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事迹材料

星事迹材料5篇

一篇出色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宣传典型,引导良好风气的用途,咱们在准备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楚,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星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星事迹材料5篇

星事迹材料篇1

我今年11岁,是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是班里的副中队长。

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学习刻苦,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关心团体,尊敬教师,团结同学,进取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且热心班级的管理,性格开朗,能够严格要求自我,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带头维护班级的荣誉,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我学习优秀、多才多艺。自从上学的那一天起,我就明白,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但我却从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乐趣,所以年纪小小的我已经掌握了自我特有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成一种“玩”,一种更有意义的“玩”。我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进取动脑,勤学好问,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找时间认真学习和阅读自我所喜爱的课外书籍。日积月累,不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开阔了,并且动手和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加强。这样,我在自我兴趣的指引下,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好,并且弹得一手好电子琴,受到师生的喜爱。我不光能“弹”,并且能文,绘画多次在大赛中获奖,其中:作品《欢乐的小熊猫》在吉林省青少年第十二届科技艺术大赛活动中获小学组绘画贰等奖;《鱼儿》在吉林省青少年第十四届科技艺术大赛活动中获幼儿组绘画壹等奖。

我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庭懂得孝顺父母与亲人,勤俭节俭、热爱劳动、礼貌待人、关爱家人,深受邻里的夸奖。我爸爸是一位医生,工作很劳累,回家总是很晚;妈妈是一位教师,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回家还要看报纸、整理资料。我深知父母的辛苦,从小就学着做家务活,洗衣、洗菜,还能做简单的饭菜,学会了自我照顾自我。我在家里的座右铭是:自我的事情自我干。

我在社会能够做到热爱祖国、礼貌守法。记得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学生得了白血病,学校开展了捐款活动,我把自我积攒下的零花钱全部捐给了那个得白血病的学生;在大街上,经常能看见有叫花子的,我也捐给了他们一些钱;或是看见地上有垃圾袋,我也能随时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由于自我突出的表现,我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自强自立星”……

应对优异的成绩和众多的荣誉,我没有骄傲,我像一只展翅的雏鹰,正向着完美的`明天飞翔。

星事迹材料篇2

梁云,1999年9月,她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踏上了三尺讲台。二十二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杏坛耕耘丹心育桃李,一路修行智慧润人生!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有爱才有教育,但是教师更需要具备科学爱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她相信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她善意地搀扶每一个跌倒的孩子,她倾听孩子们的意见,体会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爱是手中的一捧沙,越是放得开,收获就越大。她放手实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班级模式,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行小组负责制,做到班级时时有人管,班级事事有人干。

她始终坚持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为更好的走进孩子们的心理,她先后学习沙盘,nlp,家庭系统排列等心理课程。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与奉献,二十二年的辛勤耕耘,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她在东港区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讲过市级公开课。她先后被评为:日照市教学能手,日照市优秀班主任。冰心先生曾经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所以她将继续坚持“杏坛耕耘丹心育桃李,一路修行智慧润人生”,做最美教师,做最美的自己!

星事迹材料篇3

功劳之争

一直以来,学界就有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者的不同说法。“5·23”项目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是一个集体团队在共同探索,有很多人作出了贡献。将青蒿素的发现归功于屠呦呦一人是否合适?有人说,这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但评奖委员会也有自己的理由: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认识角度

个人与集体:屠呦呦获奖引来的并非一片叫好声,而是同时出现了质疑声。确实如此,青蒿素的发现确实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屠呦呦无疑在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实荣誉是谁的,这并非是很重要的事情。关键是经过那么久的努力,那么多人的坚持,最终使疾病得到了控制。奖是颁给屠呦呦的,其实也是颁给整个研究集体的。

宠辱不惊:屠呦呦说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既是谦虚,也是事实。任何发明和发现都是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劳动。屠呦呦面对荣誉,保持清醒,正是这样谦虚的心胸保证了她在科学事业上的进步。范仲淹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得失,本非此事的真正价值所在。获奖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奖其实是那些已经被挽救了的生命,他们的存活才是最大的奖励。

星事迹材料篇4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滨江新区长林社区配合当地同志开始了他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他们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刚刚入职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强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闯的“巾帼英雄”。

2月3日,第一轮入户调查和宣传工作开始了。此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家家门庭紧闭,叩门时要么半天无声、要么大声一句“搞么子的!”面对群众的不理解,52岁的钟涛不停地往返于门房和楼栋间,一遍遍地敲门、打电话,直到业主理解配合调查为止,一天下来衣衫已经不知道被汗水浸湿了几次。陈瑞静,一名年轻的“90后”,听说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无法参加时,便主动请缨承担长林安置小区25户近100人的入户调查工作。该小区属无人看管小区,人员混杂,没有基础数据,入户难度大。陈瑞静没有半点怨言,耐着性子挨家挨户敲门,逐一宣传解释。在她的努力下,长林安置小区是该社区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户调查任务的小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第二轮疫情防控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启动。这一轮的走访排查将居民的健康状况纳入调查范围,要求更高,内容更细,任务更重。为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退伍老兵燕晓军同志自掏腰包购买红外线测温计,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逐门逐户地为居民测量体温,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住户。年强的小伙熊鑫负责洪森新世界61户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务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乡人员也最多。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结果精准,他在完成入户任务后,还需要认真核对体温数据,反复确认摸排结果,经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全县对住宅小区、家属区实行更加严厉的“211”管制措施,凭临时通行证出入。元宵节当天,为了不影响电信和发改局家属区42户住户正常出入,志愿者陈鹏、王慧敏互相配合着,把刚刚到手的临时通行证加班加点地送到每位住户手上,直到6点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欢度元宵。

这些只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和规划局志愿者们的工作瞬间,他们全身心地为滨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心血。他们聚在一起,为了那共同的目标——“疫情早点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

星事迹材料篇5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诚信村事迹材料5篇

爱健康事迹材料5篇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范文5篇

抗疫事迹材料5篇

勤俭事迹材料5篇

美德事迹材料800字5篇

38事迹材料参考5篇

疫情时期先进事迹材料5篇

爱国奋斗事迹材料5篇

关于中国事迹材料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05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