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中要列出可能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是关键环节,能帮助评估计划的实际操作性,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积极操作、探索,通过“画手数格,抓珠数数”等途径,来比较准确地判断手的大小。
2.学习数数、测量、统计、表达与交流,初步习得积极地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态度。
3.养成实验中的记录习惯,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方格纸 珠子、盘子、绳子若干
集体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请孩子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们一样大吗?
2.今天我们要选出班里大手冠军和小手冠军,那用什么方法可知道手的大小呢?
3.哪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二、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运用格子纸和珠子的方法,测量手的大小
1.让孩子们在方格纸上画画小手,数数手占的格数,了解手的大小。
1)格子纸上有整格、半格怎么办?
2)整格与半格分类记录
3)小结: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多,就说明手大;
手形所占的格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2.小组合作:探索每个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1)将抓起的珠子数量记录在纸上
2)小结:抓的珠子数多就说明手大;抓的珠子数少就说明手小。
三、根据全班的统计结果,对测量手大小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提问:
1)通过画手、抓珠子,我们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
2)我们画了手,抓了珠子,怎么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2.引导幼儿观察集体记录表
1)看看谁的手形占的格子数多,谁抓的珠子数最多,找出大手冠军。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手冠军。
3)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大手冠军与小手冠军的两位小朋友验证给全体孩子看。(手对手)
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7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难点:学习对给定的7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课前准备幼儿能说出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 记录表人手一份 动物图片4个活动流程设计意图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电话机)对了,相信小朋友家中都有,那我想知道,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谁来告诉我,我来帮你记录下来。
分析讨论。这些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二、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电话号码。发现其中的秘密。
1、电话号码中藏着一个秘密呢?你发现什么秘密?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是一样的。后面3个数不一样,为什么?
三、为小动物装电话。
动物园里要给小动物装电话,请小朋友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出示四只小动物(陆地和水中个两只)。
1、分清分清陆地上的动物和水中的动物这些动物住在那里?
2、设计电话号码。
提出操作要求:
a、每一只动物的电话号码都要用到1——7这7个数字。
b、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
c、7个数字不能重复。
d、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一样后面3个数不一样。
3、你想为小动物设计什么号码?幼儿说教师板书然后集体检查。
四、幼儿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记录表,提出活动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交流验证。
1、你给谁设计了电话号码,是多少?师幼共同验证是否按要求。
2、请幼儿和同伴客人老师交流检查电话号码。
六、抽奖增加乐趣。
从孩子熟悉的家庭电话号码人手激起幼儿的兴趣。
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发现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是一样的。后面3个数不一样的规律。以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为载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尝试用7个数组合成不同的电话号码。交流验证体验成功的快乐。抽奖进一步体验快乐。
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习儿歌《我会接球儿啦!》,理解乒乓球接球的要领。
2. 能力目标:能较熟练地朗诵儿歌,并掌握乒乓球接球的要领。
3. 情感态度目标:具有玩接发乒乓球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并能较熟练地朗诵儿歌,掌握乒乓球接球的要领。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掌握乒乓球接球的要领。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正确握板,并在自主游戏中已有尝试学习接球的初步经验。
2.材料准备:自编儿歌以及与儿歌相关的图片视频,乒乓桌(幼儿桌)一张,乒乓板和乒乓球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唱《我是小小发球员》的儿歌吗?(幼儿回忆,诵读儿歌一遍)
2.师:大家会唱《我是小小发球员》的儿歌,可这还不够。要真正学会打乒乓球,还得学会接球。小朋友,你们会接球吗?(自由发言)
3.师:大多小朋友还不会接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接球的本领。
二、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1.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接球动作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并尝试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接球的。好吗?(鼓励幼儿完整地讲述,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2.师(出示图片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自由发言)
3.师(示诵儿歌,配以动作):你发球,我接球,乒乓板儿拿在手。(幼儿模仿)
4.师(出示图片2):他们是怎么站的?(同上)
5.师(示诵儿歌,配以动作):双脚分,肩要平,上身前倾下身蹲。(幼儿模仿,再两句连诵)
6.师(出示图片3):图片上的小球飞过什么东西?球第几次弹起我们就要接住它呢?(同上)
7. 师:(示诵儿歌,配以动作):球来了,飞过网,弹起就要接住它。(幼儿模仿,再三句连诵)
8. 师(出示图片4):图中的小朋友用板把球打到哪里去啦?(同上)
9. 师(示诵儿歌,配以动作):用力打,要过网,落到对面你来接。(幼儿模仿,再几句一起连诵)
10.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接球的本领,它就是“球弹起,要接住,打过网,落桌上。”(幼儿重复模仿)
11.师(出示图片,示诵儿歌,配以动作):你打来,我打去,学好本领夺胜利。(幼儿模仿,再五句连诵)
12.师:刚才我们一句句学说了接球的要领,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儿歌《我会接球儿啦!》。我们一边诵唱儿歌一边来学学接球的动作吧。
13.师幼共同完整朗诵儿歌;幼儿跟随老师练习接球动作。
14.请几位幼儿尝试演示动作,其他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15. 教师示范接球;个别幼儿尝试接球,教师点评,适当指导,或按照儿歌中的要领进行纠正。
三、活动延伸
1.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儿歌《我会接球儿啦》。你们会诵唱这首儿歌了吗?(请小朋友示诵,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2. 师:现在我们一起按照儿歌中说的要领去练习接球,争取在比赛中得第一。
附: 我会接球儿啦!
你发球,我接球,乒乓板儿拿在手。
双脚分,肩要平,上身前倾下身蹲。
球来了,飞过网,弹起就要接住它。
用力打,要过网,落到对面你来接。
你打来,我打去,学好本领夺胜利。
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学会如何分类; 2.了解垃圾堆放对健康的影响; 3.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垃圾分类宣传片,ppt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自由发言) 师:总结宣传片中的内容(配合ppt图片):1.垃圾的危害:(1)垃圾是什么?(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废弃物)(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呢?(通常,我们会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起扔到垃圾箱)(3)垃圾堆放对健康,对环境的影响?(成对的垃圾会发出恶心的臭味,长出很多蚊虫苍蝇,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病菌)(4)垃圾填埋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5)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染了,风景被破坏了)2.解决方法: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垃圾分类)。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国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吗? (我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三是有害垃圾。四是其他垃圾。 但是,目前街道上的垃圾一般只分为两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结合图片,让小朋友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该如何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二)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尝试将其归类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老师这里有个关于垃圾分类的顺口溜,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废物利用是个宝,蓝宝石的桶儿要记牢;厨房垃圾一包包,有害物品要管好,其他垃圾也不少,绿色的桶儿全部包。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那些垃圾?你觉得应该把它送到可回收箱还是不可回收箱?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尝试一下。(三)讨论垃圾对于健康的危害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将垃圾宝宝准确地送到了各自的家里,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呀,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乱扔垃圾,垃圾堆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四.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垃圾分类,你们可能干,在生活中你们也要记得垃圾分类投放哦,如果爸爸妈妈忘记了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5
一、设计理念
飞向天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驱使下,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逐步实现了自由飞翔的理想。自由翱翔的理想来源于人类摆脱自身的局限,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渴求。幼儿更是有这种渴求。我想通过“青蛙飞行员”这一语言活动,让幼儿的创造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认识都得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2.了解人类探索飞行的方法与尝试飞行的历史。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20页《发明飞机以前》。
2.故事《青蛙飞行员》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五、活动过程
一、大家都想来飞行。
1.师:除了我们喜欢飞翔以外,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很想飞到天上去,他们会碰到怎么样的困难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为幼儿故事的前半段,(开头至“她长出了一对像蝴蝶一样的大翅膀来。)。
3.师:小狗和小猫都想了些什么样的方法呢?它们的方法有没有成功呢?第一次失败后,小狗又想了个什么办法?成功了吗?小猫有没有再去尝试?它怎么做的?
二、不怕困难,坚持才会成功。
1.师:小狗和小猫都不敢再去尝试了,还有没有别的小动物会去试呢?我们继续听一听吧。
2.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后半段(“当青蛙说~~~”至结束)
3.青蛙打算造飞机时,别的小动物是怎么对待它的?小青蛙是怎么说的呢?
4.小青蛙最后成功了吗?这时候,小动物们又是怎么说的呢?你喜欢小青蛙吗?喜欢它哪一点?
5.带领幼儿来念有趣的台词。
6.引导幼儿结合图片,将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三、人类的飞行历史。
1.师: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飞行了,他们都想了一些什么方法呢?
2.结合活动材料第20页,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发明飞机以前》,了解人类探索飞行的历史。
3.教师: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飞上天空,登上月球了,还把探测仪送上了火星。你能说说人们是怎样飞上天空,到月球、火星上去的呢?
4.幼儿再次完整跟念诗歌。
大班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篇6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i see---》是通过孩子们学过的英语故事《the ugly duckling》丑小鸭的内容和交通工具的单词,来进一步学习句型i see----。孩子们把看到的应用到短句的练习中,并通过好玩的游戏,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2.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
在英语游戏中,学习短句。能在老师的提问下进行简单的对答,理解句型代表的意思。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dvd碟片和直观的实物,开展英语课堂与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整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愉快的参与到英语游戏中,并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故事《丑小鸭》,复习巩固所学过的内容和单词。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回答i see----。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游戏的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句型“i see----”。
2、复习交通工具的单词和故事《the ugly duckling》
3、学玩新游戏“peek, peek, peek a boo”体验英语游戏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热身准备,激发兴趣,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句型 游戏练习,表达感情 师生互动,复习巩固 歌曲放松,活动结束 新授游戏,感受快乐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热身准备,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教室,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liste n to me, stand up walk walk walk. jump jump jump,turn a round, stamp your feet,sit down!
--- let’s sing a song“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播放碟片音乐)
( [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在英语律动的引导下,让幼儿进入英语的一个状态,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2.师生互动,复习巩固
(1)show the old words(复习本节课中所用到的单词)
课件动态出示:《丑小鸭》的故事图片,飞机、火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小轿车
(2)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几遍单词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学会了这些单词的基础上,才能灵活的运用,这一环节为下面的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3.创设情境,引出句型
(1)show the book and read the book(多媒体再一次播放课件,孩子们回忆故事。教师提问,引出句型)
(2)师;---what do you see?(针对第一幅图)
--- i see mother. ( 请幼儿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3)师: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妈妈”。(教师告诉答案)
(4)教师提问what do you see?幼儿回答i see----(继续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做出示范,请幼儿先根据图片自己来理解这句话,然后老师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效果要好。
4.游戏练习,表达感情
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分角色进行练习,巩固,看哪个组回答的最好,提高竞争意识。
(1)i have a big scissors, this is“a” this is“b”
(2)a: what do you see?. b: i see
(3)两个组进行角色互换提问。
师:哪一组小朋友回答的声音又好听又准确啊?老师有“五角星”送给他们呢。
师:落后的一组也没关系,我们再来比一次,这次你们要加油了。
(4)游戏再玩一次。
[设计意图]:幼儿在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一次比赛的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并能更好的巩固对句型的学习,同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5.新授游戏,感受快乐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玩一个新的游戏叫“peek, peek, peek a boo”
(1) 教师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示范游戏玩法,“peek, peek, peek a boo, peek, peek, peek a boo, what do you see? i see---
(2) 带领幼儿一起游戏。 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复习今天的句型:i see….
[设计意图]: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英语的学习室枯燥的,无聊的,孩子们又听不懂。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用身体的动作让枯燥的句型有了活力。孩子们也比较主动的去接受,游戏式的情景教学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
6.歌曲放松,活动结束
----let’s sing and dance《if you are happy》
----wave your hand and say“bye bye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孩子们尽情的表达自己喜悦,快乐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最终的目的,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