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遇到过事迹材料,在我们日常的工作或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要写事迹材料的情况,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1
石林,1982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城区派出所民警,先后在镇康县、耿马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从警40年来,石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7次,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在27年的禁毒生涯中,他参与侦办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2009年,石林调离禁毒岗位后,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己任。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他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责任区命案零发生、人员零上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石林主动申请到耿马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工作。卡点值守和巡逻执勤民警的防控任务艰巨、职业暴露风险高,但是石林从不惧怕和退缩,累计值守560天,用无悔无畏的坚守,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与忠诚。
初秋的中缅边境,依然酷暑难耐。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卡点,过往车辆川流不息,在发动机的轰鸣、汽车尾气包围中,大家忙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仍然从早坚持到晚。
57岁的执勤小组组长石林精神抖擞,不停地指挥着过往车辆,一遍遍叮嘱队员:“拉开间隔距离,提高核查效率,不要造成交通拥堵!”
“如愿以偿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就得用心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石林一脸自得之色。然而谁曾想到,这样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曾经是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英雄。转岗社区民警后,他又扑下身子,十年如一日,甘当默默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2
__,女,满族,党员,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监管中心主任,一级警长。自2004年参警以来,__一直在交警支队基层工作,2007年调至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__从警17年来工作中无投诉、无违纪行为。2012年获得“个人三等功”、2014年、2015年分别获得“个人嘉奖”,并多次并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中,__认真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西宁车管所创建“全国优秀车管所”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相统一的工作态度把好车驾管业务监管“第一关”。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监管中心承担着全市驾驶人考试监管和远程检验监管工作,她作为业务监督岗的负责民警,始终以部令规范及国家检验标准为依据,严把源头关口,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在业务量大增,配置警力少,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清除各类源头风险,夯实安全基础。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本着“业务延伸下放到哪里,监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在驾驶人考试监管方面,通过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有效杜绝考试舞弊行为的发生。在机动车检验监管方面,要求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严格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规范开展检验工作。同时,她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办证的群众,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2020年9月中旬的一天快下班时,一名着急的车主在来到监管中心称自己的车辆是四川牌照,要在西宁办理异地车辆审验业务,但是在办理过程中系统提示该车为嫌疑盗抢车且存在其他车管所未办结业务流水,她立即联系车辆注册地车管所核查该车辆纸质档案,及时排除盗抢嫌疑,并延迟下班时间与交警总队科技对接,对存在的未办结业务进行处理,解了车主的“燃眉之急”,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以严格要求和廉洁自律相统一的自律意识做好本职工作。__作为车管民警,她始终把自身学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理论学习,牢记工作要求和禁令条款,强化底线红线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不良社会风气,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始终坚持佩戴党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捍卫群众的利益,坚决防止以权谋私、执法不公等隐患,树立良好车管民警形象。
今年中秋前夕,一名群众在办理车辆上线审验业务时,由于车辆加高了栏板,不符合车辆要求,不能审核通过,车主为了办理手续,前往监管中心找到她后,请求她予以关照,并塞给她了一张购物卡,__当时言辞拒绝,坚持原则,让车主拆除了加高栏板。
以服从命令和无私奉献相统一的大局意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__同志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根据车管所支部安排,因车管所窗口无法办理业务,她就承担起了网上办理车驾管业务及咨询的重任。为了便于工作,__“舍小家,为大家”,坚持在单位待命,无暇照顾家里。在疫情期间,共计办理各类车驾管业务及咨询101096笔。并在“创城复检”工作中积极参与路面执勤执法中,在双休日和其他节假日期间,克服家中孩子无人照管的困难,坚决服从车管所支部的安排,认真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车管民警的义务和职责,先后到城中区莫家街十字路口、城北区海西路参加交通整治行动,工作中,__从没有半点怨言,总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克服困难、忘我工作的精神风貌。
__同志牢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业务工作中,她精益求精;在服务群众中,她热忱细致;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展现了党员民警的风采,用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3
朱允宏,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民警,公安部第六批青年人才库成员、贵州省刑事技术专家。他从事模拟画像17年,靠着一支画笔,推动破获刑事案件1000余起。9月2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朱允宏作为贵州唯一代表,入选2022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画像师的从警路”
9月24日,入秋后的贵阳开始有了凉意。在贵阳市“8·31”疫情处置流调工作指挥部,朱允宏已连续奋战在一线20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家。这次,他执行的任务是流调溯源。
“流调是一个由果求因的过程,确诊病例的轨迹只是掉落的第一块‘面包屑’,需要沿着这条轨迹寻找答案。”朱允宏说,这和他的专业有相通之处。
朱允宏,1981年出生,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人,专业是画画,但却有一颗从警心。
2005年,朱允宏通过社会招考,成为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名民警。
“我想利用画画专业,给出自己对嫌疑人的侧写,帮助破案。”入警后,朱允宏信心满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是残酷。加入警队的头几年,由于缺乏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心理等研究,朱允宏的画技,对破案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就在朱允宏因挫败而准备辞职的2009年,某地发生了一起“抢劫轮奸案”,受害者是一名少女,凶手太狡猾,警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证据。
支队让朱允宏先参加侦破工作,再考虑辞职的事。
朱允宏回忆说,当时由于女孩情绪激动,身体又很虚弱,导致对嫌疑人的回忆描述数次中断。
不过,女孩几次提到嫌疑人长得像“猪”。朱允宏靠着碎片化的信息和一些关键词提取,最终给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侧写:贵州某地人,3名,20多岁,单身,微胖。
“就是他!”当朱允宏给出画像时,受害者女孩当即指认。专案组按图追凶,在当天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谢谢朱警官帮我们。”嫌疑人落网后,受害女孩及家属再次找到朱允宏,发自肺腑感激。
也正是这次案件,让朱允宏重塑信心,再次坚定信念留在警队。
2010年,贵州某地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办案人员邀请美院老师进行模拟画像,结果不尽如人意,案件的侦查也停滞不前。
2012年10月,贵州省公安厅指派朱允宏接手该案人像模拟工作。
此时,案发已过两年,目击者与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长相,都产生了不自觉的回避与修改,这使模拟画像变得更难。
犯罪的行为是什么?受害者当时心理是什么状况?朱允宏尝试站在受害人角度思考,并运用他创造的“神态画法”完成了画像,并成功锁定了嫌疑人。
“绘画技巧占2成,沟通技巧占8成。神态高于形状、整体大过细节。”这起案件的告破,让朱允宏更坚信他自创的“技战法”的科学。对经手过的案件逐一复盘后,朱允宏提炼出“模拟画像2:8占比”的技法,利用这种技法,他在之后的案件侦查中能越来越准确地提取“记忆”,保证了模拟画像完成相似率达到60%以上。
他是干刑侦的“艺术家”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脸识别等刑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一些人开始质疑人工的模拟画像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刑侦技术在更新,我们的技术也在更新,例如现场三维重建、图像真伪鉴定等。”对此,朱允宏并不担心。
“人像模拟”越来越顺后,朱允宏又开始和同事一起探索把人像模拟和现场重建技术融合,形成破案“新法器”。
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4
01
“疫完”生日面
__、__区大队副大队长
14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18年的警营磨砺,锤炼了他的忠诚与担当。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同时为了减少开车往返颠簸带来的腰椎疼痛,自3月28日以来,他一直吃住在单位,全身心的投入此次战“疫”中去。他说,早在3月初,他就打算休假去治疗腰椎疾病的,由于种种原因一推再推。
4月3日晚上8点多,从卡点回到单位食堂准备吃饭的时候,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老公,吃饭了吗?生日快乐”,过了好一会,他才缓过神来,连忙回答说”好的好的,吃过了”,放下电话,他点了一碗面条,伴着一天的风尘,接听着一个个咨询热线,暖暖的祝自己52岁生日快乐!
这就是他一天战”疫”工作“完”成后的生日面。
多年来,腰椎疼痛一直困扰着他,久站久坐都不合适,他经常需要在沙发上躺一会,缓解疼痛后才能继续开展工作。
自此次抗击疫情工作以来,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始终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每天除做好负责的通行证线上线下办理、解答群众线上线下咨询以外,还不定时到各执勤卡点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开展对过往车辆通行证的识别及申办工作,为货运专班正常运行,开展积极有效的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工作。
期间,共深入卡点开展检查指导工作11次,线上审批办理通行证156条,线下办理通行证537张,解答群众咨询356次,协调解决驾驶员住宿及货车中转接驳6车次。
既有效开展了疫情防控,又服务了一方经济发展,真正做到了防疫发展两不误。他又说,此次战“疫”结束后,他还想休假去医院检查,因为他的心脏不适远比腰椎疼痛严重的多。
疫情终将过去,一切归于美好!
02
守护平安,战“疫”有我
__、__交警大队公巡中队中队长
疫情防控期间,__、带领的公巡中队除了在滨台高速__东高速路口24小时执勤外,还承担着辖区路段巡逻防控、事故预防、查处各类道路违法行为、运输企业管理、护校岗疏导交通等任务。中队除去居家隔离的2位队员,仅有9人在岗,人员少、任务重。
__、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保证了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他在高速口执勤期间,不分昼夜疏导交通,检查所有过往车辆和人员。一天下来,累计检查上千人次。他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风,耐心细心暖心做群众工作,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用恪尽职守书写一线公安民警对党的忠诚,践行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铮铮誓言。
03
警医之家的抗疫之战
__、__交警大队民警
__区古邵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杨发玲,是__的妻子,也是一名有着多年基层防保工作经验的公卫医师,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杨发玲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疫情突发,这对警医夫妻第一时间双赴抗疫前线。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使命,__和他的妻子杨发玲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爱与坚守。为了抗击疫情,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年迈的父母身边,两人在工作休息之余偶尔会通过视频聊天来了解彼此的现状,一句简单的注意身体却包含了无数牵挂。
舍小家的团圆换大家的平安。这对夫妻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守护家园。
丈夫是警察蓝,妻子是天使白,疫情当前,他们同舟共济,天使逆行,警察不退。他们及无数的“他们”尽职保护好辖区群众,义无反顾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为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我们共同期待着隔着屏幕的他们能够早一天拥抱彼此。
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材料篇5
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地处包头市西部,乌拉山南麓,占地面积327平方公里,近200平方公里为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有金矿两座、铁矿一座。2012年又探明特大型单脉体金矿一座,储量约70吨,经济价值270亿元。包头市公安局九原区分局民警马春雨和这绵亘的山脉结下不解之缘。
临危受命的“光杆”所长
2017年,九原区分局阿嘎如泰派出所所长空缺,时任九原区沙河派出所指导员的马春雨临危受命,前去赴任。名为所长,实际上却是一个“空”所,仅有场地,没有一个民辅警。从管四十多人的九原区中心最大最繁华的派出所,到人迹罕至,民辅警都不愿意去的深山之中,落差之大显而易见。一个人守一座金矿山,五年来他与这座大山为伴。
8月1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守山人马春雨,他目光坚定地告诉记者,“5年来坚守着这座大山我无怨无悔,既然来到这个岗位,我就要配得上这闪闪的警徽!”
马春雨回忆起初来这里的场景,因工作太危险,从开始的4个人逐渐减少只剩他1人,装备坏了换,换了坏,不能称之为“路”的山路,他用一顶安全帽、一盏矿灯、一根拐棍、数十双劳保手套、十几双登山鞋、12条轮胎和一辆警用越野车为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出一条护山的“平安之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