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通过写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绘画课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绘画课教案篇1
活动名称:
乘地铁(偏艺术)
目标:
1、尝试用方形连接的方式画车厢。
2、感知地铁的方便与快捷,体验大家一起乘地铁的愉快。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经验准备):
ppt课件、彩色纸(已画好铁轨和两个方向的车头)幼儿人手一张、黑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交流
1、认识地铁标志。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2、回忆幼儿乘地铁的经验。
提问:地铁是在地铁站里开的,那么它和小汽车、公共汽车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更快呀?
提问:在隧道里有没有红绿灯?会不会堵车呀?
小结:哦,原来地铁跟我们在马路上乘的小汽车和公共汽车是不一样的,地铁里没有红绿灯。
过渡:你都和谁乘过地铁?你喜欢和谁一起乘地铁呀?
二、尝试在已画好铁轨和两个方向车头的彩色纸上装饰地铁
1、根据ppt课件展示说说地铁的外观。
提问:谁来说说地铁是什么样形状的呀?
小结:原来地铁是长长的,有一节一节车厢的,而且有两个车头,跟马路上的车不一样,是开在铁轨上的。
2、在已画好车身的彩色纸上画出车厢。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乘的长长的地铁上,还有一节一节的车厢,请你们来画一画。
小结:车厢要画的牢牢的哦,每条线都要手拉手,车厢才能牢固哦。
3、延伸:请好朋友一起乘地铁。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地铁都画好了吗?想不想请你的好朋友一起乘地铁呀?试试看,把自己和好朋友画在你的地铁里。
小结: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画了地铁还邀请了好朋友一起乘地铁,高兴吗?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绘画课教案篇2
目标:
1.能够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及其简单的生活环境。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准备:
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师拿出螃蟹模型念儿歌:
我是一只,大螃蟹,两个大钳,八条腿,眼一眯呀,脚一伸,爬呀爬呀,爬回家!
嘿嘿,我是大螃蟹,瞧我长得多神气。请你们仔细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师: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1.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
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2.出示图片:
今天大螃蟹带来了许多他们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
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三、幼儿操作师:
你们会给大螃蟹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照相的时候是不是有背景的? 我们画得时候啊也要有背景,你们喜欢螃蟹在哪里就画哪里。
幼儿自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结束活动师: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讲讲你们画得是怎么样的螃蟹,他在干什么?
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自己创意。
绘画课教案篇3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砖瓦
?指南》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各地区不同的地理风貌、物产特点、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社会资源,积极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地方特色活动,学习和传承地方文化。”锦溪是个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厚的有利于教育的本土资源,本次活动我利用锦溪老街最常见的砖瓦,让幼儿当一名小小的.砖瓦设计师,为砖瓦绘画上不同的花纹和图形。通过对砖瓦的设计感受锦溪的美。
1、欣赏砖、瓦,知道砖、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花纹、色彩的搭配装饰砖瓦。
3、感受砖瓦的美,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蜡笔、一次性纸盘。
一、谈话
1、出示砖瓦:你见过砖、瓦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2、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瓷砖呢?
二、欣赏与讨论
1、欣赏不同图案的砖、瓦
(1)这些砖、瓦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角?
(2)上面画了些什么花纹?
2、讨论装饰砖、瓦的方法。
(1)砖的中心可以画什么花纹?
(2)中心花纹是什么样的?
(3)砖的四角应该怎样装饰?
(4)瓦可以画什么花纹?
(5)瓦可以怎么装饰?
三、创作要求:
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设计师,设计美丽的砖瓦来把我们的家、马路等地方装扮的更漂亮。
四、幼儿装饰砖、瓦,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砖、瓦的各种花纹。
五、布置砖瓦墙,互相欣赏。
绘画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回忆并生动描述自己和同伴舞蹈时的不同姿态和表情,体验集体舞蹈的快乐。
2.在欣赏的基础上,发现动态的变化规律,尝试用剪团花的方法表现跳舞的人。
3.发展幼儿小肌肉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跳舞的图片或欣赏资料。
2.剪刀,笔,油画颜料,海绵球等。
3.欢快的舞曲。
活动过程:
1.播放舞曲,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与同伴跳舞时的不同姿态和表情。
(1)教师:你会跳舞吗?会跳什么舞?做一个最美的动作给大家看看。你跳舞时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表情?
(2)再次播放音乐,跳集体舞,音乐一停,做一个和别人不同的动作。
教师:跳集体舞时小朋友是怎样围成一个罔的?做了哪些动作?怎么做的?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表现不同舞蹈姿态的作品,探索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剪纸的方法。
(1)教师: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这些动作时,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2)教师:猜猜,它是怎么剪出来的?先怎么做,后怎么做?哪些地方可以作为连接点?
4.幼儿进行创作。
(1)重点:找准连接点。
(2)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
5.幼儿拓印,教师指导。
(1)教师:你会怎么即呢?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怎样印得更漂亮? (对称、渐变、间隔)
(2)指导幼儿进行漏印活动,关注细节的拓印。
6.展评幼儿作品,集体交流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学习剪一些连续的图案,并尝试用渐变、对称、间隔等方法拓印各种剪纸作品。
家园共育 和家长一起学习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
绘画课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教师努力为幼儿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看、摸、听、说”等多种途径与主题活动互动,让幼儿了解春天、走进春天,关注大自然的神奇变化。逐步地亲近和喜欢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拓展中运用图片欣赏,让幼儿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点滴入手、身边入手,共同保护美好的家园!
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语言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诵。
难点:尝试让幼儿看图片,自由表达所想、所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在自然中找春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2、春天的图片及课件。
3、《春天来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手指律动操:《小手小手变魔术》
二、谈话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春天的景象。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你印象当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三、新授教学
1、出示春天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春天里有些什么?(启发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描述春天里的变化?)
2、放幻灯,教师讲述、幼儿欣赏初识散文诗。《春天来了》
3、围绕图片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课文内容。
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换?小鸭跳进了什么里面,在做什么?青蛙从什么里面钻了出来?柳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蜜蜂、蝴蝶、燕子在做什么?
4、请幼儿看图片说说“春天”的景象。
5、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有感情地朗诵。
6、看图说话
教师:“小朋友你看到了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四、结束部分
伴随音乐背景,师幼走出教室,去校园里《找春天》。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来绘画春天的景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绘画活动教案6篇
★ 小班绘画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