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背景描写和气氛营造的感知和思考,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月》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七月》读后感篇1
在家里呆了十几天,闲得无聊,于是就把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这篇文章给读完了,很喜欢这篇,于是就写下了我的一些读后感。
她的所有文章里,这篇文章是最朴实的了,其他的文字中多多少少的有一些很阴郁的感觉,但这篇好像多了一些温暖的东西,没有那么沉重了,写得有些阳光的味道。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它的原因之一吧。
文章中写的是七月和安生这两个个性和遭遇都不同的两个主人公。七月的一生是平坦的,没有任何波澜的,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有爱自已的父母,有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真心的假意的朋友,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有爱自已的或自已爱的爱人,这也大概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了,但我认为我们就和七月一样,一辈子就只能那样活下去了,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我们灵魂里的那种崇尚自由的种子早就已经被现实生活中的残酷给磨平了,每个人都没有那种勇气能够像安生一样去反抗,去争取自已应得的自由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但能够像安生一样的活得潇洒,活得自由那又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书上不是把安生为过这种独自漂泊的日子而付出的代价表示得淋漓尽致吗?生活无依,爱上了自已最好朋友的爱人,最后还不得善终,生了一个孩子,却不能亲自看着他长大,多么大的代价啊,这也难怪世上那么多人都不敢去反抗这个世界,去寻找自已的灵魂之所在了,只任自已的灵魂就这样麻木下去,放纵下去,多么无奈,多么可悲的人性,多么可悲的社会!
再来就是讲到他们的爱情了,中间就要提到那两个镯子了。一个绿色一个白色,但在他们还没下山的时候那个白色的就坏了,七月选的是绿色的,而安生的是白色,这个结果在潜意识里好像就注定了这样一个结局,也许这就是宿命吧?但书上又说到其实安生想要的是那个绿色的镯子的,只是她不愿意跟自已最要好的朋友去争罢了,一个镯子就能够看出他们对爱情的看法来,七月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对待爱情也只能是个平凡人的样子了,虽然是她先认识家明,但在我看来家明真正爱的是安生而非她了?而安生呢,生性就是一个漂泊的,不太愿计较的人,她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但她又是把七月看得比自已的生命还要重要一个朋友,她打心底里是不愿意去跟七月争的,但感情的事情有时候是不自然的流露,由不得他们自已的理智来控制的,所以他们还是被七月发现了。在七月的受伤的眼神中他们又退回到了原地,就注定了这只是一段没有结局的感情。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已在乎的人而放弃了自已的真正的需要。说到底他们还是不能超越一个平凡的正常的人的思想道德的介限吧?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还是有一个爱情的结晶,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也是作者的`仁慈吧。安生在生下那个孩子后就因为难产而死了,而那个可怜的孩子就由七月和家明共同抚养长大,相信七月一定会善待这个孩子的。到底七月还是爱安生的不是吗?
我喜欢安生这个角色,但七月又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我们也只能按七月的生活路线而生活下去了。
《七月》读后感篇2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吗?,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赌博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七月》读后感篇3
学生时代曾经喜欢过作家安妮宝贝,她的代表作之一——《七月与安生》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如今的安妮宝贝已更名叫庆山,而我亦不再是当年的我。再读《七月与安生》,体会亦与当年不同。
七月和安生是十三岁认识的,学生时代的友情纯粹而简单,她们性格迥异,却又无话不谈形影不离。七月家庭幸福,性格温顺;而安生没有体会过家庭的温暖,性格桀骜不驯、自由奔放。这两种不同的性格,导致两个人未来的路完全不同。七月从初中、高中、大学到工作,一路顺风顺水,她没有选择,因为她不想选择,在既定的生活轨迹中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而安生则早早退学,一生都在逃脱宿命的束缚,极力摆脱母亲为她安排的一切。
然而,真正影响两人命运的,是七月的大学同学家明。七月和安生同时爱上了家明,但是七月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了家明的女友,而安生在一次告白家明后选择了离开。其实,家明是喜欢安生的。家明对七月说过,安生是个不漂亮的女孩,但是她像一棵散发着诡异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
对于七月来说,拥有太多,就无法舍弃,而安生刚好相反,一无所有,就能放弃一切。安生不愿意伤害七月,所以一次次选择逃离。可是,真正的遗忘都是无声的,一向习惯放手的安生,其实无法忘记。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选择坚持或放手,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坚持不简单,但放手更难。
大学毕业以后,家明想外出闯荡,而七月只想留在家乡,于是两人开始了异地恋的生活。家明以各种借口推迟着两人的结婚计划……而安生再次出现在了家明的生活中……所以,不要把异地恋当作分手的借口,分手是双方恋爱本身出了问题。
后来,七月和家明放下了所有芥蒂,重归于好,并且如约结婚。七月以为这样的生活平静而满足。然而,安生发现自己怀了家明的孩子,这一次她无法逃离,只好投靠了七月。最后安生因为难产而死,只留下一个小女孩。七月把小孩看作是重生的安生,收养了这个孩子……
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年轻时,我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生,看不惯这个世界,总是在反抗;长大后,我们发现,糊涂并不是愚蠢,妥协并不是懦弱,细水长流,恰恰才是我们的向往。经过一系列对抗,我们终将学会和解,与生活握手言和,于是我们都变成了七月。
《七月》读后感篇4
外表温和的姑娘,内心却有着很多要撕碎世界的能量,而表面激越的人,内心却一直愿意归顺于这个世界……
小长假第二天,我跟闺蜜去看了陈可辛监制的新片《七月与安生》。这部根据安妮宝贝的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竟然出人意料地好,比原著还要好!
剧中把从女孩到女人的心路刻画地真切细腻、淋漓尽致,看得我几度落泪又常常会心一笑,那里面的小心思是真的只有女孩子自己才会懂。
剧中的七月是个内心温顺、循规蹈矩的乖女孩,安生则是个桀骜不驯、肆意放浪的疯丫头,她们是从十三岁起就在一起的好闺蜜。
其实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这两个反差如此之大的姑娘能这么要好,是因为她们就是彼此的人格对立面,对方都是自己内心另一面的自己,她们是彼此的镜像。
但影片最后,安生成为了按部就班过日子的七月,七月却过起了安生四海为家的生活,改变她们人生轨迹的是她们同时爱上的男孩子家明。比这更不幸的是,这个沉默隐忍、不干不脆的'男孩子其实也是爱着她们两个人,那个致命吸引的是爱,那个不忍心伤害的也是爱。
不过从小说到电影,家明这个活得糊里糊涂的男人都只不过是个活背景,真正动人的是七月和安生的成长心路。
从女孩到女人,七月从实现父母的人生到实现自己的人生。安生从混沌迷茫的黑暗青春,到山水娴静的素淡日子。那相互纠缠的不仅仅是友情和爱情,还有她们自己抽丝剥茧般成长的痛。
是啊,从女孩到女人,都是从疼痛开始的,影片中七月的妈妈对逃婚的七月说反正女人都是要辛苦的…… 所以今天的晚安语音,我想只说给辛苦的女孩子听——
姑娘,别不承认,每个女孩子的心里都同时既住着想要按部就班岁月静好的七月,又住着想要闯荡世界,去冒险去随性的安生。所以,我们大部分的纠结和情绪化其实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能安定。
我们想要最好的爱情、最美满的婚姻、最可爱的宝宝,成为贤妻良母几乎是每一个女孩子从玩布娃娃开始就在做的人生大梦——说它是梦是因为,梦都有实现不了的可能。
如果运气不够好遇人不淑,我们就会成为被幸福遗忘在角落的自怜自艾独自伤感的女人。再怎么怨天怨地拜天拜地都没用,这个梦单靠我们自己实现不了。
于是我们靠情感专家的心灵鸡汤补脑子,靠算命占星塔罗牌长心眼儿,我们的头发长了剪短,短了又长。直到某一天对着镜子里的几根白头发气急败坏,但是,我们的真爱到底在哪儿?
但同时,我们又都想到要让人羡慕的事业,想要自我实现,我们想跟男人打平甚至打败他们!
于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女人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会成为女性永恒的话题和难题。为了实现一个叫自我的名词,女孩子们管自己叫女汉子、称自己是爷,我们甚至想自己成为豪门!
《七月》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过得很有意义,因为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书中有一篇文章叫《要学会爱人》给我印象最深,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通过这件事,我想到了我自己,说实话,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家长在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低下头当没看见,别说打招呼了。
记得有一次,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碰见我家隔壁的王叔叔,大老远我就低着头,装做没看见,我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还有一次,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一个上坡路时,发现一位老奶奶手推轮椅吃力地往上走,本来这时我应该赶紧去帮忙,可我还在犹豫了,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跑过去帮老奶奶推车,并对她说:“上坡路陡,我帮你吧。”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送到了目的地。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当时为什么犹豫。我突然发现我的爱心哪里去了,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便暗地里对自己发誓,以后我要做一名有爱心的人。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关爱他人。如果有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就及时帮助;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都是爱的表现,我都努力去做。慢慢地,我懂了:一个人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大事成不了。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七月》读后感篇6
看到了告别微安,其实都不记得自己是由于什么,而买了这本由笔名为“庆山”的人写的书,真的是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翻开前言,看到作者是18年前写的这本书,并且一味的强调,这本书中的内容只有唯一的一个可圈可点的理由:真诚。
我反而在想,难道别的作者写书就不会真诚了吗?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真诚,就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呢?要不是我被这个略带悲伤的名字骗来,我应该是不会要这本书的吧。
看到第一个故事,名字是:告别微安,我反而不想读这篇了,我潜意识里,开始为这个命名,编写新的故事,开始猜测这个微安,会发生些什么故事。
下意识的去翻到目录,数了三次,才数清楚这书总共有多少个题目,是由多少个故事拼接而成。嗯,是的,一共有18故事。忽的,看到了一个吸引我的名字:七月与安生。
这个名字,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到,最初还是因为18年的电影,有一个和它一模一样,马上打开度娘,才明白,电影《七月与安生》便是由“安妮宝贝”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此时,又一个问题,浮现在脑海里,安妮宝贝和庆山,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再次去度娘那里寻求答案,果然不负我望,是一个人,是在2014年的时候,笔名安妮宝贝,更名为庆山。然而本书是在2016年出版的,书上写的作者是庆山,也就顺理成章了。
记得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只是隐隐约约记得,这个片子,是个文艺片吧,讲两个女孩的,情节什么的,也没那么清晰的印象了。
当我带着回忆,开始了这个短片小说的阅读时,这个七月,安生,还有唯一的男主,苏家明。一个在少女时代,都会迷恋上的男生,俊俏的脸庞,高高的,瘦瘦的,成绩还很优异,无疑是个众星捧月的结局。
其实,故事情节,没什么特别的意外之处,甚至,我都能想象的到,这三个人的结局。七月,一个喜欢安稳生活,平静且美丽的女人,注定幸福。安生,一个受原生家庭影响至灵魂的人,各种放荡不羁,各种漂泊,流浪,虽然能得到很多人青睐,但是难以有最终完美的结局,有了个自己真心爱的人的孩子,但是还因此丧命,是该庆幸呢,还是应该感到悲哀?家明,被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爱着,其实他是最幸福的,他也是最没用的,没有什么骨气,也没有什么果敢。还不是让身边的女人,替他选择了人生。
最看不上的,是这个男主,最心疼的,是那个不应该来的孩子。
男生,你没有担当,你就不应该去招惹,你被卷到这场爱情故事中,你不应该被牵着鼻子走。
安生,同情你,你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没有人真正走到你的心里,你给自己筑的心墙太坚固,太高深,让人无法靠近,然而你,并没有把自己的价值体现,没有让自己活的更加洒脱。
七月,也许是最羡慕你的了。好的外貌,好的家庭,表面风光的男票,安稳的工作,按照普通劳苦大众的人生路,你走的不偏不倚。恭喜你,你是最大的赢家。
让我们都积极的生活吧,人生,真的,并不长。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