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资源和材料,教案的评估方法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听音乐猜谜语
2、欣赏山东谜语歌曲《猜谜谣》、云南歌曲《猜调》、以及安徽的黄梅戏《对花》,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
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法国圣桑的《乌龟》《金鱼》《狼》《袋鼠》)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谜的习惯。有位叫马革顺的音乐家,他作了一首儿童谜语歌曲,在上学期李老师已经教过我们了,好咱们来复习一下,听一听是哪一首歌曲?
师放录音《夏天的雷雨》,并出示歌词,生分组唱。
四、欣赏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希奇不希奇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
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歌 谣,下面跟老师走进云南,欣赏一下彝族的风土人情。
全体学生搭乘“火车”(多媒体展示火车图片),并在《火车开了》音乐中走进云南。
师播放风景图片(边讲述),并附背景音乐为《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云南彝族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幽幽的山谷仿如世外桃源,层层的梯田象一首韵味实足的诗歌,稻子熟了,金黄的颜色代表着丰收的喜悦。那里的姑娘们个个能歌善舞,每逢节日里,她们便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看她们的姿势多优美呀。同学们,看看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戴头帕、衣服包彩边,戴银项链)
师: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一年四季除了影响较大的火把节,彝族年,选美节等,(并附有各种节日的图片)还有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用彝族语言叫“阿依蒙格”。
生跟老师学彝语
播放彝族经典民歌《猜调》,并对此歌曲简介。
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中跳一跳彝族舞蹈。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略)
(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边唱边模仿
(3)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老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传入安微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
5、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学跳了彝族舞蹈,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为喜欢江南,所以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一首诗,郑愁予的《错误》,在坐的有没有我的知音?(如果没有人说读过)没关系,我想通过我的介绍,我会让大家也喜欢上它。(出示这首诗)老师范读,看得懂吗?有没有哪个词语让你觉得很特别?“美丽的错误”,一个女子一直在等待一个声音响起,那就是“达达的马蹄声”,因为这个声音也许就意味着自己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了,每一次的“达达声”都会拽出一颗悸动的心,然而那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马背上的人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就如“莲花的开落”,很凄美的故事。齐读一遍,接下来老师还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同样凄美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三、朗读感知
1、请听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以下词语:
倚(yǐ)(凭靠)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mò)
白蘋(pín)洲
动手写写吧
3、齐读,其他同学想想: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讲出:(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
四、赏析全词
1、你从哪里读出了“盼望”?
(独倚望江楼)
师:这个“独”字表明什么?
(女子孤独寂寞)
师:这个女子一早起来就梳洗打扮,凭栏眺望,体现女子怎样的心情?(激动、满怀希望,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生齐读这这句)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子在“盼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
师:一个“皆”字体现了什么?表现女子怎样的心理?
(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师: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一天)
哪里看出来?(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
师:从清晨到黄昏,等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失落)指名读这句,(读后请学生评价)
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凄美的画面啊,假如你是电视导演,要把这句词所表达的意境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你会怎样来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注意远景、近精和特写镜头的搭配)
2、师:同学们的画面描述得很美,斜晖脉脉,江水悠悠,然而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4、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师:(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3、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全词,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词非常简短,但词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却悠悠无尽。假如你就是这位女子,你想对远在他乡的爱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写后交流
师:听了同学们的诗句我非常感动,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时配上神秘园的音乐)
你走后,
我的思念化作绵延的芳草
追你到天涯海角
习惯了一个人独守明月
把酒寄相思
品尝泪的苦涩
习惯了一个人独倚江楼
看千帆飘过
让视线慢慢模糊
远方的爱人啊,
你可曾留意日升月落?
那是我等你归来的身影啊。
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首词改写成一首散文诗
2、背诵、默写这首词
板书:
望江南
温庭筠
独倚
皆不是凄美
肠断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2、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感情。
4、阅读江南,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江南的理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读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活动难点:
掌握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1、字卡:绿色的东、红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
2、莲花池挂图一幅。
3、江南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猜一种花)引出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出示图片并配上相应的字卡。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莲花、莲叶的?(出示挂图,认读"江南")
二、认识重点字词。
1、出示"莲叶"师:这两个字叫莲叶,在这首诗里有没有莲叶这两个字。(请幼儿上来找,并用笔把它圈起来。)一起认读。
2、认读"东""西""南""北"。
师:(出示字卡)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在这首诗里找一找。
如:"东"诗里哪个字和它一样,把它圈起来,读一读并学组词----东门、东面、东方、东风、东京、东北------如以上的方法学习"西""南""北"。
(为了让幼儿能较清楚地区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红,出示红色字卡"西",并让幼儿跟说;冬瓜绿;南瓜黄;北方冷。)
3、游戏,复习巩固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1)游戏1:鱼儿游得对不对。
游戏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做莲叶,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师扮演鱼妈妈,活动室贴有"东南西北"的字。全体幼儿朗诵诗歌,鱼妈妈、鱼宝宝边听诗歌边往莲叶的四个方向游。
(2)游戏2:团结一致躲鳄鱼。
游戏玩法:配班教师扮演大鳄鱼,师生扮演小鱼。引导幼儿边念诗歌边游戏,念到哪句,就游到哪个方向的大莲叶下躲起来。
三、认读古诗。
1、指着挂图教师带幼儿边认字边读古诗。
2、幼儿通过观看《江南》的动画片,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去回忆诗歌中的`诗句。
提问:这首诗歌真美。谁记住了这首诗歌的名字?你喜欢哪句?还喜欢哪句?
4、幼儿看动画(动画没有声音)再次朗诵诗歌。接龙游戏念诗歌。
5、小结诗歌内容:江南的莲叶很多,莲叶长的非常茂盛,池塘里的小鱼在莲叶之间游来游去做游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东面,一会儿游到西面,一会儿游到南面,一会儿游到北面。江南真美呀!
四、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师:你们去过江南吗?李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江南有许多地方,比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镇江的焦山、还有我们的扬州瘦西湖都有美丽的景色,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扬州。(看课件让幼儿欣赏)
园长点评:
运用多媒体教学,幼儿在朗诵中学习,在表演中识字,孩子们较顺利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愉快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其实古诗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比较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利用现代化的脚下手段,实施起来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7.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变化较多,特别是弱起节拍,幼儿难得接触,不容易掌握。我一开始以“我昨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谈话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中相应的内容来熟悉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我及时画出简图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了简图,幼儿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词,但幼儿在掌握附点音符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从你门前过”的最后一个字“过”和后面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中的“你”总衔接不上。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让幼儿说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太多,我还是采用了简图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间一句对不起的话的内容掌握的不好,可能与我在之前提问的时候有关。我反思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在我让孩子熟悉这里的歌词的时候只问了互相生气了应该怎样再和好?没有深入引导。于是我换了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思考:道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后来幼儿对这句歌词的掌握比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这个歌词,总是唱得很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学会歌曲,我在活动当中加插了节奏型的学习环节,带领幼儿学打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唱。这样,孩子们既能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熟悉歌词,真是一举两得。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教学难点:唱准波音记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二、引导掌握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二)唱江南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三)赞江南
师:我们看了江南的景,欣赏了江南的音乐,也唱起了江南的歌,现在你对江南有什么话说吗?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特点并能分辨乐句的变化。
2、初步学习运用道具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喜欢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重点:
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分辨乐句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春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材料准备:音乐cd《春绿江南》、小花、纱巾。
将幼儿的座为摆成弧形;请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注意闭眼聆听。
活动过程:
引入音乐情景,自然感知音乐
随乐欣赏“春绿江南”视频,引出“春天”主题。
师:赵老师前几天听到了一首特别好听的音乐,我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想不想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采用配乐散文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到一个美丽的春绿江南的情境里。
(我乘着春风从天空飘向大地,撒下小草的种子,鲜花的'种子,我要让大地变成五颜六色的,让家乡更美丽......种子发芽了么?轻轻地可别踩到了它们哦!嫩芽口渴了,我要让春雨从天空飘落下来,让嫩芽喝个饱......悄悄地一看,小草长大了吗?鲜花开放了吗?花儿可真美啊!我要和花儿比比看,谁最美!)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师:你从乐曲中感受到什么?
师:这段好听的音乐给你什么感觉?(是兴奋、激动还是优美典雅、轻快。)
结合幼儿的感受,教师小结梳理。
结合图谱,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提出要求,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师:这个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在美丽的池塘边有优美典雅的柳树在伸展枝条,还有小鱼在轻快的游玩,我们来听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柳树在伸展枝条,什么地方小鱼在轻快的游玩?
随乐记录图谱
了解音乐结构
教师结合图谱小结,提问:音乐有几段呀?伸展枝条和小鱼游玩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肢体表现第一段,柳树伸展枝条。
师:你觉得柳树伸展枝条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
教师小结。
跟随音乐和图谱,用肢体进行表现,教师需引导示范。
肢体表现第二段,小鱼游玩
师:小鱼在水中游玩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学一学?
教师总结。
完整表现音乐
1.幼儿完整表现音乐
2.分组表现音乐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大班音乐江南春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印糕板形状、图案的美,初步了解印糕板的多种寓意与用途,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2、学习将一般图案转化成团花图案,并用线描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3、欣赏民间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形状的印糕板图案,各种供幼儿示范的图案;长方形、圆形白纸各一张,2朵可平方可弯曲的花。
学具:每组大、小印糕板各一个,共6组;幼儿作画工具(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印糕板的图片,导入活动。
1、欣赏各种不同图案的印糕板。
(此环节一张ppt放4张印糕板,为保证幼儿的视线更清晰,建议可当孩子具体说到那张图片时自动放大,让全班孩子更清晰地观察到每个印糕板的内部图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图案?这些图案人们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具有明显特征的图案,如有状元、一朵莲花、一条鱼、喜字、寿字等)
教师小结:这个叫状元糕;这个有一朵花开了,代表着花开富贵;有条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这个是结婚的时候用的糕点;这个是做寿时用的糕点;这个是以前人家过年时吃的糕点,他们都有不同的用处和有趣的意义。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不同图案印糕板有不同的花纹。
请你们去摸一摸这些印糕板,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的?
你摸上去什么感觉?有哪些图案呢?这些印糕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此环节教师目的想引导孩子说出“团圆”这个寓意,但一个孩子说看到圆形想起了月饼,又想起月亮也是圆圆的,老师对她的回答没有过多的回应,建议可以继续追加一句“那什么时候的月亮是圆圆的,那时我们一家人也都怎么样了?”把幼儿原有的思路引导团圆上,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案《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教师小结:圆形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图形,看到了圆形大家都想到了团圆。这些圆形的图案我们叫他为“团花图案”。
二、通过比较帮助幼儿加深对团圆图案的理解。
1、出示两幅水平放置和团圆放置的凤凰图案。
这两幅凤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将凤凰的头和尾弯成圆形,就成团圆图案了。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集体观察,进一步体验团花团图案的特点。
出示长方形和圆形2张白纸,
请幼儿想办法将花贴到纸上。
(教师给幼儿准备的纸张的形状已经给孩子很好的暗示,我觉得教师不需在纸张上事先就贴好双面胶,这样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导致在画团花图案时,个别孩子对团花图案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孩子感到有困难而发生出错的现象展现在集体面前,组织孩子通过集体讨论,最终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本次活动中缺少的幼幼互动,还可以使本次活动的难点更加突出,为孩子下一环节的画团花图案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幼儿绘画活动——设计团花图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水平放置的图案供幼儿参考。
现在请你也来设计一下好看的团花图案,你可以用自己想的图案,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参考老师上面的图案,并想想你设计的团花图案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绘画。
四、幼儿作品展示,互赏各种各样的印糕板。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此环节没有给孩子一个可以安静、轻松的欣赏范围,教师请幼儿上来,导致后面的孩子不停地再挤或干脆不看左右走动,而前面的孩子由于距离过近和都到后面孩子的干扰,也无法安静地欣赏同伴的作品。建议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静地欣赏。
幼儿前面环节的时间过长,导致真正给孩子欣赏的时间不是很充分。)
2、教师播放教师设计的团花图案,结束活动。
活动总体评价:
1、活动环节清晰,环环紧扣,重难点比较突出,某些细节处有待继续深思。
2、教态自然,亲切和蔼,师幼互动积极、充分,但幼幼互动没有。
3、教案选材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题材新颖,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
4、教学支架设计出彩,幼儿欣赏到设计中间搭建了一个支架(通过比较两只凤凰放置位置的不同,帮助幼儿感知团花图案中“环形围绕”的特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