的演唱伴奏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
师生讨论后创编简单表演动作,展示表演唱。
五、 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共同努力,我发现同学们的歌声越来越美了!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欣慰!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吧!(播放歌曲)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法军被迫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
,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练习
1、p11、12练习一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5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珍珠鸟彩色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是活泼伶俐的珍珠鸟。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珍珠鸟发生变化的重点词语。
2、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四)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六)扩展
1、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谁为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交流有关“珍珠鸟”的材料。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四、教案点评
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按中心问题“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探究活动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情境(如:“舒适安全的巢”、“巢中的雏儿”、“小鸟喝茶”、“可爱的小红嘴”、“睡得好熟好香”),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写下来。
小学设计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3.读懂《游园不值》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
二、通读全课,学习生字
1.观看诵读动画。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节奏,注意生字读音。
3.读生字组词,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自学《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动画辅助。)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可以答疑;老师适时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4)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其它两首诗。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懂这两首诗的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游园不值》。
二、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自主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3.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六、总结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附:板书设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