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以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托班《家》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托班《家》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爸爸在场的可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不在的利用家长联系栏介绍游戏规则。
【活动延伸】
1.帮助宝宝将作品贴到墙饰“大手拉小手”专栏中。
2.带宝宝看幼儿用书,引导宝宝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
2.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大拇指
目标:
1、学会分辨大拇指和小拇指,并熟悉它们的名称。
2、初步学习跟唱歌曲,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准备:
1、录音机及录有《大拇指》的磁带。
2、双手的大拇指与小拇指分别画上逼真的笑脸。
过程:
1、出示画有笑脸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那让我们先请出第一位客人!它是谁?
大拇指:“我叫大拇指,小朋友们好!”幼儿:“大拇指好!”
师:第二位客人也来了,看看是谁呢?
小拇指:“我叫小拇指,小朋友们好!”幼儿:“小拇指好!”
2、采用拇指对话表演的方式熟悉歌词。
(1)熟悉第一段歌词。师:大拇指和小拇指今天要来我们班找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想找谁做朋友吗?(幼儿自由发言)它们要找另外一个大拇指和另外一个小拇指。到底有没有找到呢?我们来看看吧!(师边表演边朗诵歌词。)
(2)提问:大拇指找到朋友了吗?它们见了面,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拇指的提问同上)
3、初步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一遍。师:大拇指找到朋友后,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范唱一次。师:哇!它们唱的好听吗?王老师也想唱了,你们听听王老师怎么唱的吧!
(3)幼儿初步学唱,并能初步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师:你们想学大拇指唱歌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学!
(4)个别幼儿表演。
4、学唱“小拇指”。
小拇指:你们唱的真好听,我也要唱,我也要唱。
师:你们听,小拇指也想唱了,让我们一起陪小拇指和它的朋友唱唱吧!
5、游戏《找朋友》。(请一幼儿躲起来,集体幼儿边唱边问,该幼儿边唱边做答)
3.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大猫和小猫
幼儿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小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成人的依赖思想重,为了让孩子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班的几位老师常常哼唱着歌曲,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发现班里的孩子很喜欢听老师唱歌,更喜欢模仿,但由于年龄特征,在活动中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不会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常常会大声的叫喊,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
2、学唱歌曲,乐于参与歌曲表演。
二、活动准备:
大猫、小猫手饰人手一份,歌曲磁带,录音机,泡沫塑料地板。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和孩子一起进行寻找游戏,激发兴趣,参与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教室里藏着一样东西,我们一起去找出来,一人找一个,大家要悄悄地去找,千万别让它跑了!好,开始行动。
(二)基本活动:
1、集中注意力,进入主题。
师:你们真棒,把找到的东西举起来让我看看。我们来坐起,看看里面是什么?(注意孩子“猫”的发音)
2、启发想象,进入主题。
(1)这两只小猫长得不一样啊?(启发孩子说出“一只是大猫”、“一只是小猫“)。
(2)大猫和小猫的后面有根橡筋?(引导孩子套在手上)。
(3)嘘——听!两只猫在唱歌(听磁带《大猫和小猫》歌曲)。
3、教师范唱,孩子听。
4、孩子跟唱,教师注意听孩子的发音,并给予指导。
5、孩子集体唱。教师以动作给予提示。
6、游戏:大猫和小猫。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7、多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不要重复,可以用手的高低动作、声音的粗细、体态动作的不同进行游戏。并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8、活动小评。
四、活动延伸:
把大猫和小猫的手饰带回家教爸爸、妈妈唱歌和表演。(让孩子进行复习,让家长和幼儿互动起来,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参于的活动。)
托班《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学习将平面小鱼贴在作业纸空白处。
2. 在教师示范及自我语言提示下,学习用食指蘸少量糨糊。
3. 学习使用糨糊等粘贴材料,知道不用手抓糨糊,手指用过糨糊后要在抹布上擦干净。
活动准备:
1. 幼儿人手一张画有鱼缸轮廓的作业单,用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鱼。(每名幼儿3—4张。)
2. 教师教具作业单和各种形状的鱼卡片,内容同幼儿学具,放大2——3倍。
3. 糨糊、抹布,每组两份。
活动过程:
1. 出示操作材料,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出示彩色瀣地卡片。(看,谁来了)
(2) 出示教具作业单。(小鱼要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里?)
(3) 教师介绍小鱼的家。
(4) 幼儿尝试将小鱼送进鱼缸,帮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
(5) 教师将手松开,引导幼儿发现小鱼会掉下来,并出示糨糊。
2.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活动的玩法和操作规则。
3.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糨糊不要抹的太多)
4. 展示、欣赏作品。
托班《家》教案篇3
教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最棒的动手能力体验,那么,孩子们就用橡皮泥开始今天的手工制作吧。
制作目的:
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制作对象:
西瓜
制作准备:
红色、绿色、白色的橡皮泥。
制作过程:
1.将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大的圆球;
2.切好的西瓜,是成刀型,所以,我们将就红色的圆球捏成一个刀型吧;
3.再将绿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球状;
4.将绿色橡皮泥搓长,两头搓细一点;
5.将绿色的橡皮泥捏成薄片,做成西瓜皮;
6.将做好的绿色西瓜皮和西瓜瓤组合到一起,西瓜的雏形就做好了;
7.取白色橡皮泥搓成细长条,将这些长条弄成小的白色颗粒,放到做好的西瓜上,这样生动形象的.西瓜就弄好了。
结束语:
以上就是教给大家的橡皮泥手工制作,孩子们在这个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只要根据上面的提示就会进行西瓜的橡皮泥手工制作啦。
托班《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尝试用团纸或者搓纸、撕纸的方法,把比瓶口大的纸片装进瓶子里。 2、在教师引导下,愿意观察、模仿教师、同伴的动作,自己动手进行装纸片练习。3、愿意自己动手操作,不依赖成人帮助。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塑料瓶。 2、每组一个小筐,内装若干张比瓶口稍大些的纸片。
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空塑料瓶,经瓶子娃娃的吻进行讲述,引起幼儿往瓶里装纸片的兴趣。
(1)教师:瓶子娃娃肚子空了,肚子饿了,怎么办呀?谁愿意来喂它吃东西?
(2)教师:我们做什么好吃的送给瓶子娃娃吃呢?看看桌子上有有什么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往瓶子里装大纸片的方法。
(1)教师:纸片可以喂进瓶子娃娃的肚子里吗?小朋友们动手试一试吧!(每人尝试一张经小纸。)
(2)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提取动作,配合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帮助幼儿归纳几佫把大纸片装进瓶子里的方法。(团纸、搓纸、撕纸等)
(3)教师强调规则:多装几张纸,让瓶子娃娃吃饱。
(4)幼儿模仿教师动作,边说:娃娃,我喂你吃饭:边进行操作练习。
(5)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帮助个别幼儿观察,模仿教师和同伴的动作,自己的手把纸片装进瓶子里。
3、幼儿将“吃饱”的瓶子娃娃放在小组桌上进行展示,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制作方法,体验制作成艻喜悦。
教师:
(1)瓶子娃娃肚子吃饱啦,真棒呀!
(2)是谁把它们喂饱的?你是怎么喂的呀?
(3)瓶子宝宝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棒!
托班《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角对角对折的基本技法,大胆尝试按小猴子标记折纸。
2、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体验折纸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人手一张。正方形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正方形纸,认识对角线和对角。
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纸上有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张正方形纸,中间的虚线叫对角线,有猴子的'两个角叫对角。
2、教师示范讲解折尖尖的山的基本方法。
将正方形纸放在桌子上,一只猴子在上面,一只猴子在下面,对着自己的身体,一只手拿着下面的猴子,向上面的猴子折,然后用手指将山脚下的边压平。
瞧:正方形的纸变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山上有什么?山上有草,有树,还有可爱的小猴子呢!
小朋友们,你们想折一座尖尖的山吗?
3、幼儿进行折纸活动。
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折纸情况,给幼儿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4、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欣赏作品,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幼儿园托班手工教案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如果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出一样东西会让幼儿很有自豪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成长的更快。
托班《家》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重点:防火;难点: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活动延伸: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托班《家》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并练习双臂上举踮脚走和下蹲动作向前走。
2、乐意听指令在指定范围内进行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场地上有一个大圆圈 音乐磁带:律动《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模仿操《小手和小脚》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模仿操《小手和小脚》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探索高人走和矮人走的动作。
师:宝宝,想一想,高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做一做高人的动作。(双脚踮起,双臂上举)
矮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矮人的动作。(下蹲动作) 高人是怎样走路的?我们??
起来学一学,走一走。(双臂上举,踮着脚向前走) 矮人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走一走。(下蹲着向前走)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宝宝必须在大圆圈中,听指令做踮脚双手上举和蹲下向前走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在大圆圈中,听指令做相应的`高人走和矮人走的动作。
提醒幼儿必须听到“高人走”、“矮人走”的指令才做动作,不能提前动,也不能听到指令后不动。
三、音乐活动
幼儿四散地站在大圆圈上,随着音乐愉快地表演《找朋友》。
托班《家》教案篇8
设计意图
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当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几次翻折,就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或玩具,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本学期,根据我园总的教研形式——以美术活动为主,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性,我设计并准备了这节以折纸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快乐的小狗。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会折小狗的头,添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3、享受折纸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狗玩具两个,三角形的纸若干、折纸步骤图、水彩笔、大头针、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小狗全家福”。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教师学小狗叫)
“我们学小狗的叫声请它出来好吗?准备——汪汪”(教师与幼儿共同学小狗叫)
二、基本部分,学习折狗头
1、教师出示玩具小狗—汪汪以及一幅完整的全家福。
汪汪给你们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我们仔细看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汪汪”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2、出示小狗“小白”及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小白”的哥哥、姐姐,“小白”感到很孤单,不开心,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它高兴起来(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老师进行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
4、每人发一个三角形纸,跟着老师一起看着步骤图,完成折纸。
5、折完狗头,再请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画上。
6、用大头针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三、教师选部分作品讲评,指出好在哪里,哪儿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四、结束:表情歌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小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提示下看图示步骤大胆尝试。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小狗头的外形进行总结,特别是狗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活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贯穿了对幼儿情感的教育,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活动讲评时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比较成功,在多方面提高了幼儿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