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文化差异,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教师科一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6篇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篇1

一、课题:

立定跳远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立定跳远,熟记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练习,掌握立定跳远这一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立定跳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

(2)青蛙跳。

2、新课讲授

(1)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示范练习动作。

动作方法:

第一部分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

第二部分起跳: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展开,迅速向前跳出。

第三部分腾空:起跳后充分挺胸、伸髋,使身体尽量伸展。

第四部分落地:两腿屈膝举起,两臂摆至体前,小腿尽力前伸,最后两脚跟着地,达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①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的练习,针对重难点着重练习。集中纠正,个别辅导,观察和鼓励学生多练习。

②将学生进行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练习完整动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③学生自由结伴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帮助指出对方的不足。

(2)游戏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在规定的起跳线后,每组派出一名成员用立定式跳远来完成“立定跳远接力赛”,后面的队员在前面队员落点上跳跃接力,以累计成绩评出优胜队。

(3)结束部分

①整理放松

②总结讲评

③师生再见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篇2

一、活动目的:

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通过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教师,让老师在活动中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敬爱之情。

二、活动主题:

“向老师敬礼”。

三、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开展“七彩卡片表心意”活动:通过心意卡设计展。要求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将自己对教师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设计流露在心意卡上,书写祝福语,充分表达对老师的理解、关心和尊重,并于教师节当天送给敬爱的老师。

注:请每班择优推荐学生制作的精美贺卡5张,于9月9日大课间交于少总部,9月10日统一制作成“祝福墙”进行展出。

2、收集整理学校近些年来教师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无私奉献的照片,并制作成《一起走过的日子》。

3、班班有歌声,学生传唱赞美教师、感激师恩的优秀歌曲。(音乐老师)

4、屏幕宣传标语及横幅制作。

五、教师节庆祝大会

1、工会向校离退休教师送花。

2、校小合唱团唱《我爱米兰》,向老师敬礼。

3、校长致贺词。

4、少先队员代表分别向元老教师、各年段组教师献花。(预先分组:xx)、(背景音乐:xx)

5、学生代表发言谢师恩。

6、主持人:学生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篇3

关于举办政法学院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通知

我院本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院同学作为师范类学生的专业素养,现拟举办我院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具体事

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单位:政法学院08—11级全体在校生

二、比赛办法:分为蒙语组和汉语组

三、比赛要求:讲课、说课需在十五分钟以内,可自带听课同学10到15人

四、奖励办法:蒙语组、汉语组分别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最佳台风奖、最佳板书奖、最佳语言奖各一名。

五、具体比赛规则:

1、比赛时间:15分钟之内,如有延时则扣去一定分数。(注:在14分钟

时有黄牌提示,15分钟时有红牌提示)

2、授课内容:我院08—11级培养计划内的各课程内容。

3、过程要求:教学环节相对完整,教学目标能够落实,教学方法科学、规

范,同时又不失灵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教学氛围良好。

4、内容要求:教学内容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刻、全

面、透彻,重点、难点突出。

5、板书要求:内容正确,字迹和符号清晰,形式规范,条理分明,能够

强化教学效果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6、语言要求:普通话标准,语速、音量适当,没有语病,语句通顺,语

言表达清楚、连贯、自然、简洁、流畅具有感染力。

7、教态要求:自然大方,基本脱离教案,体态语和目光语自然。

8、评分规则另有附件。

注意事项:

1、过程中学生会全体成员须全部到场,并为各评委老师和参赛同学比赛

提供竭诚的服务。

2、各班班长将参赛名单于2011年11月21日准时交到我院团总支。

3、比赛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政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2011年12月15日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篇4

一、课题名: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8÷11=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

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2题。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o,其余的数都是9的那个倍数。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四)小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五)作业布置

一、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

3÷7=4÷7=

5÷7=6÷7=

二、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科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认识为了谛造我们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了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析中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2、学生品读,体味情感。

3、学生解读,理解内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二、初次析题,整体感知

?学情预设1】

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2.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学情预设2】

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2.作者读了几次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第一次没读懂?

3.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

三、品读文本,体味情感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第一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

2.学生齐读,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

3.学生从描写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语段中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

5.教师导入情景,再读碑文。

四、再次析题,升华情感

1.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悲壮感从何而来?使命感是什么?

3.作者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象征了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谈使命感。

五、拓展延伸,课后练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英语说课教案推荐6篇

小学二年级劳动课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6篇

小学数学2,5的倍数特征教案6篇

小学外研版英语教案6篇

小学英语说课教案模板6篇

小学数学2.5的倍数特征教案6篇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60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