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令人感动的读后感可以让我对书中的主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读后感写好了,让我们更加亲近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用心,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屈原》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屈原》的读后感篇1
穿梭于时光中,隔着千年,触摸那绚烂而又冰冷的文字,一种苦涩蓦地涌上心头。是惋惜亦是悲痛?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因忠心耿耿而被奸诈小人诬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沉静,无奈,失望,落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他尽情地书写着自己内心的抱负与惆怅,淋漓酣畅,一气呵成。于是,便有了震古烁今的名篇《离骚》。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宏图伟业的唐尧虞舜,遵循着时代的正道,一步步,稳稳地走着,用自己的耐心与辛酸的汗水铸成了永恒,斑驳成了历史的辉煌;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狂妄邪僻的夏桀殷纣,踉跄在狭隘的土路,一拐一拐,仓促地走着,用自己的莽撞与残忍交织成了邪恶,斑驳成难以抹去的伤痕。足音哒哒中,爱国的屈原愿楚国能像唐尧虞舜一样,一统天下,而将夏桀殷纣的失败作为明镜,不要再将历史的悲剧重演。语气中,隐约透露着一份淡淡的无奈。是对奸诈小人的不满,还是感叹自己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拥有耀眼光环的玉佩五彩纷呈,夺人眼目。可是,雨飘中,为什么当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时,雨却无情地打湿它的翅膀,使它无力飞去?蝶,它是那样弱不禁风。在雨飘的摧残中,好似天仙般曼舞着美妙的身姿无奈地飘落而下。蝶殇翅,雪殇心。那玉佩,或许也会因为小人的糟蹋,而落下这样的结局吧。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拥有华丽外表的玉佩,好精彩,好绚丽!可是,蓝天下,为什么总有些许飞鸟落拓地翩跹过天空,故意揉碎了那透明的蓝?微风在寂寥地歌唱,将片片蓝吹成了记忆花瓣,碎碎地飘散。而那玉佩,或许也会因为小人的糟蹋,而落下这样的结局吧。屈原想想楚国的现状,摇摇头,苦笑。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太阳冉冉地升起,在空中凝成了明丽的色彩。清风徐徐地吹过,于是一阵阵的绚烂飘落,整个花园都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锡箔纸。花园里那些绽放的花朵,光彩夺目,显得那样妩媚娇丽,美丽非凡。不由的,他竟看得如痴如醉,恍若步入了一个仙境,整个人都融入一番纯净之中。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然而,毕竟那只是梦境,梦醒,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找不到能促膝谈心的知己,只有一片的虚伪与黑暗,心中不由得落满了琐屑的尘埃,阳光下只剩他略显单薄的身影。想与伤痛作一长盛大的告别,安慰自己,只要自己的心依旧向着楚国,就算周围再黑暗,自己再身心憔悴又怎样?无奈,身边没有流光溢彩的轮回,一阵阵地旋转过后,不羁地掩埋一段段尘世的欢乐。
薋菉箷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为什么悲伤一直存在?尘世的虚伪仿佛与他隔阂着,那周围氤氲着恶浊的世风,也只有他才拒绝,洁身自好。他太纯洁,太清高,终究,只有看不见的惆怅与孤独,与他如影相随;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都说当飞花殆尽时, 一切也将随风而逝。而这份愁,又怎能消逝?他不能对别人一一解释,也解释不了什么,只能独自一人细细地品尝这份苦恼。这时会有谁能读懂他对国家的真诚?那份清高所拥有的快乐蹲坐在墙的一角, 原来竟是那么的弱不禁风。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一生忙忙碌碌,却被外人评价是碌碌无为。一份伤感蓦地涌上心头。也罢,也罢,或许自己本就不应该在留这世上,它太黑暗。没有人理解我,我又何苦迷恋这故乡呢?他想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如若离别,则难舍难分。幻想着能超脱尘世,摆脱一切,但又舍不得离去。毕竟,自己的心还是萦系于楚国,再恨,再怨,就这样离去,也有些许的不舍。不能不离,又不能离,心里好矛盾。迷离中,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怀如火,攀升于空中,愈飞愈高,却越来越清晰。最终,屈原选择了无奈的离去,以死殉国,以死来明志。终究,他没有屈服于恶势力,没有同流合污。或许,他已经感到欣慰了吧。
千年的精华,很多内容已经无法恢复它的真正面貌,只能在想象中,猜测屈原的苦、解读他对国家的热爱、品尝他的那份无奈。
吾今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知道前面的路会很坎坷,但是,我会不遗余力地努力去探索,去发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好凄凉,好悲切。在不能自持中,其它情感会如夜空中那朵绽放的烟花,终究都会归于空无,但唯有屈原的那份爱国情怀将万古长存。
朦胧中,屈原那破碎的身影缓缓地飘零,散落了一地,却又凝聚成月色下的一道长长的伤痕。
《屈原》的读后感篇2
读完屈原我心中更多的是愤怒与惋惜。愤怒的是那些在楚国占有庞大权力,但为了个人暂时的利益而私通秦国,背地里说屈原坏话的佞臣小人。惋惜的是屈原这个政治人才一生的政治道路都被“亲小人,远贤臣”的楚怀王这样白白的断送了。
屈原出生在当时楚王朝一个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贵族家庭,他出生的日子更是被古代人称为几百年也难得出现的良辰吉日。因此,屈原的父亲从小就对屈原寄以很大的希望。因为出生在一个有这显赫地位的家庭,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屈原十岁那年,父亲伯庸战死疆场,母亲也因此改嫁。从此以后,屈原便于姐姐女嬃相依为命,在屈原父亲生前为他聘请的一个老师的教育下,二十岁那年,屈原便告别亲人和老师因在家乡抗击秦兵的'卓越表现被太子熊櫆招入兰台宫,任文学待读。他在这个荟萃人才之所,以自己辅佐皇上统一天下的气魄终于折服了太子,成为日后楚怀王的重要辅佐大臣。
在屈原任左徒之职的时候,他进行了改革与变法。但会对贪官造成打击,那些贪污大臣便背地里说屈原坏话。使屈原降职为三闾大夫。一次,秦国国相对楚怀王实施了政治欺骗,事候屈原直言批评怀王,怀王不应轻信了小人的谗言仅不听还将屈原流放到了汉北。在汉北有一条河,河对岸就是韩国了。一天屈原从茅屋里走出来,只见一个人用斗笠遮住脸,从河那头乘小舟过来了。那人恭敬的对屈原说道;"尊敬的三闾大夫,您既然在出国毫无用武之地,那您就到我们韩国来吧,这可是我们韩国国君诚挚的邀请。"说完,指着身后的一辆马车,“上车吧!”屈原听了,摆摆手;"楚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可不能做像‘苏秦、张仪’那样的叛国贼。”那人听了说:“我也是楚国人,你看我现在多好啊!天天要吃又吃,要喝有喝,衣食无忧,何必要留在一个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地方呢?”屈原听完,直言拒绝。韩国使者只好摇头回去了。韩国邀请屈原失败后,其他五国连秦国这个楚国最大的敌人都以高官俸禄去请屈原,屈原都无动于衷。
后来,楚王因不中用屈原而导致势力越来越小使秦国仗势请楚王去秦国武关会盟。屈原听说了,不顾王法规定,擅自连夜赶回都城跪着劝楚王不要去上了圈套。楚王仍然不听屈原劝告去武关会盟。结果应此命丧秦国。此后,顷襄王继位,更加重用贪官污吏。还将屈原放逐到了沅湘。不久,由于顷襄王任意重用贪官,楚国国都被秦军攻下了。屈原听到了这个消息,悲痛万分,在一个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的清晨投江自杀了。屈原就这样结束了他那悲剧的一生。
《屈原》的读后感篇3
我的祖国以快60岁了,我的祖国是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有今天的繁荣,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人为祖国抛头颅,但他们依旧微笑有多少人为它洒热血,但他们都觉得值,从古至今有多少的英雄人物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他们自己年轻的生命呀!
前段时间我有幸读了《屈原列传》这本书,对流芳百世的屈原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屈原名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但是他一生中遭遇了两大挫折。读《屈原列传》的时候,我感觉到吸引和震撼我的以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质,而是感慨活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会是一个多大的悲哀。
屈原为楚国建立了法度,办理外交使楚国的趋势逐渐走向富强的道路,并一度成为六国联合抗秦的领导,同时他又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
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阻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每读到屈原,想到屈原,我总是有一种悲叹,一个真正的跋涉者,一个真正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情操的人,他的结局竟是万般无奈的投江,后人们便流传这样一个习俗,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便在屈原投江的那条河里,撒粽子,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以后的五月初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想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总是匆匆的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从屈原坎坷的一生,我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在面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迎接,战胜自我,把每一次的挫折,当作前进的踏脚石,最终走向成功,我相信这个道理一定会使我终身受益的。
《屈原》的读后感篇4
太史公大作《屈原列传》,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
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不敢当面整某学生的难堪,但若那人犯事,老师便会不失时机给他颜色,穿穿小鞋,而学生却好比摇尾巴的狗,主人碍于情面摸摸它,它就自认主人喜欢它。倘若刘彻真喜爱太史公,他会令他绝育吗?倘若怀王真器重屈原,会弄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的工作给他吗?你见过狗主人会因自己向狗不小心对自己大叫几声,就把它阉了吗?人情社会,别讲什么所谓王子犯法,与庶子同罪的废话。
我想,当时,太史公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写进自己写的史书中,看见同命之人,尽可能写得完美些,就当是在写自己吧!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史公因绝育,被首推为忍辱负重的“超”男人,屈原因自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选,现在,伟大的中国人又把关于屈原的节日“奉送”给韩国人,不知多年后,屈原投的江会不会是汉江,此为后话。
情景回溯到屈原投江前,曾有渔甫劝他识时务,与时俱进,能随波就逐流吧!这不是嘲笑屈原吗?子兰、靳尚当权,屈原恨他们,相互作用,他们也讨厌屈原,屈原就是去给他们提鞋,还嫌他个头高呢!屈原只好说,世道黑暗,我要做高洁之人,我还是去喂鱼吧!这叫保洁呀?什么思想,就好比我现在要做个高洁的人,倘若忽然跳出个淫网站,我难道要在说大堆假大空后,便纵身撞向屏幕吗?
渔甫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平民观众,别人的事,只要不牵涉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纵使那人采取何种非人的方式。屈原想投江,玩献身,他听完,竟不会拉住他或叫人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即便那人一时想不开,打着千万个自杀的幌子,你先拉住他,他总有想开之时,何必由着他呢?很多东西失去就意味着完结。
不过,屈原死了也好,我们每年都有包子、粽子吃,纵使我们不知这是在纪念谁。
《屈原》的读后感篇5
?上下五千年》是一条能让人穿过看到中华历史的时空隧道,当我们穿过这悠长的时空隧道,回眸凝视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只见这茫茫中国历史海上涌起阵阵浪涛。一位位历史英雄在这本书中散发出如太阳那般辉煌灿烂的光。
钻入时空隧道,当我路过战国末期的'楚国时,看到了一处景点——汨罗河时,不由停住匆匆忙忙的脚步。在汨罗河旁,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怀才不遇、一腔悲愤的伟大诗人屈原正准备跳江。这里的江水多么清澈见底呀!波涛滚滚的汨罗江水似乎是屈原那一颗爱国的心,有似他爱国的心不服气。因看到祖国江山已保不住而在悲愤地翻滚。生前,他多希望这朝廷没昏君、奸臣、百姓无忧无虑、幸福生活。可当他看到楚王无能,奸臣随心所欲地做坏事,百姓民不聊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数次劝谏,却因小人离间而不被君王信任,这一切使屈原心中悲哀至极,万念俱灰,终带着一身的清白投了汨罗江。
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辞世的日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创立了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同时,总会回想起他——屈原。屈原虽死,但他的诗歌连同他高尚的人格,早已化为人类历史夜空中的一颗明星,在无尽的暗夜中,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灵,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学习!
《屈原》的读后感篇6
苍凉的黄昏下,你独咽断那楚楚南天。千古登临,被玩弄的余晖,散落在历史的深渊,微熏成殷红的一片。
黄昏老去,遗落残阳。沉淀在湘水中的愁怨,被红尘腐蚀的岁月酝酿……
风不懂,雨亦不懂。
长剑在腰,却无法划破红尘锁链,只撩芦苇,惹清风,为你摇晃苍白的'头颅……
公元前278年壬月初,在这个九毒之首的毒月,苍天一角的眼泪为你稀释了苟且偷生的痛苦,冰彻透骨的湘水,彻底冻结了令尹子兰和靳尚对你的仇视,漫天的流言被楚顷襄王的昏庸冷到了极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的本色没有被奸臣的谎言摧毁,你毅然抱石投江,你的反抗与无奈被岁月沉甸甸地摇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下下而求索”,你不愿轻易地放弃。楚国的盛强还被你的忠心勾勒着。
你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却在这湘水中得到了永生的寂寞。
风云不再,历史仍流。你那深爱的楚国山河,早已缤飞、销尽……江山换了,你的心也还随江山变吗?你无法再回答。但千古流韵的《离骚》中,飘逸着你的坚毅与顽强,伟大的爱国情怀似一股风,在华夏血脉中穿游!是的,踏过五千年的风霜雨露,你始终都没有变过!
在红尘俗世中,你不愿做任人摆布的棋子。汩罗江畔,你为了坚持自己的本色,宁愿做荒野没有归宿的灵魂……
微雨的黄昏中,为了自己本色的生存,我们义无反顾,在一片雪地上前行,看那灯火摇曳着生命,直至衰老……
《屈原》的读后感篇7
?屈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充满激情,诗人对光明,对毁灭的歇斯底里的狂吼,深深地感染了我。
?屈原》作于五四时期,带有很强且鲜明的时代感,对黑暗旧社会的强烈憎恶,对革命的强烈期盼。全诗以风、雷、电、火四个毁灭的象征为革命的代表。用风:哪怕吹不醒这已经死去的一切,可还能让洞庭湖,让长江,让东海汹涌、与你一起咆哮,还可以吹走沙石、吹动草木,这是唤醒民族的天籁;用雷:代表你车轮滚动的声音,带“我”远离这污秽、阴谋的'泥潭,去到那新的、干净的“中国”;用电:撕裂这压抑、沉郁的黑暗,即便这黑暗如水,尽管这撕裂是抽刀断水,而电,正是我心中的利剑,能让光明光临这世界,是为革命吹响号角的先锋;用火:焚尽这一切,在火里得到重生!在诗中,风、雷、电、火都是破除黑暗的力量,而它们都是“你”,是宇宙中之伟大者,是毁灭这黑暗的红莲。
这首诗选取了屈原《九歌》中除“山鬼”以外的八个人物进行了述说,东皇太一、云中君,他们是黑暗的制造者,一如只会脸红的东君(这句写得蛮精当,太阳是赤红的,这太阳神该也是个红脸“关公”),不过是“土偶木梗”,在这烈焰下终将覆灭;大司命、少司命也不过是只会唬人的“军阀”;湘君、湘夫人却是为这痛哭伤心之人,他们是又一个除痛哭外且让自己人“痛苦”的存在;剩下的河伯是“我”的慰藉,而这善良的娃娃却为了“婵娟”与一群强盗理论……
在中国的历史上,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诗人,他的诗作备受佳评,我想郭先生以屈原为题是否是对屈原“愚忠”的一种质问与怀疑,以彰显革命、除旧的精神,既然楚王不鸟我,大可以弃之而去,或是自立门户,为何要吊死在一颗树上,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干个体户”。破而后立是全诗的精神,也是诗人的心声与政治目的,在当时的中国,豺狼当道,虎罴横行,只有毁灭这一切才能建立新的世界,一个崭新光明的世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