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才站 >活动方案

采茶调音乐教案8篇

教案可以包括教学材料的制作和获取计划,教师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及时调整教案,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采茶调音乐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采茶调音乐教案8篇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知道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练习,熟悉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许多茶树,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单知识。

(2)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随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根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根据图谱来欣赏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3、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张远皓指着前面说:“老师,前面有好多茶叶呀!快采!”还有的说:“哎哟!采满了,好沉呀!”其中也有较叛逆的孩子在捣乱。李奋飞每次在音乐的第17-18小节,总是别出心裁:“我不要了!太满了!我全倒了!”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吧!在跟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快乐与微笑!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2

活动名称:

采茶扑蝶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做采茶、扑蝴蝶等动作,理解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通过模仿他人、调动生活经验等创编采茶、找蝴蝶、扑蝴蝶等情节动作。

3、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乐意学习同伴创编的动作。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蝴蝶饰品

2、头巾

3、多媒体课件:茶山风光图、采茶扑蝶音乐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到茶山旅游,讲述有关茶山的传说。

二、欣赏茶山美景和音乐:

1、多媒体课件展示茶山风光图。

师:人们在茶山上干什么呢?

他们是怎样采茶的?

2、幼儿欣赏采茶扑蝶音乐。

三、幼儿学习第一段动作。

1、幼儿创编采茶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丰富采茶动作。

3、师生跟音乐表演采茶一段。

四、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

1、教师出示蝴蝶饰品。

师:看,谁来了?(蝴蝶)你想不想和蝴蝶一起玩儿啊?

让我们一起去找蝴蝶吧!

2、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找蝴蝶动作。

3、 引导幼儿创编扑蝴蝶的动作。

4、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音乐做第二段动作。

五、 跟蝴蝶一起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张远皓指着前面说:“老师,前面有好多茶叶呀!快采!”还有的说:“哎哟!采满了,好沉呀!”其中也有较叛逆的孩子在捣乱。李奋飞每次在音乐的第17-18小节,总是别出心裁:“我不要了!太满了!我全倒了!”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吧!在跟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快乐与微笑!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2.通过学习《采茶舞》律动,能用肢体动作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3.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磁带、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朋友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小朋友平时喜欢喝茶吗,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教师小结:先种茶再采茶然后再制茶。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把采茶过程配上采茶的音乐编成一个好看的采茶舞,大家有没有信心!

2.介绍采茶知识,观看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放映多媒体)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教幼儿律动《采茶舞》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

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2)教幼儿律动要领。

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

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后,幼儿自由进行创编。

(1)要求:跟着音乐的节奏,编出跟别人不一样的采茶动作。

(2)幼儿自由分组随采茶的音乐尝试创编,教师巡视,启发幼儿手眼协调地做采茶的动作。

指导语:有一些长得很好的茶被遮了要怎么采(拨)?你采得是这边的茶叶,那那边的茶叶要怎么采?低的茶叶要怎么采?高的要怎么采呢?四周的茶叶都长得很好,要怎么采才能都采到?站着采茶,可不可以蹲着采茶?

(3)幼儿展示创编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积累创编动作的经验,并将将动作进行提炼、美化、并引导幼儿学习提示:让幼儿生动、活泼的表现动作,充分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5.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小朋友都学会一个本领会自己编舞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在做的事情都可以把他编成舞蹈,以后我们再来编。

活动延伸: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幼儿缺乏自信心,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于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采茶》选自大班下学期主题七大自然的礼物,表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优美欢快,幼儿容易理解表现。现在正是江南地带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虽然采茶为幼儿不熟悉的活动,但正用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表现出自由快乐的动作和情感,增强幼儿自信心,所以我选择了这一课题来进行韵律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结合《纲要》精神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 通过学习律动《采茶》,感受忙碌的采茶气氛,体验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2、 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并大胆创编表演律动。

3、 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三.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采茶动作要领。

难点则是幼儿大胆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律动。

四.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的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把幼儿带入江南茶园的情境中,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法: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对话交流,让幼儿对茶园有简单了解,更加贴近生活,对采茶产生好奇心。

3、视听法:这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而采用的。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茶园的图片视频,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轻松地学习采茶动作及创编。听是感知音乐的最好的方法,也是音乐的最大魅力,幼儿通过视听来感知作品、理解作品、从而创造性的表现作品。

五.说学法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的学法是: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视频、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感受忙碌的采茶气氛,体验采茶时的喜悦心情,更加大胆自由表演。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律动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采茶情景图片视频 音乐《采茶》 小篮子若干个

经验准备:幼儿活动前对茶叶有简单了解。

七.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的主要环节分为以下三个: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并大胆创编表演律动。

三、幼儿完整表演律动,感受忙碌的采茶气氛,体验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与韵律: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蝴蝶是怎么飞的?什么时候躲起来的?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完整随乐游戏: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学习调整自己的动作与同伴协调一致活动准备:

乐曲:《采茶》。

事先准备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

活动过程:

和幼儿一起欣赏乐曲《采茶》,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愉快、欢快的特点。

拿出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请幼儿观察采茶的动作,了解采茶情景大家一起来学采茶舞。

--教师哈先示范采茶舞,讲述舞蹈的动作。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背着茶蓝回家等情景。

--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引导幼儿想象山坡上还有什么昆虫出现,如何用动作表现。

分组表演。

--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单弱那不同的角色。鼓励幼儿随着乐曲有节奏地跳舞。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调音乐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整十数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用心计算。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1+43+1+59-2-3

30+6030+5040+50

90+1060-3090-10

80-20xx-7030-20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连加

先计算:3+2+4

再计算:30+20+40

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是什么?

讨论:整十数连加与10以内连加法的异同

2、学习连减:

学生试做:80-20-30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8个十减去2个十得6个十再减去3个十是一个十就是30)

三、巩固练习:

⑴.出示卡片后直接说得数

⑵.争夺红旗比赛

五、课堂作业: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六、板书设计:

采松果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做水果饼的音乐教案8篇

小班音乐讲卫生教案5篇

大班音乐蝴蝶教案8篇

大班音乐虫儿飞教案5篇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优秀5篇

小班音乐谁来了教案精选5篇

音乐课《小青蛙》教案5篇

小学音乐鉴赏课教案5篇

音乐《小乌鸦爱妈妈》教案5篇

推雪人音乐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316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