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讲解,在制定教案的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和巧妙的运用,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出处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与幼儿讨论: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样,知道朋友要好东西一起分享。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4.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5.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结束请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遇事要多谦让、与朋友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分享活动,体验玩具大家玩的快乐。
2.大胆表达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的想法。
3.初步懂得玩具一起玩、互相谦让的交往方法。
活动重点:
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活动难点:
渗透分享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方面:幼儿自带玩具,布置成“玩具城”;
心理方面:会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参观玩具城。老师:今天我们来到了玩具城,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让我们开上汽车,边走边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玩具,嘀嘀——出发喽!
2、将幼儿集中到身边。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玩具?这么多好玩的玩具,都是小朋友带来的,怎么玩呢?快坐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的介绍吧。
二、展开
1、幼儿介绍玩具。
老师提问:
(1)这个小火车很特别,是谁带来的?你来教教我们怎么玩?
(2)这个蛋糕玩具是谁带来的?快来跟大家说说怎么玩?
2、表达“分享”。
(1)个别表述老师:玩具城里还有谁的玩具?快拿过来让大家看看,你的玩具想让谁玩?小结:小朋友让好朋友来玩自己的玩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大家玩……他们都是会分享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们!
(2)群体的表述老师:还有谁的玩具?你们的玩具想让谁玩?既然你们的玩具都想让大家玩,那就快去玩吧!
3、幼儿玩玩具,教师指导,助教拍照(5、6张)。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玩起来。
拍照:拍孩子的快乐、专注,(一张许多孩子一起玩的,一张老师和孩子一起玩的照片)
老师:孩子们,你们玩得高兴吗?玩具也要休息一会儿了,我们把玩具轻轻放回去,也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4、通过照片,分享快乐。
老师:刚才,我看到大家玩得可高兴了,老师都给你们拍下来了,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的快乐吧!
提问:这是谁?他玩的是什么玩具?
小结:好玩的玩具让小朋友玩得多认真啊,我想他的心里一定很快乐!这么多人玩一个玩具,没有争抢,还玩得这么高兴,我觉得应该夸夸他们给小朋友带的玩具太好玩了,看我们玩得多高兴啊!
三、延伸
1、分享教师的玩具。老师:今天,我也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也带来了,到底是什么呢?快闭上眼睛!(出示玩具汽车)提问:快看,这是什么?谁想玩?(请一名幼儿来当小司机,教师推着小车转一转,活跃气氛。)
2、渗透玩具较少时的玩法。
(1)轮流玩。提问:谁还想玩?大家都想玩,可是只有一辆汽车,该怎么玩呢?小结:轮流玩是个好办法,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地玩,前面一个小朋友玩完了,后面一个小朋友再玩。
(2)渗透“谦让”教育。提问:如果玩着玩着,两个小朋友争抢起来了,你抢我也抢,行不行?小结:大家要互相谦让,你先玩吧,我等一会儿再玩,只有这样,大家才都能玩得自己喜欢的玩具,才会玩得高兴。
(3)一起玩。大家还可以一起玩,一个小朋友开汽车,其他小朋友可以轻轻地扶着车,或者慢慢地帮他推一推这样这有意思。正真实现分享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围绕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玩具展开,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孩子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一起玩玩具的乐趣。在此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积极地参与了游戏和对话,亲自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但是还是有个别幼儿没有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沟通才知道由于家长没有给孩子准备好中意的玩具,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所以在活动中的表现不佳。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幼儿活动的乐趣。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懂得食物的味道有酸甜苦辣。
2、通过观察、探索、操作,让幼儿明白劳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红色食物、电饭堡、电炒锅、榨果机等烹饪材料。
活动过程:
1、介绍红色食物以及烹饪道具、材料。
2、讨论:食物有哪些味道(酸甜苦辣)
3、学唱“酸甜苦辣”歌。
4、介绍简单的水果拼盘的制作。
5、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各式各样的烹饪材料制作“红色食物”
6、品尝“红色食物”
7、记录卡
8、活动延伸:帮助家长在家共同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反思:
在开展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召开了一个班级家长会,动员家长帮忙收集主题材料,没有这次的动员,我们的主题活动可就不能顺利进行了。并且我们在家长会时,用互动的方式让家长充当“孩子”,让他们谈谈,如果你是孩子,谈到“红色”这个话题时,你会想到什么呢?许多家长就滔滔不绝地开始发表看法,这些看法合理的我们都采用到,其中我们老师帮孩子预先生成的一些课内容,灵感的来源就是各位家长。
由于这些孩子现在正处于小班阶段,口语表达能力还很弱,而主题开展时,很多时候需要孩子用言语来表达出,因此在进行语言表述时候,很多孩子只能用很简短的词或者句子来叙述。小班孩子在主题开展中,整体的一个感觉还是,孩子说的少,老师说的多。又怕角色给互换了,只好是一直以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开展“红色”这个主题,孩子很兴奋,也很感兴趣,这都是跟这个颜色有关系。里面涉及到一些艺术领域和综合领域的活动,孩子非常感兴趣,基本上都会很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制作新年卡片、过节啊、逛水果店等等。孩子的兴趣都是非常的浓厚,而且参与性都很强。这些我们老师都很热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同时问题好象也出现了,这些活动是很让孩子感兴趣,但是需要课前很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过节啦!红色品尝会啦,课前我们老师的用好几天的时候准备里面的道具,像两条巨龙啊!事先排练大班的锣鼓队……这些物质上的准备需要非常的充分,才能保证课的开展。但是我们开展一个真正的主题,里面的内容真的要很实实在在的话,我们老师有那么多精力去做足这些准备吗?再来人力方面,像:逛水果商店,孩子在老师的安排下很顺利的进行了参观,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是里面投入的人力就是平时的4倍,需要4个老师一起护送孩子过马路去水果店参观。这些综合性的活动,人力方面透支可能是再难免不过的。这次活动色品尝会还好有各位家长的鼎立配合,孩子们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作品,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做好记录。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并很好的促进他们之间的感情。这种活动家长一直反映要多开展些。兴趣浓厚。我们会多注意家长的需求,以便更好的开展活动。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情感目标
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行为目标
实际参与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糖果、树叶、叶贴画、课件。
2、学生准备:一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唱歌激情,引言揭题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共享。(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为营造快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做铺垫,用快乐的歌声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2、引言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开活动,分享快乐
(一)物质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分享活动,享受物的分享快乐。
1、分享活动建议:
a.你可以向别人介绍你的心爱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爱之物借给同学。b.你可以与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组和其它同学分享。c.欣赏别人的物品请用心爱护。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交流感受:在刚才的分享活动中,你们a觉得快乐吗?为什么这么快乐呀?
(设计意图: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乐。)
4.总结归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5.体验升华:将糖果奖给刚刚与人分享最多,给更多人带来快乐的同学,让他说说打算如何处理糖果。
(设计意图:体验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的'意思)
活动二:我们共分享,回归生活,体验肋人的快乐。
1.生活小故事。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献出关爱。
(设计意图: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情境表演,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而分享就是献出关爱,帮助别人会让自己觉得快乐。)
2.活动拓展: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刚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刚该怎么办?
情境abc:小刚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刚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刚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么样的办法帮助别人会更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办法帮助别人,更好地与人分享,获得更多的快乐。)
(二)智慧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乐
1、叶贴画的游戏规则:
思想碰碰车:a.先把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别组学习,了解别组的做法
c.小组商量,选择最佳言方案大家一起动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学生小组活动,老师指导。
3.交流汇报:游戏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总结提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设计意图:各小组自定一个主题,用树叶创作叶贴画,做完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谈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活动二:故事与思考,深化对分享的理解。
小品表演:盲人打手电筒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领会每一个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6
教师提出活动的要求。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心里就会高兴。以后我们把最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带到幼儿园,给好朋友玩和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与他人分享食物与玩具。
2、学习关心同伴和他人。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一、分香蕉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知与别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2、学习关心别人,和他人分享。
活动准备: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提出要求,观看表演。妈妈买了小明最爱吃的香蕉,回到家中。小明很高兴的接过香蕉。一根组奶奶,一根给妈妈,留下一根给爸爸,剩下一根自己吃。奶奶,妈妈夸奖小明,小明听了心里真高兴,脸上笑眯眯的。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知与别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a、小明为什么脸上笑眯眯的?
b、小明为什么高兴?
c、奶奶,妈妈为什么夸奖小明?
小结:小明把最喜欢吃的香蕉,分给奶奶、妈妈,爸爸吃,关心他们。奶奶,妈妈夸奖他,所以他感到高兴、快乐。
d、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活动二:吃桔子
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活动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体会分享后的快乐。活动准备:少于幼儿人数的桔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分发少于幼儿人数的桔子,设置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桔子,我要分给大家吃。
2、启发幼儿想办法,关心他人。
提问:哎呀!桔子不够分了,怎么办?
3、表扬关心他人,分桔子的幼儿。
教师把桔子分给小朋友,看到你们喜欢吃桔子,心里真高兴。
讨论
a、开始,有些小朋友没有拿到桔子心里怎么样?
b、你们吃到桔子心里怎么样?
c、你们为什么把桔子分给小朋友吃?
小结: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心里就会高兴。
活动三;和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让幼儿主动地关心他人。活动准备:每周一交,请小朋友带最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来园。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活动的要求。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心里就会高兴。以后我们把最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带到幼儿园,给好朋友玩和吃。
2、活动中提醒幼儿爱护别人的玩具。
3、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询问幼儿的感受,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关心他人中获得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围绕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玩具和食物展开,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孩子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一起玩玩具的乐趣。在此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积极地参与了游戏和对话,亲自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但是还是有个别幼儿没有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沟通才知道由于家长没有给孩子准备好中意的玩具,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所以在活动中的表现不佳。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幼儿活动的乐趣。
小班社会分享日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为了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为了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为了使幼儿能与人和睦相处、能与人分享,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次活动的内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在活动进行中穿插幼儿喜欢的各种模仿动作、游戏等,既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又让幼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分享的好处。
2、了解分享的重要。
3、学习如何与人分享事物。
活动准备:
1、水果盘、水果四种、小叉子、方便袋若干。
2、幼儿情景录像(幼儿一起看图书、幼儿一起玩小转椅、幼 儿一起玩荡秋千、幼儿一起拍皮球)。
3、活动音乐磁带。(《走路》、《找朋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播放音乐学小动物走路进活动室。
师问:刚才,我们和小动物朋友一起走路,你们高兴吗?在幼儿园里你们都有朋友吗?那让我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2、“找朋友”游戏,感受分享。
(1)教师一个人玩找朋友,大部分幼儿等待。
(2)教师与幼儿一起找朋友。
提问:刚才,大部分小朋友等着,我一个人找好玩,还是我们一起找好玩?
(3)小结:朋友们在一起玩一个游戏多开心。
讨论:那么,还有什么事,小朋友可以一起做?
3、播放情景录像。(教师依次播放朋友在一起玩的录像,请幼儿进一步认识可以分享的事物。)
4、水果拼盘(盛有各种水果的盘子放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分享的乐趣。
(1)幼儿分成四组坐好,每组发放一种切好的水果,让幼儿品尝,介绍水果的营养价值,鼓励幼儿多吃水果。
(2)启发引导幼儿把水果放在一起共同分享
5、播放音乐,幼儿共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6、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水果,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多与小朋友一起玩,体验分享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