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写作文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没有素材的积累是无法写出优质的作文的,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篇1
这几节科学课,我们做了个科学实验——模拟“火山爆发”。
张智典、龚婉淇、张峻玮和我组成四人小组,我们准备了饮料瓶、面粉、小苏打、白醋、勺子、红墨水和鞋盒作为实验材料,就开始了精彩的实验。
我们先将饮料瓶加半瓶水,放入2/3的面粉,用勺子进行搅拌。刚开始,我们的“厨娘”张智典轻松地将面粉搅来搅去,但过了一会儿就搅不动了,另一名女将龚婉淇前来帮忙,两个人咬着牙,尽量将面搅匀,直到面粘稠为浆状才停止。看着一个个面疙瘩,我们为完成了第一个阶段而喜悦。
第二阶段开始了。我们拿出红墨水,把它灌入面中,染成了红色,像极了岩浆。张峻玮掏出小苏打,正要一股脑地倒下去,我们的“厨娘”制止了他。原来,半个手掌多的小苏打都能和100斤面,要节约资源,可不能乱放。我只加了一小勺小苏打,不一会儿,我们原来的半瓶面糊就被小苏打发酵到了瓶口。呵呵,“岩浆”已经在瓶口蓄势待发啦!
第三个阶段,我手拿白醋,倒了好多,只见那岩浆迅速涌了出来,溢到了鞋盒中。
成功了!我们欢呼着,跳跃着。
实验成功后,科学老师告诉我们:“火山喷发”是因为小苏打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了化学反应,促使里面的物质迫不及待地涌出,也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的奇景。
这可真是次有趣的实验,让我们既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篇2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的小朋友们都在家里上网课了。昨天我们上了一节有意思的科学课--研究惯性的作用。
上好课,科学老师让我们在家里用积木搭一个“过山车”,体验一下什么叫惯性。我把小时候玩的积木找了出来,仔细搭了一个“迷宫过山车”。
我想,过山车应该要有个斜面,这样物体才有可能往下走。搭斜面应该不成问题。我把一个长方体积木竖着放,把另一块长条积木斜靠在这块长方体的“身子”上,接着用一些扁条形积木搭了一个s形。可是,搭着搭着,我发现有一些积木搭得太靠里面了,跟其它积木没有连起来,我马上轻轻地把这些积木往外面推了推。哎呀,不好!积木散架了。
我只好再重新搭一个。搭着搭着,问题又来了。该往哪个方向搭好呢?往前面搭?有积木挡着。以这里为终点?身为一个“迷宫过山车”,它也太简单了点吧!我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s”的正中间搭一座“长桥”。就这么干!我先用“凹”积木在“s”中间划上一笔,使“s”变成了“$”,再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搭好“桥”的两头,一座“迷宫过山车”就这样完成了。
我把这个“过山车”的照片发给了妈妈,妈妈帮我上传作业给科学老师后,我们收到了老师的评语:“有正确理解过山车的惯性原理,过山车迷宫很壮观!”
通过这次搭“迷宫过山车”的实验,我明白了:只有通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困难。
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篇3
妈妈和我感冒咳嗽时,经常采用拔火罐的治疗方法,当妈妈拔火罐时,我好几次都在一旁观察。治疗师先拿一堆大大小小的透明玻璃罐子放在妈妈躺的床边,然后用镊子夹住一团棉球在酒精里浸湿,接着用打火机点着湿棉球,最后她用点着的棉球在玻璃罐子里搅拌几下并快速将罐口罩在相应的穴位上。这时玻璃罐摸上去还是热的,我有时脑子里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罐就像被粘在皮肤上掉不下来了呢?为什么我透过玻璃罐看到的罐口处的那块皮肤就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了呢?
本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回去做实验,我做了好几个实验,其中爸爸从《让孩子着迷的科学游戏》书中挑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手掌吊瓶子”一起做。我们找来一个装过果酱的空瓶子,我先把热水倒进瓶子里,然后把瓶子摇一摇倒掉里面的热水,接着我迅速地把手掌盖在瓶口上,另一只手托着瓶底,爸爸打开凉水冲瓶子,最后等瓶子冷却了,我松开托着瓶底的手,盖在瓶口处的手掌居然把瓶子牢牢地吸住,瓶子吊挂在手掌下面。“为什么瓶子会挂在手掌下面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爸爸给我解释道:上述实验的原理和拔火罐是一样的。接着,爸爸妈妈又给我讲了空气的成份、热胀冷缩、大气压等知识。原来玻璃瓶是依靠大气的压力压在手掌、皮肤上的,瓶子里鼓起来的皮肤则是被瓶子里的负气压吸起来的。
通过做科学小实验和观察回顾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带着疑问去找答案,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篇4
这天,我和爸爸做了一个搞笑的实验。
我看到一本书上写着———放大镜能够把一张白纸给点着。我半信半疑,放大镜真的能够把一张纸点着吗?
我找到我的爸爸来解答,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你试一试,不就明白了吗?”我拿来了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在我家阳台上做起了实验。
一开始的时候,我和爸爸一齐耐心地等待着。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但是白纸还是没有被点着。我有点坐不住了,可爸爸还在那个地方不急不躁稳如泰山地等着,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实在是坐不住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严肃地对我说:“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懂不懂这个道理?”我听了,羞愧难当。于是,耐心随爸爸一齐等待着,静心观察。果然过了一会,白纸上出现了一个被烤焦的小黑点。不一会,那黑点迸出了小小的花花,我兴奋极了!我开心地大叫:“着了!着了!是真的!是真的!“爸爸示意我,静下心来继续观察。又过了一会,这一张纸被烧掉了,我和爸爸开心地击掌而笑。
我疑惑不解地向爸爸刨根问底:“为什么纸会被烧掉呢?”爸爸呵呵一笑,缓缓道来:“照射在放大镜上的太阳光,会被放大镜全部聚集在一个点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大镜焦点。随着焦点上的太阳光越来越多,光线的密度越来越大,焦点上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当到达纸的燃点时,纸自然就会燃烧起来了。”
哦,原先如此!这一次实验真是搞笑,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篇5
上个星期的科学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放孔明灯。
一进课堂,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放孔明灯。”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很好奇,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欢呼,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孔明灯的外表是一层黄色的薄纸,里面是由许多细铁丝搭建而成的。老师先把一块叫“植物油”的东西插到铁丝上,老师拎上面,叫一位同学帮忙拎下面,然后将“动物油”点燃。随着火越烧越旺,同学们也越来越高兴。渐渐地,原本扁扁的孔明灯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饱胀。这时,老师轻轻松开手,孔明灯先是悬在空中不动,不一会儿就慢慢上升,这时的我突然想到,要是我能坐在孔明灯上,飞上太空环游世界,那该多好啊!当孔明灯快要升过老师头顶时,老师一把抓住孔明灯。这个情景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又一次欢呼起来。接着,老师叫同学用水熄灭孔明灯之后,又给我们重新演示了一遍。
后来,老师说:“孔明灯又叫许愿灯,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诸葛亮被困围,他利用风放出了自己制作的灯笼向外求救,后人就把这种灯笼叫‘孔明灯’。其实孔明灯是依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个原理而来的,热气球也是一样”。听了老师的解说,同学们连连赞叹:“噢,原来是这样啊!科学真得是太神奇了!”
这一节科学实验课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了!
小学生科学实验作文篇6
不久前,我听妈妈说,一杯倒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几十枚曲别针不外溢,我不敢相信。今天,我央求妈妈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
我先用平常喝水的杯子盛满水,直到水鼓起来,但不流出来,把它放在桌子上,找来曲别针。准备好后,我们的实验开始了,我小心翼翼的把一枚曲别针放进去,看它没有动静,妈妈也往里面放了一枚曲别针,它还没有一丝想流出来的意思。真奇妙啊!就这样,我们母女二人一个接一个的往水杯里放曲别针,放到第七十枚的时候,我们停下了。“水竟然还没有溢出来!”我惊得目瞪口呆,看了半天才说出这么一句话。我和妈妈都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突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了网络。
查完电脑 ,我知道了:这其实是一道物理实验,因为水有一定的粘性和张力,即使是满满一杯水,当放入曲别针的时候,水面升高了,但是在水杯边沿的水,由于受到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粘性而保持连接不脱离,所以如果放的物体体积足够小,水的`表面会由于张力而上凸,因而不会溢出。原来如此呀!怪不得我们放了七十枚曲别针水还没有溢出呢!
关上电脑,我和妈妈又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往杯子里放大米。这回我们也是一粒一粒的放进水杯。我惊奇的发现,居然放进了约二百粒,水杯里的水还没有溢出来,只是水位在涨,边缘的水竟然还在顽强的挣扎着,不愿离开自己的兄弟们。
实验的最后,我赞叹道:没想到一杯水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