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活动方案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可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先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充分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7篇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小百科:油是常温下为液体的`憎水性物质的总称,由一种或多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组成),与醇、酮和醚等碳氢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油的组成部分不极化,与脂肪的区别在于组成油的化合物的分子长度和分子之间的连接比较小。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2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出示日历,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日历。

二、介绍日历 1、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

2、教师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三、让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观看日历

提问: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

(让幼儿自己看格 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提问: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3、教师讲述故事

四、了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

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

2、让幼儿了解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 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诀。

五、了解一周有七天 1、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2、提问: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六、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提问: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

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 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七、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几个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几天?

八、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 时间伯伯, 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过去走到现在,

从昨天走到今天, 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 叔叔阿姨告诉我们,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一定爱惜你, 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附 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他规定将一年365天分成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 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365天了。后来凯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奥古斯做皇帝。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 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历使用至今,规 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鸡蛋沉浮的秘密。

2.探究改变水中的浓度后,鸡蛋沉浮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子剪去颈部(安全考虑用透明胶包好)。

2.鲜鸡蛋、吸管、小勺、小盘子、水彩笔盐、糖若干。

3.观察记录表

4.《死海》的视频和图片。

5.场地:将幼儿分五组。

活动过程

导入:直观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鸡蛋,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物品。

桌面上分别摆放1、2、3个杯子里面分别装相同的水,清水、糖水、盐水。

二、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分别将鸡蛋放入1、2、3号杯子里面。请幼儿仔细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3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会区别盐与糖。

师:你们知道杯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找一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感官:看、尝发现盐与糖的区别。

1.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加了盐的水,鸡蛋就会浮起来呢?

幼:引导幼儿讨论加多少盐鸡蛋会浮起来?

三、体验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并进行操作纪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的使用要求。

(1)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2)鸡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舀盐时,盐要舀满每勺盐基本一致。

(4)搅动时,不要把水弄洒,直到盐完全融化。

(5)分组进行,每组请小组长负责安排小小操作员和小小记录员。

2.请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如:鸡蛋破了)

3.分享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放了几勺盐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小结:盐放的越多,水的浓度就越高,鸡蛋就会浮起来。

四、观看《死海》的视频,讨论人在死海中能漂浮的原因?

活动延伸

回家以后请你们操作怎样让鸡蛋沉下去?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吧!

大班科学沉与浮优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体验物体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根据沉浮现象将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图画)叙述,在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有些鱼在大海里游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这些小鱼都伤心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些游客来游玩,把好多废旧垃圾丢到了水里。这些垃圾严重污染了水里的环境,使小鱼生命受到了威胁。

2、"你们想知道人们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物品吗?(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3、师:环境遭到破坏,小鱼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小朋友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就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去帮助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好吗?

4、可是,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捞队分成两队才行,一队去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去打捞水底的垃圾。你们说好吗?

5、猜测活动,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6、操作活动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请小朋友对照自己的猜测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

7、师:小朋友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和物体大小没有关系。)

8、师:对,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类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帮小鱼把垃圾打捞上来之后,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把它们装进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两个带有上浮、下沉符号的纸箱。)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指导幼儿认识沉浮标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箱子里,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10、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能当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了,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帮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吧!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打捞上来的垃圾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垃圾箱里。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行动吧!

活动反思:

应该注意到幼儿的这个学习特点,课前让幼儿能在平面的图上分清上下,那么就不会出现分不清这种情况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6篇

油和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

天气预报大班科学教案6篇

大班科学光和影子教案5篇

油和水大班科学教案最新5篇

油和水大班科学教案通用5篇

油和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5篇

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总结5篇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方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25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