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活动方案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8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科要求、学生年龄和教学目标,以确保教案的适切性,教案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改进他们的教学策略,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8篇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

2、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学生随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律动进入教室。

二、听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三、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

(1)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谱。

(2)教谱视唱《大雨和小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四、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五、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六、师生互换声部演唱歌曲。

七、全班合唱歌曲。

结束部分:全班听《大雨和小雨》全曲走出教室。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

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小桥流水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看一看: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

[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4

我说课的课题是《红蜻蜓》,这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旋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在日本广为流传。

一、教学内容分析:

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歌曲3/4拍,合唱部分为主要以三度和弦为主,歌曲的力度变化很大,但乐句连贯,力度过渡渐强减弱。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体验、模仿、合作

教学工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课本光盘

体验:贯穿于课的始终。在聆听、演唱中体验歌曲的情感。

模仿: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

合作:在学习第二乐段时,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完成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教学手段:听唱法、视唱法、演示法。

三、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2、使二声部的合唱协调均衡,富有美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得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难点:二声部演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五、教程过程

a、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b、发声练习《樱花》

学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c、表演《红蜻蜓》.

1.教师播放乐曲旋律。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

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

“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美好回忆。

3.复听音乐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歌曲有几个声部?

4.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用“”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的基础上唱歌词。使两个声部都唱得很流畅熟练,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3)演唱第二段歌词。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及协调。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d、拓展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e、教师小结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本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训练学生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演唱习惯。在授课过程中我始终注重每一环节的扎实度,以形象、准确的示范,赋有感染力的讲解、引导让学生来理解演唱时气息的运用,咬字的方法及歌曲意境的表现。如:手指感受小气柱。夸张口型拼读歌词等方法运用,即让学生理解、感受了演唱技能,也为唱好歌曲起到了实效性的辅助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也很注意学生拿书姿势、唱歌姿势、静静聆听等等常规性的习惯养成,因为,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因素。针对音乐课上的一些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将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的美,体验维也纳独特的异国文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材简析

维也纳,音乐的故乡,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那里,到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全文分三个部分: 介绍第一次踏上维也纳的感受; 描写站在卡仑山巅,畅想维也纳在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维也纳是一个处处都充满着音乐气息的地方。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维也纳,我们仿佛站在卡仑山巅,联想到了无数的音乐巨人,他们留下的不朽诗篇,在我们的胸怀中激荡;我们也仿佛来到了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在露天音乐厅欣赏着名曲。这是多么迷人的维也纳,多么诗意化的生活。阅读了这篇课文,维也纳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引起了我们无尽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感受维也纳深厚的音乐积淀和流淌着的音乐的美。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写了第一次踏上维也纳的感受。维也纳不愧是“音乐之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建筑艺术,都给我们一种恬静神秘的感受,好像这里处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教学时通过学生反复地读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可配上维也纳的风光图片或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音乐之乡”的魅力。

第2段:描写了站在卡仑山巅,望着无限风光产生的联想。维也纳是“音乐之乡”,它孕育过多少不朽的乐章,怀抱过多少的音乐巨人。教学时,可请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课文中出现的几位著名艺术家的资料,再适当地欣赏几段名曲,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进一步地感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乡”,是因为它深厚的音乐积淀。

肺腑:泛指人的内脏。此处指内心。

第3段:介绍了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伴随着音乐度过每一个白天和夜晚,在飘香的咖啡中,在芬芳的花香中,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与快乐。阅读这段文字时,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体验生活在维也纳的美好,体验人们的幸福。

课后第1题:可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课后第2题:把读词语与想象结合起来,感受其间的美。

教学设计参考

一、欣赏录像,引入新课

播放维也纳的风光片,教师配乐介绍。

引出课题:音乐之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维也纳的风光和那里人们的生活。

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对维也纳的印象。

用笔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乡”?

把最能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乡”的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边读边细细体会。

把你的体会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2题的重点词语来谈体会,在谈体会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四、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请学生欣赏一段施特劳斯的《春之圆舞曲》,边听边想象。

把自己欣赏时想象到的意境用语言描绘出来。

参考资料

☆贝多芬(1770—1827)曾在维也纳留下很多足迹。根据房主名字命名的“帕斯克拉蒂小屋”建造于1791至1798年间,贝多芬在1804至1815年期间多次在此居住。1802年,贝多芬在“哈利根施塔特小屋”立下了遗嘱。哈利根施塔特过去离市区很远,现在成为第19区的一部分(德布林区)。1803至1804年贝多芬在“英雄”小屋写下了著名的同名交响曲。

☆舒伯特纪念馆

舒伯特出生的小屋现在四周风景美丽如画。过去,这套公寓里共住了16户人家。室内陈列的油画、素描、手稿和吉他,让游人在想起它们当年主人的同时,也想起那副总是戴在鼻子上不肯摘下的眼镜。舒伯特为了能在醒来后立即投入作曲的状态,即使是在夜里也不肯摘下眼镜。

身患重病的舒伯特在他哥哥家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1828年这位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的作曲家与世长辞,在舒伯特离开人世的那间小屋里有架钢琴,他就是在这架琴上演奏了生命中最后的篇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游客们还可以看到、听到当年舒伯特的生活。

☆多瑙河华尔兹小屋中的施特劳斯纪念馆

施特劳斯(1825—1899)曾于1867年在这间小屋中写下了他最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华尔兹舞曲”,这支曲子是奥地利的非官方国歌。

1863至1870年间,施特劳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曾居住在这间小屋里。这里向游客们展出的是这位伟大音乐家曾经使用过的家具、乐器、生活用品以及他的画像、照片、文稿和乐谱。

市公园中的施特劳斯纪念碑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合影留念。1921年在为纪念碑揭幕时,维也纳交响乐团就在此演奏了“蓝色多瑙河”。施特劳斯的墓碑就树立在离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父亲的荣誉墓碑不远的地方。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6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 ,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

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声音的强弱。

2、能区别“p mp mf f”的力度。

3、复习歌曲《丢手绢》,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力度记号。

教学重点:体会并感受力度记号的强弱。

教学难点:区别力度记号之间的强弱关系。

教具安排:录音机、打击乐器、歌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猜谜。

3、“摸耳朵”游戏

二、感受强弱

1、聆听雷声、风声、雨声、小溪流水声,感受强弱。

2、聆听狮子、小狗、小羊、老鼠的声音,感受强弱。

3、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四种强弱关系。

4、用音乐符号代替四种强弱关系。

三、寻找强弱。

引导学生多方寻找声音的强弱并能区别四个力度记号的力度。

1、纸的声音。

2、拍掌的声音。

3、说话的声音

4、打击乐的声音。

四、演唱歌曲,将力度记号运用到歌曲中。

1、出示歌词、复习歌曲。

2、为四个乐句标上力度记号。

3、全班齐唱。

4、说说加了力度变化再来演唱歌曲的感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力度家族的四位新朋友,不光知道了他们的姓名,还掌握了他们的作用,知道了每一组的强与弱都是由对比得出的,他们能使歌曲更好听,更有感情。我们以后不论再唱什么歌,都可以请他们来帮忙。

人教四年级下音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生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她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来,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他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问题那样,被处死刑。当天晚上,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播放背景音乐),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师问:这首曲子大家听过吗?有谁能哼唱两句吗?

生答。

师: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刚才老师讲的美丽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家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在剧中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从此,《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走遍了世界各地。

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呢?

生答。

(出示歌页)

二、初听歌曲。

师:请大家听一遍歌曲《茉莉花》。请大家听一听,再次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听听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学生听后,师问: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抒情)

生答。

师: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生答。

师:有谁见过茉莉花吗?

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茉莉花图片。)茉莉花也叫茉莉,为白色的小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原产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它还是菲律宾的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它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来熏制茶叶。

三、演唱歌曲。

1、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的范唱录音,边听边在心里哼唱,感受一下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播放歌曲录音,与学生一起内心哼唱,边画旋律线。

2、师:现在,我们用哼鸣轻声练习演唱,请大家边唱边画旋律线好吗?

学生跟老师的电子琴用哼鸣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3、师:刚才的哼鸣练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学生回忆演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

师:大家记住的句子可真多,你们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句子啊?请你唱唱它们的谱子。

指生唱。

请前后四个学生一起试着唱唱歌谱。(提示学生唱好连音线,和比较长的句子。)

请大家一起演唱一遍歌曲的谱子。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得流畅连贯,我们再唱一遍。

生跟琴唱。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填词演唱。

(和学生一起演唱,要求学生跟琴慢速演唱,在连音线处提示学生注意。)

四、教师小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三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8篇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7篇

三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参考7篇

三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最新5篇

三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推荐6篇

三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6篇

四年级述职报告优质6篇

小学四年级学期总结6篇

四年级写故事作文400字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62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