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教案的目标应当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颜色各异)
2、正方形卡纸两张(一张四条边画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另一张对边画同一颜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色小卡纸幼儿每人一套(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正方形、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宝宝
4、用卡纸做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引入:猜一猜。
a、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宝宝它有四条边、有四个角,而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小朋友想一想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形,加深幼儿对它们的认识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宝宝请出来了!(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呀,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宝宝,我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我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老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我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感知图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3、出示长方形宝宝,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老师:正方形宝宝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但只有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有四条边,只有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老师: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去量一量,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那些地方不一样?
5、 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老师后说)
相同点: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都有四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6、巩固
给小客人送食物。(正方形嘴巴的小客人吃正方形饼干,长方形客人吃长方形饼干)
活动延伸: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那些物品像正方形和长方形
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忙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等布置在教室里。
2、幼儿每人一本台历。
活动过程:
1、观察日历,探索日历的功用。
2、谜语导入,引出日历。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一本册子,写满数字,挂在墙上,记录时间,告诉我们年月日,还能知道星期几,你说神奇不神奇?(日历)
3、了解日历的作用。
小朋友,你知道日历是做什么用的吗?让幼儿回答。
日历是用来记录或者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人们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
4、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日历。
日历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挂在墙上的叫挂历,放在桌子上的叫台历,还有万年历,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发明了电子日历,有的手机手表上也有日历。
5、通过故事,了解年月日的关系。
师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她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这365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日,年妈妈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住的舒服一点,年妈妈为孩子们盖了12座房子,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为了让孩子们回家的时候不迷路,年妈妈给每个房子都起了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年妈妈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她常常担心自己的孩子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年妈妈就从一月开始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从早数到晚,当她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12座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你看一下,年妈妈给日宝宝盖的这12座房子,你发现了什么?(有大有小颜色不一样)
我们把大小一样,颜色相同的房子放在一起,
大房子有几座?(7)里面住了几个日宝宝?(31)大月
小房子有几座?(4)里面住了几个日宝宝?(30)小月
最小的房子有几座?(1)里面住了几个日宝宝?(28)平月
小朋友,我们再来看一下,每个房子里的数字有什么不同?(有红有黑)
红色的数字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黑色的数字代表我们上幼儿园的日子。
每个月里第一排数字表示的是星期,从星期日开始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里有4个星期。
6、学习查看日历,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日历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的给予奖励。
(3)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今天是几月几号?明天又是几月几号?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 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蛋宝宝,引起幼儿注意。
师:小朋友想和它玩吗?蛋宝宝想请小朋友帮它站起来,它才和小朋友玩。
二、 基本部分:
(一)在桌面上操作。
1、 请幼儿讨论思考。
2、 发给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 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 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二)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 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
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 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
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 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 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三、 结束部分:蛋宝宝送礼物。
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篇4
活动要求: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
2、剪刀人手一把。
3、几何图形拼画的物体图形六幅。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利用视屏图象分别出示图形,启发幼儿观察回答。
二、认识梯形
1、出示等腰梯形和长方形,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这两个图形一样吗?它们是什么图形?教师告诉幼儿梯形的名称。
2、比较梯形和长方形的外形特征通过看、比、量,使幼儿感知两个图形的异同。
3、出示直角梯形和四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说出两个图形的异同。
4、出示有梯形拼画的物体视屏图象请幼儿回答问题。
三、游戏活动——小动物找家
活动室画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七名幼儿戴头饰分别扮小兔、小鸟、小猫、小鱼、小马、乌龟、小鸡,仔细听老师说,如“小兔跳、跳、跳,跳到有三条边三个角的房间里”戴该动物头饰的幼儿就做相应的动作到指定的图形站好。
四、幼儿操作活动——变梯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名称后,教师示范:折一折、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2、幼儿用折、剪等方法将手中的图形变成梯形。
3、请个别幼儿演、介绍。说:“我用什么图形变成了梯形,是怎么变的。”
五、评价活动:表扬用多种方法变梯形的幼儿。
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点评: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认识葱和蒜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