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都是需要经过大家认真思考写出的,大家在准备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内容完整,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陕商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陕商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篇1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如今99岁高龄的她依然坚守岗位,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进行麻风病相关的课题研究。
李桓英的父亲毕业于德国柏林科技大学,因此,她的小学时代有两年在柏林度过。那时德国的医学已经很发达,中国的医学相对落后。祖父和父母建议李桓英去学医,于是她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麻风寨一般都山高路险,地处偏僻,李桓英长年奔波于下乡的途中,曾多次遭遇翻车、翻船等危险,数度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从汽车前窗玻璃飞出去,肋骨7根骨裂,双侧锁骨断裂,却依然坚持不放弃。在走村串寨的过程中,她总结出一个小窍门:让小学生们每天都回家检查父母的双手、双脚,看身上有没有不痛不痒的浅色斑块或凸起的肿块;若有异常马上报告老师,由老师通知村里的麻风病防治人员,进行确诊病情记录和追踪、诊治。她大胆创新,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短短几年,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魔成了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国麻风病人从11万人降至不足万人,年复发率仅0.03%,远低于国际组织小于1%的标准。这一巨大成功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注意,经考察论证后于1994年向全世界推广,使全世界数万名麻风病人受益。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她开展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被誉为全球最佳治疗行动。1998年,国际麻风会议首次在北京召开,这是对中国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做出的成就和贡献的肯定,李桓英教授被推选担任本次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教授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20__年,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人生理想。20__年12月27日,95岁高龄的李桓英在北京友谊医院整理好颈间珍爱的大红色羊绒围巾,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举起右拳。她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以笃定的声音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圆了党员梦,“我要用我的余热,为党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陕商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篇2
在交流过程中,孙金娣反复提及“信任”这个词,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有沉甸甸的分量。
“组织上把这一亩三分地交给我,我必须做到守土负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居民有问题,不是想到找社区、街道,而是直接找到区里,这就是基层战斗力不强,群众不信任我们。”
如果说前者是作为一名党员“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践诺,那么后者就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对“新时代如何走好群众路线”的积极思考。
“2010年6月5号,区委安排我担任仙林街道书记,没多久就有200多个老百姓,拉着横幅、喊着喇叭,把区政府堵了起来,这件事让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
即使已经过去11年,再谈起当时的事,孙金娣还是历历在目。
“这个矛盾已有三个多月了,这些老百姓所住的小区与街道就一路之隔,与社区也只有几十米,这个大规_,街道社区事先一点都不晓得,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如果再这样下去,党还要我们街道社区党组织干什么,还要我们街道社区书记干什么?”
在孙金娣看来,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眼睛没有往“下”看,身子没有往“下”沉,劲头没有往“下”使。
“过去在我们街道,有的党员干部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在位不在岗,有事找不着人;有的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对待群众态度不好,遇到矛盾绕道走。”
那么,要如何去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呢?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社区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的手机号。老百姓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我一定是第一时间回复。而且陌生电话、没储存的电话一定要接。”
顿了一下,孙金娣又笑着补充到,“刚开始到这个街道的时候,电话不断,现在,偶尔会接到一些陌生电话,还基本都是广告。”
孙金娣摇了一下自己的手机——这是她能走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个“锦囊”。
第二个“锦囊”就是职工食堂——那是孙金娣的办公地点。为了能够方便群众上门、离群众更近一些,孙金娣很早就将自己“办公桌”搬到了位于办公楼一楼的职工食堂。
“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锦囊中涵着的“真情”和网格中蕴着的“智慧”共同打通了仙林街道的“最后一公里”。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_出街道,矛盾不上交。”11年来,仙林街道实现进京、到省、去市、来区“四个零上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
陕商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篇3
吴蓉瑾,女,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讲解员,在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她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与郊区小学合作共建,为偏远地区培训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因为爱生如子,吴蓉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的学习资源。16年前,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第一个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如今,这支“红喇叭”社团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她带领学生们用互动学习、深度参与的方式,吸引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树牢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通过3年的努力,将这所乡村学校真正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吴蓉瑾作为教育专家,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她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十余年里,她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
吴蓉瑾把爱与尊重灌溉在孩子们的心尖,她更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师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爱!
陕商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篇4
2016年陈雨佳辞去宁安市高中体育教师职务,回到家乡扎根农村,成为一名“新农人”。凭着一份专注农业发展的执着,一片热爱家乡的赤诚,她扎根乡村深耕黑土地,以让国人吃上一碗营养健康的好米饭为初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代“新农人”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官地村农民,陈雨佳一直觉得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石板米产业一样也能做成一番事业,龙江农人这个选择和使命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石板田就是黑土地中的大熊猫,我们得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它。”陈雨佳从研究水稻种植的第一课开始补起,几年的时间成为当地大米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
为了打出品牌,陈雨佳拿着质检报告到处给人讲,甚至背着电饭锅参加展会现场煮饭请专家品鉴。如今,她们的合作社远近闻名,已经吸引本村及周边村民157人自愿入社,石板田有机水稻种植规模从最初50亩扩大到1800亩,吸纳附近村屯6000多亩石板田加入绿色水稻订单种植,亩产由原来500斤提高到800斤左右,亩收入从5000元左右提高到近10000元,拉动本村及周边农民就业300余人。
近年来,陈雨佳带领合作社大力推动当地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依托东北农业大学水稻有机肥科研中心和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以建设国家级水稻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整村推进石板大米绿色有机种植模式,引进优质晚熟品种,实施两段式育秧,实施绿色食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治地治水,严控污染。
“我的逐梦路恰是乡村振兴路,在我热爱的黑土地,深耕稻海田间,于我而言是一件幸事,我愿乘风破浪,一路欢歌,一路精彩。”陈雨佳说。
陕商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篇5
在今年开展的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中,针对居民反映较多的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仙林街道成立60个攻坚组,对辖区内12所高校、40个小区、105条商业街区的1636家餐饮店共1158个排口,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一店一策”整治方案,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确保赢得每个店家的配合支持;充分发挥街道志愿者作用,成立10支志愿者督导队,81名志愿者分网格对所有餐饮店进行督查,确保整改见底到位;街道每周召开驻街高校餐饮油烟整治推进落实现场会,共办实事……目前,11所高校已经完成整改。后期,街道还将对净化设施运行、定期维护、油烟达标排放等情况定期巡查检查,努力用办实事的成效守护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像这样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群众一呼百应、有呼必应、即呼即应的生动画面,是仙林街道基层党组织常年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我在基层街道工作,是党和人民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走群众路线,越走越有底气;为群众办事,越干越有劲头;做群众工作,越做越有力量。”孙金娣说。11年来,街道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四万走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作每天必须要吃的“三顿饭”,先后完成新办3所公办幼儿园、开设四点半课堂、设立老人助餐点等群众急切事,建设仙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红旗广场、历史沿革馆等群众关心事,实施天然气置换、小区整治、家庭医生服务站等群众期盼事,开展“一家亲”千家系列活动、“劳动最光荣”就业帮扶等群众暖心事,解决了乱搭乱建13年的“老农贸市场”、295个铁皮棚拆除和被人私自抢占18年的1056个地下室综合整治等群众烦心事。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干部作风硬,群众就“一呼百应”。在孙金娣的带领下,仙林街道党员干部遇事不推、不躲、不让,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坚强战斗堡垒。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