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方案中,预算和相关资源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写出周全的方案是为了为活动提供结构化的框架,让每个环节都能顺畅衔接,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6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2、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①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②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③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4、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一起做粽子并且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幼儿和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香包。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已有过使用针线的基础。
2、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端午节的由来
3、学具准备: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种材质的布(纯色、花色),针线,棉花,彩色缎带,剪刀,各种彩纸,糖纸、包装纸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观看《端午节的由来》,导入课题。
a。提问:“端午节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几月几号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多数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渗透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b。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将课前了解到的端午节的习俗讲给大家听。(带香包,喝雄黄酒、长命缕、吃粽子、绿豆糕、炸油糕等)
2、教师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桌上放置的各种各样的香包。
提问:“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制作出来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
3、教师出示制作香包的材料,示范香包的'简易制作过程:
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缝制——绑丝带
b。选择纯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状——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纸为各种形状粘贴装饰香包——绑丝带
c。剪糖纸或者包装纸——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绑丝带
教师对幼儿正确使用针线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针要插在针线包上,放置在针线筐内)并进行剪刀的安全教育。
4.幼儿自由选择组制作香包,鼓励幼儿合作制作,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收口,特别注意提醒幼儿针线、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将幼儿制作好的香包悬挂在教室内,幼儿共同欣赏,发给幼儿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延伸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全国各地有关端午节习俗的有关图片,布置端午节的主题墙,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悠久文化。
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端午节独特的风俗习惯及其意义。
2、与家人一起制作香袋、观看粽子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1、制作粽子和香袋的各种材料。
2、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入话题:
1、五月五日是什么节?五月五日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过端午节?农历是什么意思?
2、屈原是谁?屈原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3、观看ppt,了解粽子、艾草、龙舟等。
(二)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香袋、纸制三角综。
(三)观看部分家长表演包粽子,并与家人一起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这次端午节活动中,孩子们对把粽子抛到河里,纪念屈原,赛龙舟等都很好奇。
活动刚开始,幼儿和家长都迫不及待的开始装香料,做香囊,每一个香囊都倾注了孩子家长的无穷用心。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几位家长制作粽子后,孩子们在剥粽子的时候发现:各种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线扎捆起来的、有的则不是用线,是直接用粽叶穿过去的。但是孩子们都想知道这粽叶软软的怎么可以穿进去的?是怎么穿的?当粽子被切成一块一块开始品尝时,他们品尝各种各样的粽子。孩子们都很开心,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从活动中了解了这个活动的由来,以及我们民间对于活动的重视,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篇4
活动日期:
端午节,也就是夏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
可以在自己家里
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端午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据端午节的习俗来制定的。
1、 在端午节赛龙舟是十分盛行的,赛龙舟也有许多不同寓意,
有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寓意,也有是为了纪念秋瑾的寓意,但不论怎样,端午节是不能缺少赛龙舟的。但在端午节去赛龙舟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到赛龙舟比赛,与亲友们观看刺激,紧张的比赛也是不错的。
2、 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味道不用
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我们可以趁端午的机会向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学习包粽子,或许第一次包的粽子不是最漂亮的,但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一定是最美味的。在煮粽子的同时一定要煮鸡蛋,鸭蛋,鹅蛋,这是流传下的习俗。粽子的口味有许多种,南北方的口味也不同。粽子的形状也是大有不同的,但这些都是人们发明的,而我们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学生,也可以发明一下粽子的口味,形状,相信这是十分有趣的。
3、 端午节要佩戴香囊,我们不妨在端午节前夕买好或自己制
作香囊送给家人,在南方有些城市香囊是用来在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我们送家人香囊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感谢他们平日为我们的辛劳。
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篇5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端午节幼儿园活动方案策划篇6
一、背景材料:
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宝贝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宝贝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宝贝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宝贝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当我在给宝贝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宝贝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宝贝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宝贝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宝贝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宝贝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宝贝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 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 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宝贝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宝贝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宝贝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宝贝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 做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 包粽子
目标:
1、 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宝贝和家长了,宝贝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宝贝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前的准备,宝贝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宝贝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宝贝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宝贝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