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观后感,是将自己对电影的情感和思考凝固在文字中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观后感将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解读,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奋进新征程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奋进新征程观后感篇1
人民,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民生,经济发展的旨归所在;共享,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探寻“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共享发展是一个重要密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个“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倍加珍惜,不断丰富和发展。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据统计,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累计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今年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启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必将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奋进新征程观后感篇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科技人才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营造敬才重才尚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引领发展。
精心培育,锻造爱国奉献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断传承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们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挥洒青春热血,矢志不渝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属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向科技要问题、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定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志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技术成果用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中来。要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选才、精准育才,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掘培养顶尖人才,提升科学素养和攻坚能力,练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切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搭建舞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领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给科技人才描画一个德才表现的“全景像”,制定一张精准使用的“说明书”,切实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量”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贴上“实用”标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结合地方科技发展水平,为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研攻关的技术保障,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创”合作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推动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指导。要结合实际建设科研基地和产业园,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人才把“金点子”转变为实实在在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从弱到强的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成果。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关键。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奋进新征程观后感篇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更加需要创新的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事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各方面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坚持创新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突出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引领、统筹协调是关键。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创新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擘画蓝图、明确目标。创新开创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脚踏实地向前进,创新中国必将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
奋进新征程观后感篇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意味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拉开序幕。在新的背景下,年轻干部须有“持戈试马”的战斗精神,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才能始终立于“十四五”规划奔涌向前的时代潮头。
持“理论”之戈,当好立鸿鹄志的“扬帆人”。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年轻干部是蓄势待发的“后浪”,不仅要将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更要在当下将其作为“重点课程”来抓。立志要高,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起步要低,虚心向群众学习知识,汲取人民智慧,培养先学一步、学深一度的意识,涵养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气度。理论知识就是干事创业的最佳武器,年轻干部要以理论武装的“入脑入心”巩固统筹能力,善识大局勤作为;提升破题能力,善解矛盾常利民;加强创新能力,善借革新而立标;增强规划能力,善做鸿鹄立远志。年轻干部能否快速成长,可否担任时代启航的“扬帆人”,关键在于能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实在在地以“挥戈退日”的能力与“枕戈待敌”的毅力为群众百姓解好难题,做好实事。
试“实践”之马,练就脚勤手快的“急行军”。坐而论道,起而行之,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十四五”规划开启之际,面对新冠疫情、国内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下,年轻干部万不可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既要有砥志研思、运筹帷幄的耐性,又要有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血性。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唯有亲历才能有成长。年轻干部要放在基层一线历练,了解民情,增长本领,锤炼党性,磨炼意志,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建立起“鱼与水”“血与肉”的联系,要学会用脚步丈量土地,于一线历尽磨炼,在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主战场”上策马奔腾。年轻干部只有走在先、干在前,才能做成长道路上的“急行军”,当好群众的领路人。
迎“攻坚”之战,做好时代发展的“领跑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十四五”规划必然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也意味着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将迎来新的挑战,社会发展将遇到新的瓶颈。特别是在芯片制造、疫情防控、城乡统筹发展等重难点问题上,在住房、医疗、就业、科技等重要领域上,需要广大年轻干部挺身而出,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年轻干部要以“持戈试马”的精神,凭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领跑者”。
奋进新征程观后感篇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纳新活动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