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心得体会的格式规定不高,它是一种把大家脑海里的想法用文字表示出来的感受性文字,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确保自己的观点和描述符合实际情况,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篇1
70年代,一位部队作家把当时到处可以听见的手风琴声这样写入诗行,借以记录下“走出战争、进入和平的心境”。
过了近半个世纪到如今,手风琴的声音已经难得耳闻:偶然听到,它立刻就把我的思绪从稳定发展的改革开放年代,牵引回如日初升的建国伊始,引向“晨曦之国”——友好邻邦朝鲜的烽火战场和战争岁月。
元山的春天
1951年的春天姗姗回到人间,回到了三千里江山的东海岸。
我带着联络(翻译)到元山去采购物资。冰雪正在沿途的山岭和崖谷融化,朝鲜的迎春花——“金达莱”将细枝抽出岩缝,风一吹鹅黄的小花像金星闪烁;向阳的山坡上,灌木吐露初叶,远处的树丛间隐隐地飘浮起柳烟,展开片片嫩绿的草色。
过去的这个冬季终生刻骨铭心。短短几个月,离乡去国又出生入死。上年11月上旬,我所在的20军从准备渡台湾海峡作战的长江口太仓浏河集结津浦线邹县,中旬从东北辑安过鸭绿江,下旬便投入朝鲜战争的二次战役——奔袭攻围狼岭山、妙香山和赴战岭山脉之间的新兴里、下碣隅里、富盛里一线,以阻敌南逃最后聚歼之。
多年后每当我们60师180团的战友重逢怀旧,都会不约而同而不无骄傲地感慨:那正是朝鲜战场最艰苦的时候——当时不少红军时代参加革命的营团领导都说:比长征还艰苦呐!东线那些后来为全国人民稔熟的地名——盖马高原、长津湖、黄草岭,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冰天雪地、风雪交加,意味着一天连几口炒面、炒豆也吃不上的饥饿,意味着被敌人的飞机大炮炸平了的山头和弹尽粮绝后惨烈无比的白刃战、肉搏战……
记得硝烟记得炮火记得焦土,记得尸横雪原、鲜血冻成猩红的冰河,也永难淡忘阵地上坑道里酷虐的冷。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我的脚趾开始僵麻肿痛,溃烂流脓,渐渐泛出坏死的青黑色。志愿军总部下发通知,为了防止冻伤的蔓延,建议战士们多多拥抱。其实,这在我们180团民运工作队的宿营地,早已经开始做了——紧挨着睡在我旁边的寿庭同志,天天把十六七岁的我的一双冻脚,紧紧搂贴在他的胸口,一夜直至天明。他对我的照顾胜过同胞的兄长。
也许因为穿越过战线的风雪,我浑身感觉到早春的阳光特别温暖;也许因为二次战役把敌军赶过了三八线以南、兄弟部队在第三次战役中打到了三七线接着又挺过了第四次战役艰难的运动防御阶段,我和战友们一样心里洋溢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和战事平静的轻快心情。海港元山沐浴在阳光下一片宁静,我为部队采买完毕以后,钻进一户朝鲜居民的地下室,用当时朝鲜平民奇缺的几条香烟和一些针线,换下了一架与我的个子相比显得硕大笨重的手风琴。
“现在打仗,我们用不着这玩意了……好牌子哟,欧洲货。”我勉强可以听懂主任和翻译的讨价还价。在战争年代、物资极端贫乏的年代,他们没法再怜惜在和平年月给他们带来欢乐情绪和精神享受的任何东西。临走时,主任又送给我一沓厚厚的琴谱。
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篇2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开通后,我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展览成果。
展览以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安排设计了“序”、“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和“人间正道”5个部分,并体现历次党代会和重要中央全会、五年规划(计划)等方面的跨段主线,选择150个“新中国第一”进行展示,每10年设置英雄模范人物墙,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实现的伟大跨越,清晰展现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深刻揭示新中国70年巨变背后的深刻道理。
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篇3
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忘不了那次的阅兵仪式吧,我也是,我永远都忘不了那次阅兵仪式,那个祖国七十大寿所举行的阅兵仪式,只要看过的就永远也忘不了。
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70岁生日。在*广场上,即将举行庄严宏伟的阅兵式!八万余名青年头顶鲜花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56根民族团结柱分立在广场两侧,喻意着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
随着音乐的响起,党和国的领导人徐徐登上*城楼,他们将和全国亿万人民一起共庆的70华诞。当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会”正式开始时,70枚轰鸣的礼炮响彻天空。此时我的心和礼炮声一样“呯呯”地跳着,当受阅官兵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广场时,让我联想到了祖国这70年在不断地迈向强大!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一声声问候温暖了广大官兵们的心田,代表了党和祖国对广大官兵们的亲切问问候,一声声响彻云霄的回答表现出广大官兵们对保卫祖国坚定的信心。
看着一列列真气的方队,一行行装载着先进武器的车辆驶过*广场,头顶呼啸掠过的战斗机群。我心里无比激动,我们伟大的祖国,经过了70年的磨难、发展、成长,宛如一位伟大的巨人正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伟大祖国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我决心更加发奋努力学好文化、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
还记得那年的10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是祖国妈妈70岁的生日。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国庆阅兵。
*前人如潮、花如海,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十点整,阅兵式正式开始。先出场的是国旗护卫队,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接下来出场的是三军仪仗队、水兵方队等14个徒步方队,他们挺着笔直的腰杆,踏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向*走来,横看是一条直线,竖看还是一条直线,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勃勃英姿。
然后,当运载着现代化武器的军车坦克从长安街驶过时;当12个飞机梯队摆着各种图形从*上空呼啸而过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的我兴奋得跳起来。我被这壮观的场面深深地感动了。
最后,广场上一片欢腾,56个民族的人们围成一团,载歌载舞。此时此刻,我为祖国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一列列整齐有序的方队出来了,站出来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海军---整整齐齐的白色,从上空看好像一面雪白的绸缎;从侧面看又是一排排挺拔的白杨;从正面看又好像是一排并肩的栏杆,保卫着我们美好的祖国家园。看着军人们整齐的着装,严肃的表情,我不由得心生敬佩。陆军---一片精神的橄榄绿,使人看上去是多么舒服。他们,就是那保护大家的万古长青的松树,终年一翠翠的青默默守护着我们。不求名誉,不求财富,只求国家繁荣昌盛,只求社会安定和谐,只求人民幸福平安。那万古长青,驻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驻守着人们的美好家园。空军---海一样深的蔚蓝,保卫着祖国的自由天空,保护着那飞翔的雏鹰。乳燕,保护着人民的明天。
首先通过*广场的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接着走来的是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成的陆军学员方队,身着07式荒漠迷彩、手持05式微声冲锋枪的特战兵方队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海军学员方队,飞行学员方队,空降兵方队,战略导弹部队徒步方队,378人的女兵方队,预备役方队等步行方队依次亮相。
随后是各类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方队,海军,导弹等进行阅兵,人民心情更加激动。这是我们的祖国自己的骄傲,用一句话说是“我骄傲”!
接下来是人民群众组成的一个一个的花车,方队。有“神舟飞天”方阵,“北京奥运”彩车,“众志成城”方阵,“同一个世界”方阵,“团结奋进”方阵,以及代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彩车,一一走过*。最后历时2个多小时的阅兵在人们的激动喜庆的心情中结束了,但是那股激动却时刻伴随我们。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新一页。正如主持人说的那样70年前我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今天我们见证新新中国的诞生。这是历史伟大的时刻,这是13亿人民的心声。这是祖国的强盛!
这次阅兵展现的是我们祖国的强盛,树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这是我们的威严,我们的伟大。让我们身在祖国而自豪。看着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这代表着我们强盛的祖国会更强盛更富强。中华人们共和国万岁!
这是建国70周年举行的盛大阅兵,场面之震撼,让每一位中国人民为之点赞,为之热泪盈眶。这是我军革命性整体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这是我军向世界一流奋力进发的庄严宣示。
70年来,人民高举着党的旗帜,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战胜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建立不朽的功勋。充分肯定我们的人民不愧是听党指挥的英雄,不愧是忠心报国的英雄,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差距的英雄。也提出了对全军将士们的希冀: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坚定不移的坚持战斗力原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坚定不移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全面提高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并且坚信,我们的英雄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风雨沧桑xx年,早已在耳边萦绕了许久。作为九零后,我的确是未曾目睹祖国的风雨变幻,我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是的中国早已天翻地覆的变化了一番,我应是幸运的,生在的祖国的大好年华。
今日是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xx年华诞,盛大的阅兵仪式,我的确是被震撼了的,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也就是1999年的阅兵,那是我还很小,大约7岁一个不懂得何谓国何谓家的年纪,只是为了凑热闹和爸妈一同看阅兵,已经忘记了那次的阅兵时间有多久,只是在记忆中留下了两句话“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还有一件铭记于胸的事情便是那次我一连吃了四五个苹果。时间好似流水,奔流而去永不复回。我是一只不愿去说我七岁那年,因为我不喜欢那一年,只是今天再次去看阅兵仪式,又想到了那一年。
如今,我已长大,九零后也大多都已长大,有了梦想,有了追逐,知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去看阅兵又是另一种感受。早晨很早便就起床,虽然我知道阅兵是在十点钟时才开始,但不知是为了什么,又是什么力量驱使我这么一个不爱早起的人天不亮就起床,或许是责任吧。祖国发展的这十年,我也是懂了很多知道了责任,有了热情。十点,礼炮准时的鸣起,xx响,或许这声音是可以穿透千年历史的,向曾经辉煌的祖先做汇报,我真的感到了未曾有过的自豪,我是中国人。
同样清亮的声音“为人民服务”久久回响在耳边;海陆三军的方队威武而又庄严,震人心魄的正步向敲在鼓面上一般敲在我们的心上。我是很欣赏的庄严与威武,的豪壮与霸气,一只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人民解放军,一只重现曾今繁华的“铁骑”,我不知该如何去形容心中的自豪,或许此时无声胜有声,情到深处果真是无以言表吧!劲旅,强兵,一颗颗真实的核弹头,导弹,一架架翱翔于苍茫蓝天的“雄鹰”带着中华梦想与腾飞,向世界庄严的宣告:东方巨人,今日已经崛起。
庄重的颜色,清亮的服饰,有志之男儿,不让须眉之巾帼。当一个个方队走过,此刻再不是雾里看花般的感受中华的声音,省市自治区的彩车开过,此刻再不是水中望月般的目睹中华的团结与强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参加阅兵的有很多大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想来也是九零后,我应为此自豪,我也是九零后,作为九零后,曾经是不被看好的一代,曾今是被八零后,甚至更前的人所不屑,今日也应是九零后的发出宣言的一日:我们不是一群不知家国的寄生虫,我们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可以肩负中华所赋予的伟大使命,我们的肩膀不是娇嫩的树苗,我们已经长成了大树,撑起中华脊梁的参天大树。
我是幸福的,早已在父母长辈的口中听到了中国的进程,虽说我是生于新时代,可在血液中却早已有祖先灌注了中国的血液。此时此刻,作为九零后都应是对祖国有了更深的爱。
看弟弟也在津津有味的看阅兵,或许他们零零后今日也如同我们十年前看阅兵一般,未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七十周年阅兵时,他们也应同我们一样有如此感受,或许更为深刻!
xx年波澜壮阔,xx年沧海桑田,让我们手牵手撑起中华的天空。祖国,腾飞的巨龙,我爱你。
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篇4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有了这种认知和定位,我开始了解我居住的社区周边有关抗美援朝方面的讯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盘山有大连凌水烈士陵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盘山,寻找到了烈士陵园,进行了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向世人展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内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连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遗骨,青山松柏,鲜花簇簇,抚慰烈士的英灵。随之我写了一篇散文《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并制作了美篇,以充分表达对英雄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再登磨盘山,再次拜谒凌水烈士陵园,重新拍照和撰文,写了一个专访《磨盘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点突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役,英雄人物和相关资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战争衍生的经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样制作了美篇。两个美篇图文并茂,配上经典歌曲《英雄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荡人心,涌起情感上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岁的我,越发激起对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感。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
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篇5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观看70周年心得体会篇6
在1952年10月的时候,上甘战役打响了。上级命令黄继光所在的营把597,9高地给占领。黄继光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任务。黄继光负伤了,可他仍然坚持爬到了火力点,把火力点摧毁了。“黄继光是一个英雄!”我自言自语道。黄继光和许许多多的战士全都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他们虽然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但他们付出的比我们多十倍,不止十倍,甚至付出的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黄继光,说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人民的榜样。我们很佩服这位英雄,感谢他为我们中华的事业更迈出了宝贵的一大步。
想到这些,我不禁心里泛起了一阵同情和怜悯,还有一阵愤愤不平。因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好处,而是很多坏事。例:给那些无辜的儿童带来了恐惧和害怕,甚至带走他们幼小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条,失去了就不会再拥有的。而且那些儿童流落街头,四处流浪,无家可归。哪像我们现在无忧无虑,在家里当“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捧在手里生怕摔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战争前期,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去为和平而战,为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而战。现在,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中国孩子在鲜花中读书,在享受春天。可他们呢?却牺牲了,他们的死是光荣的,是伟大的。
这次抗美援朝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还加深了中朝的友谊,我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仿佛也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是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而今天,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富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