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关于苏轼的作文最新6篇

不少人觉得写作文是一种压力,但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和放松心态,就能够享受写作的过程,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苏轼的作文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苏轼的作文最新6篇

关于苏轼的作文篇1

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天才一样,苏轼是位跨界高手。他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还是一位美食家。

在填词作诗方面,苏轼的风格一向豪迈乐观。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当然要说豪迈的宋朝著名词人,能跟苏轼匹敌的,就唯有辛弃疾了。不同之处是,辛弃疾是真上过战场,在表达豪迈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苏轼则以其天生辖达乐观形成了自己的豪迈诗风。

当然,苏轼的慷慨豪迈个性也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苏轼虽然少年成名,但整个一生其实并不顺隧。中年时,曾因上书谈论王安石变法的弊病而受人排挤,无奈之下,自己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按道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苏东坡有着自己的活法。他修苏堤,兴水利,忙得不亦乐乎,故而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知道苏轼爱吃猪肉,于是大家便抬猪担酒来感谢他。苏轼则让家人把猪肉切成方块,与黄酒一起炖了,分给民众吃。当地百姓为了传颂苏轼的为人,便将这道菜称为“东坡肉”。于是乎,一道名菜就此诞生了,至今还非常的受大众喜爱。

毫无疑问,忙乎苏轼是个少有通才,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写的词。这里说说他的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外出打猎时创作出的,豪放派词风精髓尽在其中。开头一个狂“狂”字,铺排出整首词的“狂”。你看他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看上去格外的英勇。随从武士也都“锦帽貂裘”,作打猎装束。他们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卷”过了一座座山冈。为了报答全城士民盛意,苏轼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上半段主要描写的是打猎时的狂气,而后半段则是进一步描写了苏轼的“少年狂”。苏轼本来就乐观、豪迈,喝了酒就更放得开了。就算已步入中年,那又怎么样呢?然而,苏轼毕竟是个有抱负的人,内心还是有所渴求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在想,什么时候皇帝派一个像冯唐样来呢?让他告诉我将再次被重用。这时的苏轼幻想着那一天,自己拉弓如满月,看着西北的方向,射死所有的敌人。

苏轼,一位豪迈的诗人,他用他的乐观精神,去战胜人生的不完美。悲剧的人生故事,被他写成了喜剧。只是他的内心世界真实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会知道。但我们后在,在他写的诗词里,哪怕只是轻轻一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豪迈之意。这样的一位历史上难得的跨界人才,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

关于苏轼的作文篇2

如果没有苏轼,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没了苏轼,“三苏”变成可怜的二苏;“唐宋八大家”中也会换掉一家,不知道是谁能够有幸入围这称号。苏门的四个弟子也不会有所作为或者说会拜另一人为师。后世的学生也会少背几篇词,也就這样吧。

不过,我们倒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譬如曾经很火的“呵呵”一词就出自苏轼之口,还是他的口头禅!“呵呵”一词最早出于东坡的书信:“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这是苏轼写给友人鲜于子骏的书信,一是想告诉他自己最近作词情况,二是反映了他对诗文的态度:不迎合世俗风气,与人求同,而是要敢于创新,走自己的风格。

没了苏轼,吃货也会少了很多乐趣。苏轼在美食上的造诣可谓人尽皆知,那块“东坡肉”可以说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很畅销呢。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

如果没有苏轼,我们就不知道杭州的西湖有多美,也不知道承天寺里有什么东西,是否有二石兽?如果没有苏轼,我们就不知道庐山上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没有苏轼,你就不知曾经唐太宗专门设道取来给杨玉环的荔枝有多好吃,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能够形容,除此之外,应该也没了吧。

如果没有苏轼,你觉得在你孤独、落魄、空虚、寂寞、寒冷时还能用“中秋谁与共烛光,把盏凄然北望”来感叹吗?

当你晚上站在长江旁,你认为你能用什么诗句来赞颂这长江。如果你想用太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么句子积累的不错,只是描写错了。你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不好吗?

当你有大志向的.时候,除了青莲居士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之外,亦可以用东坡居士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来表达这雄心壮志。

如果没有苏轼,在外漂泊的浪子在睡觉时梦回那长安故里便不能用“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来形容自己的情感。在这梦中惊醒时,看到桌上的日历,看见那一个个红色的叉越来越接近“除夕”时,想到家中老母亲和老父亲说不定已经晒好了腊肉、做好了饺子、包好了红包等着自己回家。但自己却不能回去,只能看向窗外的天空,望着那万古明月,在自己的心里默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不知道苏轼是不是一个好官,但他一定是个好词人,是个好画家,是个美食家。如果没有他,我想我们的生活一定会黯然失色。如果没有苏轼,那中华文化中便会少一枝“苏花”,不能给以世界色彩,给世界以芬芳。

不过,幸运的是这不是真的:幸甚至哉,东坡仍在。

关于苏轼的作文篇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题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的,我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笔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婉约,喜欢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更喜欢他的豁达乐观。

丙辰中秋佳节,月光皎皎。本应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苏轼却只能自酌自饮,把酒问青天。若换作旁人,恐怕早就悲从中来,郁郁寡欢。可他赏月抒怀,提笔写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他看来,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然如此,为何要慨叹悲伤?可见他的超脱开朗。末了,他也不忘写下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日,下起大雨,他仍然冒着风雨不慌不忙地赶路。此时,他正是官场失意之时。可他不灰心,吟道:“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之路虽然曲折,他也依然宠辱不惊,淡然地走过风风雨雨走向阳春三月,“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他始终是那个乐观淡然的苏轼,无悲无喜。

也是被贬官后,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到一家店吃面。黄庭坚愁眉苦脸、满腹心事,加上那碗面确实不好吃,他细嚼慢咽,吃了几口,不免唉声叹气。然而,苏轼并未计较这么多,狼吞虎咽的把那碗面吃完了。黄庭坚心中不免感到疑惑,于是问苏轼为何吃的如此之快。苏轼答道:“明知道这面不好吃,为何还要细嚼慢咽呢?”听罢,黄庭坚不由的深思。是啊,苦难的人生为还要细嚼慢咽呢?果然是苏轼啊,他明白这点,所以不去计较人生的磕磕绊绊,而是坦荡乐观地面对人生。

人生路上有阳光亦有风雨,淡然走过,才是真谛。想想“月有阴晴圆缺”,想想“也无风雨也无晴”想必就能多一份从容不迫。这是最美的苏轼的最美的人生!

关于苏轼的作文篇4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湿润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同行的人,没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赶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苏轼,迈着沉实平稳的步伐,深邃的双眸凝望着远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这雨不是意外的灾祸,而是生活的点缀;仿佛这雨不是老天对人的戏谑,而是生命的诗意。果然,雨过天晴,山头温暖的阳光迎向人们,同行的人该是一展愁眉的时候了,而苏轼只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遇雨而不惊,雨晴而不狂喜。面对打击毫不失意,喜怒哀乐融为一体,这生命的从容令我难以忘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单的影。苏轼在院中踱步,仰望苍明的月,月圆之日,该是团圆之时啊!然而,朝廷如“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总是“别时圆”。境遇的惨淡,寂寞无依,化为苏轼头上的一根白发,或是脸上的一道沧桑。苏轼与常人一样,有心结。(很好。)

可他参透人生,有结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苏轼淡淡地笑了,即使纵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婵娟。

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态,于逆境中自我调整,不像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对面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愁苦。

苏轼的.笔下,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它源自磨难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沦,不气馁,源自博大的胸襟,豁达的心态,源自从走过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让自己的生命超于荣辱得失,真正解放、开阔、自由。

苏轼让我记住了生命的从容。这生命的从容,我会永久记下,也许我不会达到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会一直走向它。

关于苏轼的作文篇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

就连陆游也曾评论东坡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东坡也确实是一个体察民生,忧国忧民的好官。

元祐四年,“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东坡便率人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以“三潭映月”作为标志。而“东坡处处筑苏堤”的苏堤,便是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的长堤。

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东坡一生三筑长堤,其中两次都是在被贬之后才修的。第二堤是被贬颍州后筑的,第三堤则是被贬远宁军节度副使后筑的。

不论如何,东坡筑堤皆是为了人民。虽说他一生一波多折,跌宕起伏,但他这份对老百姓关爱的心从未变过。清风两袖朝天去,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轼不仅是一个好官,为人所传更是因为他写的一首首好诗词。身为豪放派代表,自然为人也十分豪迈,不拘小节。

有一日傍晚,他与挚友佛印一同泛舟游乐。苏轼忽向岸上一指,佛印顺势而望,只见一条狗在岸边吃着骨头。佛印立刻将手中印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扔进水中。两人相视大笑。

其实这时两人大的一副哑联。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这有些互损的诗句,不但显出了他们的不羁以及二人的友谊之深,更展现了他们的文学风采。这,就是大家。出口成诗,如果是妙手偶得,那也是他沉下来的丰厚底蕴。

东坡《游金山寺》有这样一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江心怎么会有火呢?有人就说:“这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吧?”可上一句却说:“二更月落天深黑。”

那这火到底是什么呢?至今仍为一件未解之谜。

对于这些未解之谜,吃货们自然不会去深究。他们所关心的,自然是那东坡肉了。

苏轼在杭州当官时,因其关爱百姓故受到大量称赞。很多百姓听说他喜欢吃猪肉,就给他送来一头头的猪。苏轼收到后,就把那些猪肉切成小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配给众人。

不过,我也是一凡夫俗子,一想到那肥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我的口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关于苏轼的作文篇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清丽哀婉的诗词,勾住了我的思绪,追溯到那遥远的唐朝,想起苏轼的痴念,和那段让人神往的往事。

“臣,自请流放关外。”

怀着一身傲骨的他,辗转在各地为官,苏轼仕途不顺,不论在何地为官,和他政见不同的官僚都明里暗里地打压他,所以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两袖清风的他,更是思念亲人,于是要求调到离弟弟苏辙近点的地方为官,只求与弟弟多多相见,互诉思乡之情。为官不顺的失意、对帝王的失望以及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想让弟弟知道。

他连与弟弟相见时的第一句话都想好了,一句朴实无华的“阿弟,近来可好?”

他想着、算着、盼着与弟弟相见的日子,他的心仿佛已飞到阿弟身边,满面风霜的他激动地握住弟弟的手,细细地打量着弟弟的面容,喃喃道:“好小子,长大啦!”

日子近了,近了。苏轼每夜都难以入眠,应着“近乡情怯”这个词,每夜泪湿枕巾。

但他启程去别地为官时,他的心仿佛坠入无底深渊,他这些日子的所有期盼,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笑话。

去黄州的日子,舟车劳顿,没有能下咽的菜,有的,只剩一人于天地间,孑然一身,失落和愁苦作饭食咽下,没有悲没有震惊,只有对朝堂的失望和对人心的无奈。

到黄州赴任后,苏轼怀才不遇,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心灰意冷的他却在绝望处,展示了文学上的绝高造诣,身处低谷还如此才华横溢,胸襟宽广也不过如此了吧!可是,那曾经对官场的热爱,对盛世的执着不在了。

对弟弟的想念却是愈来愈强,那种咫尺天涯不相见,那种有了希望又被无情泯灭的痛苦怕是无人能体会了,一醉方休,作出一首《水调歌头》,惊艳天下众人,却没有人能体会他怀才不遇、思亲的痛苦了。

这段历史,被苏轼化作了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感恩作文600字最新7篇

关于忠和孝的作文6篇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报告研究作文6篇

关于义的话题作文参考6篇

关于烦恼的作文600字6篇

关于我的微心愿的作文6篇

关于猫的科学教案最新6篇

关于猫的调研报告最新6篇

关于超市的实习报告最新6篇

关于师风师德的演讲稿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585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