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强调思路清晰,事迹材料是一种为了宣传积极人物事迹写的文字材料,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篇1
张xx,男,出生于1987年9月。现就职于xx边防公路机械化养护队,担任党务及精神文明管理员一职。自从与妻子田甜组建家庭以来,一直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百善孝为先”是他家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家庭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xx年6月,张xx的父亲在俄罗斯探亲时间,踩到生锈的铁钉,右脚感染,因为身患糖尿病,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在俄罗斯诊断后,医生建议对右脚实行截肢治疗。家里人担心这样会给父亲日后的生活带来太多不便,决定回国治疗。回国后就赶往了海拉尔市医院,市医院给出一样的治疗方案,田甜便与公婆商量要求前往北京进行治疗,如何也要保住老人的脚。回家与张xx商量后,张xx因工作原因走不开,她自己带着家里的十五万元陪同公婆到北京空军总院医治,不管是订飞机还是宾馆,都是由她一手操办。经过2个月的治疗,最后父亲的脚保住了,只是截掉了一个脚趾,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住院看病期间田甜全程陪同,放下家中旅游季节繁忙的生意,对老人照顾无微不至。
张xx夫妻每年都要把田甜的奶奶接到家中照顾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出生后的时间也从不曾间断。因为老人岁数大了,xx年初,老人摔倒在家中,发生右腿发生骨折。家里孩子小还没有断奶,田甜着急的同时又走不开。张xx便向单位请假开车带老人到海拉尔医治,在住院期间对老人也是关爱有加,照顾老人的方方面面,为老人置办必须的生活用品。老人年龄大了骨头愈合较慢,出院后,夫妻二人便决定将老人接回家中悉心照料。每每跟老人提起夫妻二人,一向都是赞不绝口。
年幼的孩子,也在夫妻二人的熏陶下,懂得孝顺照顾老人,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先给长辈。总是惹来亲戚朋友的欢声笑语。
他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但对待老人都是从不吝啬,以孝为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尊老爱幼的风气更要保持。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让以孝当先的风气影响更多了人,让身边更多人认识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扬下去。
很真实的细节描写!
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篇2
孝顺,乃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在于质识,不在于饰貌”这些都是《孝德故事》的名言警句。再不聪明,再没有才干的人会孝顺,就是一个心灵完美的人。
从古到今,涌现了很多关于“孝”的感人故事。就如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了三年,而他对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熬好的药先亲自尝过才放心给母亲喝,他以孝顺名闻于天下。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作为一个学生,该如何孝顺长辈呢?我觉得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
“卢伊!你看你的房间乱七八糟的,每次都要我整理!”妈妈又唠叨了。是呀,我做完作业也不整理书桌,书这里一本,那一本,白色的书桌上,零零零星星的橡皮残渣,比白中黑更为扎眼。每次都是妈妈操劳,看了刘恒亲自尝药孝母的故事,我很惭愧,下定决心孝顺长辈,做一个好孩子。
我马上冲进房间里动起手来。我一会儿爬上阳台擦窗户,一会儿又踩上凳子整理书桌顶部,累得腰酸背痛,手脚酥软,“真累呀!”我轻声说道,不想让妈妈听见。我往后一倒,摊在床上,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睡着。我望着迷迷糊糊的天花板,想想平时对父母的不敬,心里惭愧不已。妈妈平时腰不好,带妹妹够累的,还帮我整理房间,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唠叨。这时,仿佛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房间,整个屋子立刻显得格外干净整洁,格外平静,惬意,格外温暖,舒适。
“妈!我整好房间了,快过来验收!”妈妈走到门口,先是一愣,然后眼睛一亮,说;“真乖,这才是好孩子!”妈妈欣慰地笑着,我也莞尔一笑,好久没有看到妈妈这样笑了,带着笑容,我静静闭上眼睛,想想,其实孝顺很简单!(
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篇3
父母这个字眼,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不了的。——题记
母亲,父亲,是我们永远都记得的,永远也忘不了他们。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洗澡,让我更加懂得孝顺父母了。
那一次,我和妈妈去洗澡,里面热哄哄的,我受不了,就把头探到外面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这时我听到里面有个女孩洗头让她妈妈帮她拿洗头液,她的妈妈说:“就在你旁边,自己去拿吧,”那个女孩就说:“我两手都占呢,拿不了,你给我拿。”她的妈妈就只好给她拿了洗头液。我想,这个女孩怎么这么不懂事啊?自己能拿到的东西还让妈妈拿。
因为里面热,所以我就很快的洗洗出来了,随后,那个女孩和她的妈妈也出来了。
女孩穿上了秋衣,就让她妈妈给她拿毛衣,女孩就像命令妈妈似的说:“你快点给我拿毛衣!”她的妈妈好像不敢违抗,也不敢违抗,也不让那个女孩,就给女孩拿了毛衣
我和妈妈回家后,我就坐在床上想:那个女孩子太不懂事了,一点儿也不懂妈妈的养育之恩,妈妈把你养这么大了,你不但不体谅妈妈,还像命令式的命令你妈妈,那个女孩我想对你说:你回家一定要帮助妈妈干些家务活,自己能做到的事不要让你妈妈帮你做,不要什么事都依赖你妈妈,要自己独立。想到这里,我心不由得震了一下,我想我以后也要力所能及,好好孝敬妈妈。
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篇4
康德曾经讲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它的夜曲。”我一直记得这句名言,所以我一直做着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小学生。
我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分担一些,生怕父母太操劳。我也经常帮爸爸倒水,帮妈妈捶捶背。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需要我的帮助。妈妈喘不过气来,要拿药。我就跑得比兔子还快地跑去帮妈妈拿药。之后,我又自觉地去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妈妈配药喝。过了一会儿,看到脸色苍白的妈妈那皱紧的眉头终于松开了一点儿,我也放松了一点。到妈妈醒来的时候她说她很饿,我就去找了找,发现还有三根香蕉。我心想:不管了,主要的是让妈妈舒服、好起来最重要了!然后,我就马上拿到房间里去给妈妈吃。妈妈吃完,就躺下睡觉了。我就静悄悄地去帮妈妈按摩,疏通经路。不知怎么的,妈妈突然醒过来,想要吐。我急忙将垃圾桶拿给妈妈,让她吐在垃圾桶里面。此时,我的情绪更加紧张、担忧、着急了。但是,妈妈对我说:“不用担心,吐出来就会好了。我已经好很多了!”这时,我放下心来。果然,妈妈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已经全好了!
我不但孝敬父母,而且尊重老人。每当我遇到困难老人,我都会伸出双手帮助他们。那次,我正在和妈妈一起去搭坐公交车。刚上车时,空位很多,我和妈妈就一人坐一个位置。可到了后来,车上就“人山人海”了。就在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她就全身乏力的站在我身旁。我连忙起身让座,并对她说:“老奶奶,您请坐。”老奶奶回答我:“谢谢你了,小妹妹。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啊!。唉~”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但我又为老奶奶说的那句话‘现在像你这样的好心人不多了呀’为那些不尊重老人的人感到羞愧!怎么能不尊重老人呢!老人年轻时可都是有为社会为祖国做过贡献的呀!过后,我就向妈妈走去,坐在妈妈的腿上。不一会儿,到站了。不知为什么会这么巧,我们要去的是同一个地点。于是,我就搀扶着老奶奶下了车,并将她送到了她要去的目的地。然后,我们才转过身来走向自己的目的地。就在这时,妈妈叫了我一声,我转过身来,只见妈妈冲我笑出了一个欣慰的微笑,并对我竖起大拇指。还对我说:“好样的!”
其实,帮助老人,孝敬父母的感觉就像是人们的开心果。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篇5
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
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xx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
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贵珍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养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丽。
孝老爱好人事迹材料篇6
孝敬父母,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我们身边,仍有一些不知父母恩的儿女,他们认为父母老了,既没有工作能力,又累赘,只会用掉他们挣来的钱,可是他们想过没有,父母养育了他们一辈子,却这样的丢下了他们,不觉得脸红,可耻吗?
在电工厂的一个小角落里,一幢几乎快倒了的屋子,一位年过80的老人,正一边吃力的移动着病弱的腿。一边修铺房屋顶上的漏雨之处,他,是这儿最年迈的老人,住在一间用几根木柱子简单支起来的低矮的。破旧的屋子,每天的温饱都很难解决,你可能要问了,他的儿女呢?怎么会让自己的父母住在这等地方,她的儿子叫杨爽,生活条件并不差,可他和那尖酸刻薄的媳妇总觉得那样婆婆是个负担,拒之门外……
一次,那屋子差点倒了,是路过的孙叔叔及时把木头扶起来,才逃过这一劫,有人跑去通知杨爽叔叔,杨叔叔则是躺在沙发上,一边抽烟,一边漫不经心地说:“没砸死就对了,一惊一乍的搞什么嘛!”天啊!他这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的吗?自己的母亲砸伤了,则是那样,就像是哪两国战那样和他无关,真不像话。
每天中午,你会在一家简陋的餐厅到看到一个弓着腰,弯着背要饭的身影。老人正向好心的店主要饭,店主则是将一碗盛进她要饭钵里,并命人将几个素菜给她端去,你一定又要说了,向别人要饭怎么要别人帮她端去,那如果我告诉你,她只有一只脚,你会怎么想,而那只瘸了的脚,正是她儿子杨爽弄的。是的,那天,雨下得很大,屋口的泥路变得湿路路的,稍不留神就会滑倒,那天,杨叔叔破天荒地来了,说了几句关心的话,便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被褥给拿走。老人并没有想阻止,只是想出去送送儿子,双手紧紧的握住儿子的手,杨叔叔一定认为她是来要回被子的,便一把推开那双筋脉突兀的手,不知是老人太弱不禁风,还是杨叔叔推得太重,或是地太滑,老人竟重重地倒在地上,周边的邻居都闻声而来,背她去了医院,再回头望望杨叔叔,早一消失在蒙胧的雨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