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科要求、学生年龄和教学目标,以确保教案的适切性,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优化教案,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人教音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人教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红帽》
2、创设森林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小学人教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材分析:
?过新年》这首歌曲表达了儿童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歌词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锣鼓点的衬词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歌曲为羽调式,民族风格浓郁。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的重复。最后歌曲在上行到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及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教学方法: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以“听”为切入点,这是一节音乐课,在课上学生以“唱”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学习相关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广泛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准备:《过新年》的配乐录像(录像内容为春节庙会中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过新年》的歌曲录音,伴奏音乐录音,大歌片,节奏谱(按打击乐器的伴奏型,在大歌片上画出大鼓、小鼓、小蝶的图形),儿童打击乐器(小鼓、小镣),彩带,龙头、狮头等头饰。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最能表现春节特色的物品(自己剪的窗花,中国结挂件,“福”字,春联,鞭炮模型,灯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阶段目标:承接上节课的内容,从相关内容入手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师生活动:师生在《新年好》的音乐声中一起进入教室,落座。
教师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年好》这首歌曲,新年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除了每年的1月1日以外,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辞旧迎新的节日。它们的日期不同,庆祝的形式也不同。你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外国有圣诞节。
学生回答:我们中国有春节。
教师语:的确是这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辞旧迎新的'节日,我们国家民间对春节也叫“过年”,今天我们就在歌声中感受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过年的喜庆气氛。
二、学唱新歌
1.欣赏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歌曲的旋律伴奏下进行各种活动,同时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的配乐录像,学生听音乐并观看画面。教师将写有“过新年”美术字的条幅挂在黑板上。
教师语:看过了热闹的节日景象之后,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这首歌曲,请你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歌曲的录音,并以自己的体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和头。
教师语:谁来说一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回答:是欢快热烈的。(其他学生附和)
教师语:刚才的录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民俗活动?
学生回答:耍狮子、舞龙、扭秧歌??
教师语:你能不能随着《过新年》的音乐模仿这些有趣的民俗活动?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说一说、练一练。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并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音乐伴奏下试着模仿耍狮子、舞龙、扭秧歌等民俗活动。教师语: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同学表演的“扭秧歌”,请大家随着音乐拍拍手为他们伴奏。
教师活动;为表演的同学分发道具──彩带,播放《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
学生活动:一组同学在教室的中间随着歌曲的旋律表演“扭秧歌”,其他同学随着音乐轻轻拍手并观看表演。
教师语:我们再请一组同学为我们表演“耍狮子”,请大家边欣赏他们的表演边轻声地用“la”跟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活动:为表演的同学分发“耍狮子”用的道具──狮头,播放《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与学生一起轻声唱歌曲的旋律。
学生活动:一组同学在教室中间随着歌曲的旋律表演“耍狮子”,其他同学用“la”轻声跟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语:我们刚才进行的活动一直有音乐伴奏,你们能记起刚才听过、唱过的旋律吗?请你唱一唱。
学生回答:(用哼唱的方式)唱出自己记住的旋律片段。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演唱正确的地方予以肯定,对于学生演唱中不正确的地方予以纠正,并用规范的口型及演唱方法示范学生记住的音乐片段。
教师语:同学们记住了这首歌曲的大部分旋律,下面请大家认真听琴,我们用“la”这个音完整地练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教师活动:用比较慢的速度弹奏歌曲《过新年》的旋律,用准确的演唱口型和状态给学生以示范,和学生一起练习演唱歌曲的旋律。
学生活动:跟琴练习演唱歌曲的旋律。
2.学唱歌词
?阶段目标:通过听、忆、视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学会新歌。】
教师语: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你仔细听一听歌中都唱了什么?教师活动:播放歌曲《过新年》(有歌词演唱的录音)。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仔细听辨歌词。
教师语:好,歌曲听完了,谁来唱一唱,你听到了什么歌词?
学生回答:我听到了(演唱)“过新年呀,咚咚咚咚咚呛。”“喜洋洋呀,咚咚咚咚咚呛。”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用琴弹奏出这两个乐句。师生一起演唱。学生回答:我听到了(演唱)“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用琴弹奏出这两个乐句。师生一起演唱。学生回答:我还听到了“咚咚咚咚呛”。
教师语:哦!你还听到了“咚咚咚咚呛”,那这个“咚咚咚咚呛”模拟的是什么声音呀?
学生回答:是敲锣打鼓的声音,是锣鼓点儿的声音。
教师语:请你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认真听一听“咚咚咚咚呛”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你可以用手指做鼓距在自己的腿上敲一敲。你也可以小声地跟着音乐唱一唱。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教师以手势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唱出“咚咚咚咚呛”的地方随着音乐一起敲击节奏并小声哼唱。
教师语:请大家与老师合作,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老师演唱到“咚咚咚咚呛”的地方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
教师活动:将歌曲《过新年》的歌片挂在黑板上,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活动:仔细看歌片学习歌词,并按教师的要求与教师合作演唱歌曲。
教师语:下面老师请一组同学和老师一起唱,另外一组同学演唱“咚咚咚咚呛”的部分。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
师生活动:师生合作共同演唱歌曲。
教师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自己唱一唱。
教师活动:中速弹奏歌曲伴奏音乐。
学生活动:看歌片轻声练习唱歌词。
三、歌曲音乐文化扩展
?阶段目标: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演唱,通过各种活动充分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气氛。】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这首歌曲唱的是过年的情景,在过年的时候哪些打击乐器最能表现热烈喜庆的气氛呀?
学生回答:锣、鼓、镲。
教师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请你们按照节奏谱来演奏。教师活动:展示大鼓、小鼓、小镲,把节奏谱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语:请大家小声读一读各种乐器的演奏节奏。
学生活动:视谱、读谱。
教师语: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演奏大鼓,第一组的同学演奏小鼓,第二组的同学演奏小镜,老师和其他同学演唱。
教师活动:分发打击乐器,播放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演唱。
教师语:同学们唱得不错,老师想给大家提个问题,在歌曲的结尾我们怎样表现喜庆热闹的气氛?老师设计了几种办法,第一种是越来越弱,在渐弱中结束(教师示范);第二种是越来越强,在音上结束(教师示范)。请你选择一种。
学生回答:第二个!第二个显得热闹。
教师语:请大家试一试。
小学人教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2、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交流、讨论、实践。
2、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3、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4、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小学人教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
放音乐.(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教师表演
学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才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t;我的家乡日喀则>.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
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
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
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
教师:这种舞蹈叫藏族踢踏舞
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
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2)退踏步
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这些动作连续进行。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示范胳膊的动作:双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摆,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盖要半拍颤动
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四、随录音唱《我的家乡日喀则》,跳一跳藏族舞
教师与学生共同跳,感受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情感。
五、刚才我们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下面我们用歌声来表现一下歌曲的情绪!学生看歌词来演唱歌曲.
六、最后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演一下,体会藏族歌舞的特点.
七、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小学人教音乐教案篇5
课时目标:
1.在两首相同主题,不同表现形象的歌乐曲中体会大海的变幻莫测。
2.能用图形表现出自己听到的不一样的海。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具准备:教学磁带,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师课前将歌词板书出来,但留部分空白
2.谈话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海是什么样的海?(温柔,宁静的),你们知道生长在海边的小朋友喜欢把海比作什么吗?
3.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歌词中找出答案。
4.初听歌曲,仔细听将歌词补充完整。
5.复听歌曲
设问:从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对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复听,生在“啊,大海摇篮”的地方一起演唱,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7.小结: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摇篮?
四.聆听《海上风暴》
1.设问:你们见过大海的另一种模样吗?是什么样的?
2.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设问:在音乐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边听边引导学生想象,感受。
3.复听
你能用线条表示出你此时听到的大海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采茶音乐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