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6篇

在当今社会中,事迹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写事迹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人可以向先进者学习,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6篇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篇1

20__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我做为一名护士,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希望能够尽自己所学为抗疫做出自己的努力。看到很多同行们到湖北武汉一线进行支援,为她们担心的同时也为她们感到骄傲。

2月9日,我进到密云区的一线隔离病房参加支援工作。由于物资紧张,防护服穿好后四个小时内不能随意更换,所以每穿一件都特别仔细,既要防护严密又要保证舒适。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去厕所对手术室出身的我都不叫事儿,哪儿不舒服,哪儿痒了,不碰不动也没有问题。可事实并非如此,护目镜压着n95口罩卡进了鼻梁和脸颊,口罩带儿似乎要把耳朵勒下来,就连平日我最喜欢的午后暖阳,此刻却想躲避,在工作间隙我站到窗子之间窄窄的墙壁,用后背紧紧的贴着它,让凉凉的墙壁给我双层不透气的防护服里的身体透进一丝凉意。

污染区的工作难度并不大,大的是要克服这些不适,同时为病人提供尽可能好的照护,给病人适时的心里安慰。隔离病房内的病人心理都特别紧张,第一怕自己已经感染了新冠肺炎,第二是怕由于住院被传染上新冠肺炎。

我每天除了按消毒隔离要求做好病区的防疫工作,把污染区的所有物品分类放置整齐,并认真仔细的消毒。由于主要是通过窗口与病人沟通交流,提供生活用品等,为了减少病人的顾虑,我每天把门窗扶手和玻璃都用消毒剂擦拭一遍,并且特别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手消毒,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安心接受我提供的护理。

印象最深的一位老爷爷,特别抗拒住院隔离,我接班时,正坐在床边生气,见我走过来就大声说:“你是干啥的呀?你别进来噢,赶紧喊大夫让我出院”。“老爷子,我是隔离区的护士,您别紧张,咱们这里每天都消毒好几遍,您放心吧”。“我就是紧张,你们敢情都穿着防护的呢,我怕你们把我给传染喽,赶紧让我回家。”我耐心的给老爷子讲解病毒传播途径,并把我们对病房的彻底消毒过程告诉老人家,“您得好好吃饭睡觉,咱们检查检查没事儿了,就放心了,回家您也踏实。您说,本来就发烧再不吃不睡,身子骨哪儿受的了呀?”“您说的我都懂,我就是紧张。”“我特别能理解您的心情,您保证好好吃饭休息,我们保证不经过您同意就不进您的房间,您别着急,我们抓紧时间把检查先做喽,出来结果马上告诉您出院,有事儿您就按铃叫我,我随时都在”。经过反复疏导,老人终于安心的躺下休息了。

还有一名小伙子,是我们本院职工的孩子,病人特别紧张,一直在病室内转圈打电话,不敢碰病室内的所有物品,我及时了解情况后,耐心的进行心理疏导,还是没能完全解除他的顾虑,最后我拿给他一瓶配制好的含氯消毒剂和一副乳胶手套,小伙子自己亲自把病房进行了擦拭消毒后,才安心隔离。

我的努力得到了患者们的肯定,有位病人竟然评价我“像妈妈”,从事护理工作二十五年,患者的信任和肯定,让我能够一直在护理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像我妈”这三个字,份量太重了,我微不足道的付出,只是尽量做好本职,却收获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病人是脆弱的,善良的,需要我们呵护的。我愿意拼尽全力做好本职,保持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初心,对得起你们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盼着疫情早点儿结束,盼着病人早点儿回家,也盼着我们能早日可以自由的呼吸。每次脱防水隔离衣时,都能看到防护服外面布满了水滴,脱掉防护服的瞬间,能感觉浑身的毛孔立马张开了,感觉到它们在大口的呼吸,摘下嵌进肉里的口罩时,隐痛伴着轻松,电视里看过的最美“妆容”就出现在了我的脸上,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篇2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医护战士轮番上阵,不畏风险,逆风而行,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王丽娜,2月21日,进入隔离三区负责护理工作。隔离三区分为三个楼层,有25名护士,都是从各个护理单元抽调出来的护理骨干,王丽娜团结带领这群兄弟姐妹们,用仁爱之心与患者一道共同抗击疫情。

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发病。21日,父女两人,想住在一间病房里,可是根据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规范,患者一个阳性,一个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面对这种情况,护士长王丽娜反复给患者做工作,耐心对患者讲解分开收治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开在两个单间病房里。

一天,患者刘大姐反馈病房电视不能正常观看,王丽娜在后勤人员的电话遥控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调好了电视。这一刻,听着患者小孩似的欢呼,看着患者欢笑的面庞,王丽娜也开心的笑了。在与刘大姐的交流过程中,王丽娜了解到刘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亲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离,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重的打击下,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大姐心理负担太重了,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王丽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刘大姐,跟她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动态,树立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饮食不合习俗,后来,护士们为他点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还是“吃不饱”,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为他送来了爱心午餐,此时正是中午12点多钟,支助工友、隔离区外勤人员都是最忙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王丽娜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决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递员,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来他们为丁先生准备的爱心午餐,送到隔离病区丁先生的手中,王丽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送一次爱心餐,为此,专门预定了志愿者,使这份特殊的爱心能够每天按时到达丁先生的手中。

王丽娜说:“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繁琐、很劳累,但对患者来说,我们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除了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护理,还要和他们一起互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强抗疫心胜的信心。”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篇3

深夜1点多,护士站的电话铃再次响起。“患者的档案请快点传来,人命关天。”值班医生张巍的语气有些急促。

icu夜班一组10人,7名护士、3名医生。其中,护士负责卫生消毒、标本统计、执行医嘱等,还要随时观察病房需要;医生则根据病人情况实时研判,调整诊疗方案。

值班医生要一直待到早上8点半,趁回清洁区喝水的间隙,记者和值班医生张巍聊了几句。“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好。”张巍今年40岁出头,从正月初一忙到现在,还没回过家。他说:“很想念老婆孩子。”

护士文媛说,有一次患者情况危急,张医生来不及做好全套防护就冲进了病房。张巍说:“我小时候3000米跑得特快,身体底子好,我这样‘百毒不侵’的人就该冲在前面。”

对自己“宽松”,对别人却很“严苛”。在icu采访的时候,张巍几次催促:“你们记者在icu待着太危险,快点回清洁区吧,我们不放心。”

每一位重症病人的'康复背后,是医护人员的倾情付出。金银潭医院已累计出院近1200人,治愈率稳步提高。

当晚临近12点,记者见到一位穿着绿色格纹衣服的老年患者,他面带笑容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刚来时王老病情很重,一说话就喘。”负责照顾的护士说,近来他的状况有所好转,能开玩笑了。

凌晨3点多,下一班护士们正准备进病房。雨声仍急,灯火通明,看不清他们的面庞,只听到一句齐声的“武汉加油”。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篇4

疫情面前,她是勇敢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然身为医护工作人员,但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亲爱的母亲。可是,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从1月23日开始,她就与单位同事在高速出口设岗值班,对返乡人员进行疫情监测。白班从上午八点至晚上八点,晚班从晚上八点到次日上午八点,查房、打针、配药、消毒、宣教、排查,严守死守。十二个小时的值班,全程不得离岗,有时车辆人员过多,忙的连简单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时吃上,但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她毅然决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同时更加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疫情面前,她是敢于担当的“冲锋者”。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疫情监测,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学严谨,决不允许抱有敷衍应付、交差了事的态度,甚至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她主要请缨,承担对返乡人员体温测量,健康状况询问,并进行登记,需要直接接触过往人员,这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感染风险,工作十分危险,一轮值班下来,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她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她更清醒的明白,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经将个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疫情面前,她是公而忘私的“奉献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为了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她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连续七天没有回家,换班后就在医院休息室躺一会。丈夫带着女儿来看望她,都要站在医院隔离病区外等待。女儿带着口罩,远远看着妈妈,哭着说:“妈妈,我真的好想你!”她也流着泪说道:“妈妈在这打怪兽呢,宝贝乖!把病毒战胜了之后,妈妈就回去了。”她伸开双臂,示意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女儿也不由自主地伸开双臂,隔空与拥抱妈妈!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及时地照顾和关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直好评。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坚守仍在继续,她将与同事们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打赢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篇5

陆洪华老师,年过半百,精神矍铄,是一位优秀的临时代课老教师,也是一位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老教师。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这位老教师带来了新的难题——线上教学。为了保证线上工作的顺利进行,陆老师用自己的执着和良苦用心诠释着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不会上网,更没用过线上教学平台软件,这是他成为“网课主播”的最大难题。为了班级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他“三顾茅庐”,主动向年轻教师讨教方法,边学边用手机录下来,回家反复看,不断给自己“充电”,在“钉钉”平台上反复操作实验,终于学会了使用钉钉教学、打卡、发布作业……

为了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让每一个孩子不掉队,陆老师每节课都要对迟到、没上线的学生进行统计,并与家长及时沟通,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在线学习活动。一、二年级总有几个孩子不在线,在与家长电话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他绕过一道道疫情防控“关卡”徒步十几里,亲自到学生家里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几个孩子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年龄大,不会操作手机,他就亲自上门“教学”,一次,两次,三次……对那几个孩子,他始终“不离不弃”。这就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工作热情!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他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主动利用晚上时间给学生线上“开小灶”。虽然他付出了线下教学两倍甚至更多的精力,但他从不喊苦喊累。这就是“老黄牛”精神的真实写照。

抗疫一线人员事迹材料篇6

一场疫情在武汉在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全国蔓延,像一根根带刺的荆棘,紧紧地揪着人们的心,牵动着人们的思绪。电视上“霸屏”的疫情新闻,手机里刷屏的信息,不知正误的小道消息……突如其来的疫情惊扰了春节的热闹和谐。

这种时候正是谣言肆虐之时,道听途说使人们过度紧张、过度恐慌、过度防范。“谣言止于智者”,“智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实验室中近距离地接触令人生畏的病毒,寻找源头,为后面的防范、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理论。显微镜上用力观察的眼睛,实验室里有条不紊的操作,此起彼伏的机械声、人声,您们与病毒纠缠,与时间赛跑,与死亡斗争。

“科学防治”,向一线的科学人员致敬!

你们听不见亲人的欢声笑语,萦绕耳边的只有病人的声声呻吟;你们闻不到香喷喷的饭菜味,霸占鼻翼的只有药和消毒水的味道;你们看不到灿然的烟火,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张张惨白的脸庞;你们尝不到热腾腾的饭菜,滑入口腔的只有冰冷或热了再热的食物……你们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用信念支撑信念。一张张请战书是决心,一次次守候是坚持,一遍遍鼓励是希望,一张张笑容是无悔。隔离不隔爱,封城不孤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坚守岗位,向病毒发起总攻。

“疫情就是责任”,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凛凛寒冬,呼啸风雪。一袭白衣,守在大大小小的车站内,候在进入各城市的站口,留在每个社区的委员会……你们不是一线人员,却是一线人员的坚强后盾,后方的坎坷,你们来扫平;后方的平安,你们来守护!一支支体温枪,一次次讲座,一遍遍教导,普及防范知识,为平民百姓撑起一方天空。

“防控就是命令”,向后方坚守的医护人员致敬!

有一朵花,不在阳春三月争奇斗艳,却在冰雪冬年沁人心脾。

20年的肺炎,中国医护人员从未退缩。从经历非典再度战肺炎的“老革命家”,从退休再次请战的“老战士”,到第一次战斗的“新兵”,此时此刻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斗。一个倒下,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医生”站起。你们是平凡中不平凡的天使,感谢你们,我们坚信,你们一定会带领人们扛过这次疫情,我们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给予最大的支持,全国人民等你们平安凯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市抗疫先进事迹材料优质6篇

抗疫模范事迹材料6篇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参考6篇

抗疫的抗疫事迹材料5篇

抗疫的抗疫事迹材料推荐7篇

抗疫事迹材料5篇

抗疫事迹材料通用8篇

抗疫公安事迹材料7篇

抗疫事迹材料推荐5篇

抗疫典型个人事迹材料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56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